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10期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10期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當季專論》永續發展與世代正義:青年如何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

陳惠萍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及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摘要

全球永續發展必須兼顧世代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特別是年輕族群的權益。根據聯合國統計,15歲至24歲的青年約佔全球人口16%,他們不只是氣候變遷長期影響最深刻的族群,此外也掌握改變未來的力量。[1] 然而,青年在當代環境與政治事務中卻相對缺乏發言權及影響力。因此,我們必須聆聽年輕世代的聲音並鼓勵青年參與,才能真正落實永續發展願景。本文將綜觀國內外青年對永續發展、氣候議題的認知與行動,最後並從國際合作面向提出擴大青年參與的具體建言,藉此號召更多年輕人為想要的世界而努力。

關鍵詞:永續發展、青年、世代正義、氣候行動

一、前言


何謂 「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1987年於《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中明確定義,永續發展必須「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危及後代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2] 而此也被視為永續發展必須納入「世代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的思維濫觴。

根據2022年《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後果將對202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口產生全面且深刻的影響。相較而言,1960年代誕生、創造經濟與碳排雙重增長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卻可能遭受較少的極端氣候衝擊。具體來看,2020年誕生的孩童其一生暴露於熱浪的風險機率比1960年出生的人們高出將近7倍。[3]

另方面,從世界淨零目標下碳足跡的世代差異來看,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估算,出生於1950年代的人,平均個人終生碳排放額度約有350噸;相較之下,2020年代誕生的孩子,其終生的碳排放額度卻僅剩下34噸(圖1)。綜合上述評析,誕生於2020年後的孩童,不僅比起他們的祖父母們擁有更少的排碳額度,此外還需承擔更多且嚴峻的氣候災害。[4]

橫亙漫長歷史洪流,年輕族群的命運必然受到當代社會的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過程中落實跨世代人權、社會正義及保護未來人類福祉,將是至關重要的考驗。其中除了必須考量不同世代的風險、責任與利益分配,此外,也應公平分配減緩成本所帶來的負擔。

二、為永續前行:青年的氣候認知、發聲與行動


立足於當代與未來的交界,青年將是實踐永續發展的關鍵節點。然而,近年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年輕族群卻往往更易陷入「氣候焦慮」(climate anxiety)[5][6][7]。而化解氣候焦慮的解決之道,除了要求政府積極回應氣候變遷,還需藉由政策設計納入青年建言。除此之外,社會還可透過提升年輕族群對相關議題的關注以及氣候素養之提升,進而幫助跨越「知識—行為鴻溝」[8],擴大青年採取積極作為。

以下,本文將初步彙整全球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脈絡下的青年觀點與行動,藉此了解國內外青年參與的處境概況。

(一)國際政策與氣候治理的青年參與:

全球永續發展對青年參與的關注,最早可追溯自聯合國於1995年通過的《世界青年行動綱領》(World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Youth),此為國際上首次針對青年議題的國際宣言,並針對3大主題(參與、發展、和平)及15個行動領域,提供改善全球青年處境的具體政策框架及指導方針。[9]

此外,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DESA)2003年起每年發布《世界青年報告》(World Youth Report),藉此了解全球各地的青年發展問題及優先事項。[10] 其後,為回應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推動,2018年聯合國進一步發表《青年與永續發展議程》(Youth an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1] 及《2030青年策略》(Youth 2030: The UN Youth Strategy)[12] 報告書,呼籲邁向永續未來的過程中,不應讓年輕人被遺落(Leaving no Youth Behind)

針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跨世代議題,國際社會也逐漸意識到將青年納入成為氣候政治參與者的重要性。「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每年召開締約國會議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秘書處首次於2009年COP17將青年非政府組織 (Youth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YOUNGO)納為官方認證的公民組織,並邀請國際青年藉此管道參與國際氣候變遷談判過程。[13] 每年COP正式會議開始前,YOUNGO也會舉辦「國際青年氣候大會」(Conference of Youth, COY),提供跨國交流平台,讓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青年領袖可以彼此交流激盪。2021年COY16更制定《全球青年宣言》(The Global Youth Statement)提交大會,讓氣候談判過程可參採年輕族群的各項建言。[14]

青年發聲與政策意見被正式列入聯合國官方文件,則首見於2022年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所舉辦的第50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由大會所發佈的《斯德哥爾摩+50年全球青年專案小組政策報告》(Stockholm+50 Global Youth Task Force Policy Paper)。[15] 而此距離1972年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已歷經半個世紀。[16]

「斯德哥爾摩+50」大會除了回首50年以來,全人類環境宣言的行動成果,此外也針對89個國家、近千名18歲至30歲的年輕族群進行意見調查,彙整出由年輕世代角度出發的《公正與永續未來的青年願景》(Charting a Youth Vision for a Just and Sustainable Future),並呈現全球青年對環境及氣候議題的看法。[17] 此份報告揭示,約88%的青年認為氣候變遷正在加劇影響他們的生活。此外,面對不正義的環境與氣候變遷問題,調查中亦有57%的青年學子表達對此感到焦慮,並且有19.5%感覺無能為力,甚至有2.5%的受訪者表達冷漠與憤怒。

這份廣納各國青年意見的願景報告也強調在促進全球永續轉型的過程應確保決策的包容性,並應支持更多青年獲取知識與資金,培力參與以及展開行動。總體而言,在全球永續發展過程納入青年參與不僅可落實氣候治理的「世代責任」(intergenerational responsibility),並可作為健全決策的重要基石,藉以彰顯年輕族群在氣候變遷及守護環境上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即如加拿大社運作家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在《拿回我們的未來:年輕氣候運動者搶救地球的深度行動》書中所揭示,一場由下而上、風起雲湧的青少年運動正在全球發生。[18] 包含瑞典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發起的「氣候罷課」(Fridays for Future),已經影響7千多個城市、1,300萬名青年學子響應。此外,還有2015年由凱爾西・茱莉安娜(Kelsey Juliana)等21名年輕人向美國政府提起的「氣候訴訟」。而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裡,還有更多年輕的氣候正義行動家,正在為守護自己的土地與家園環境而奮鬥。[19]

更重要的,青年參與的行動力道還可透過夥伴關係擴大效應。2019年於COP25啟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氣候行動網絡」 (Youth UNESCO Climate Action Network, YoUCAN),便希望藉由創建一個幫助全球年輕族群的知識樞紐及資源網絡,擴大分享訊息並激勵想法,以鼓勵更多青年提出氣候解決方案。[20] 此外,區域性的青年社群也在各地開展。例如,擁有相似國情及文化的臺灣與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青年團體便共同組成「亞洲青年氣候網絡」(Asia Youth Climate Network, AYCN),透過線上或實體工作坊及共同倡議等方式,強化亞洲地區的青年行動連結及影響力。[21]

(二)臺灣青年的永續觀點與氣候行動:

回應全球永續發展潮流,許多研究透過「永續素養」(sustainability literacy)、「氣候變遷素養」(climate change literacy)及「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22] 等相關調查,了解臺灣年輕世代的永續觀點、氣候變遷認知與行為樣貌。

首先,星展銀行、社企流與願景工程基金會自2021年發起「永續素養大調查」。2022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各世代永續認知狀況,其中以16歲至30歲年輕世代在8成的議題上都超過整體平均,表現最佳;31歲至40歲居於末位,永續認知最需提升。而41歲至60歲則在政治發聲與社會公平兩面向表現優於其他世代,顯見對於政治與社會議題的投入度較高。[23]

另外,針對臺灣青年的氣候認知現況,參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24]調查發現,我國青年對於氣候變遷相關科學、國際與國內氣候變遷條約等認知不足。雖有9成以上青年認知氣候變遷議題存在,且能感知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但臺灣青年對於自身具有因應氣候變遷能力的信心則顯得相對薄弱[25] 。

2019、2020年天下雜誌也曾與國泰金控合作進行 「大學生CSR與氣候議題態度調查」,其中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7項指標為基礎,針對1,200多位18歲至24歲大學生或研究生進行調查。2020年研究結果指出,在所有SDGs指標中臺灣年輕族群最關注的議題分別為「永續能源」、「氣候變遷」以及「就業與經濟成長」。調查也發現,臺灣年輕學子中有7成以上學生願意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並從日常生活做起。主要行動為養成環保習慣、減少能源浪費等。[26]

「青年參與」(Youth Engagement)除了從個人日常行動做起,還可透過參與國際援助及氣候外交,進一步擴大年輕世代的影響力。自2008年起,在長期參與並關注全球氣候政治的臺灣大學政治系林子倫副教授的帶領下,一群臺灣青年開始走向國際、參與聯合國COP氣候峰會。2011年,臺灣各地對環保和氣候變遷議題充滿熱情的青年,進一步成立「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 TWYCC),每年帶領年輕學子參與聯合國會議、讓臺灣青年的聲音被全世界看見,同時也將第一手觀察的國際資訊帶回台灣,激發國內青年參與全球氣候行動的動能 [27]。近年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除了持續參與氣候高峰會,更積極串連YOUNGO、AYCN等國際青年組織,藉此提升在國際社會的聲量與能見度。

國內青年也可參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大專青年海外實習、志工服務及外交替代役等計畫,擴大視野及發揮影響力。國合會自2019年開始推動海外實習計畫,並於2021年新增「環境永續」領域實習計畫,結合臺灣科技防災經驗與技術服務,帶領青年支持友邦國家回應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問題,幫助提升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與韌性,同時落實永續發展目標。[28]

近年扣連全球環境人權與氣候議題,臺灣原住民青年也積極站上國際政治舞台;女性原住民青年代表的角色也更加關鍵。來自臺東卑南部落,身為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及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長的洪簡廷卉,自2006年起即開始參與聯合國原住民議題論壇及周邊會議,並於2013年成立原住民青年組織「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深化培力原民青年,並針對環境正義、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等議題持續為臺灣原住民族發聲。[29]

除了自發性的個人實踐或非政府組織行動,國內年輕學子還可透過青年代表機制擴大影響。外交部自2009年開辦「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迄今已培育超過1,700位青年大使參與國際交流及外交工作。[30] 伴隨全球暖化衝擊升溫,2022年外交部亦與我國駐帛琉大使館共同舉辦「氣候變遷青年論壇」,針對極端氣候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水資源短缺與永續發展等議題,由青年大使進行分享交流。[31] 此外,環保署曾在2009年組成臺灣第1屆「青年環保大使」參與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藉此擴大國內青年的國際能量。[32] 自2020年起,環保署更進一步辦理「環保青年領袖」徵選,激勵臺灣青年行動家,並協助踏上國際舞台與世界各地青年交流觀摩。[33]

三、結語:迎向永續未來,不遺落任何青年


青年不只是永續未來的利害關係人,也是擁有改變力量的積極行動者。為提高世界各國對青年議題重要性的認知,1999年聯合國大會將每年8月12日訂定為「國際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藉此呼籲全球重視青年力量,並在地方、國家及全球制度層面,廣納青年參與發揮影響力。

如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於2020年國際青年日所表示:「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和成年人應盡一切可能促進世界青年享有安全、尊嚴和機會的生活,並且激發他們的最大潛能」。因此,我們應多培植青年領袖、鼓勵青年為自己與地球發聲,成為解鎖永續未來的關鍵。

近年在國際氣候峰會已持續累積並展現全球青年賦權的積極成果。2022 年於埃及舉辦的COP27全球氣候峰會,首次設立「兒童與青年館」 (Children and Youth Pavilion)讓年輕人可以在場內分享知識、提供解決方案並傳遞訴求。[34] 此外,大會期間亦有許多青年參與的創意展現。例如,一位令人矚目的聯合國青年大使同時也是美國搖滾歌手AY Young在會場上以歌曲傳遞地球永續思維[35],此外,臺灣青年氣候聯盟也藉由共同演出氣候科幻行動劇,串連起亞洲不同國家的青年氣候倡議夥伴組織。[36]

總結而言,擴大青年參與是改變世界的金鑰,對於落實公正轉型、世代正義、社會包容及民主興革更是至關重要。在邁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青年的角色可能為批判思想家、改革者、創新者、傳播者或領導者。[37] 而在建立支持青年行動的體系框架中,政府單位可透過制度設計、提供參與管道等方式,強化青年參與政策治理及問責機制,讓青年族群為自我權益發聲。其次,非政府組織及企業則可透過獎勵補助、產學合作或實習計畫等形式,挹注資源支持青年為本的解決方案。此外,學校教育及大眾媒體也應加強知識傳播培力,藉以促進全民意識及素養提升,強化青年對氣候變遷議題和國際趨勢的理解思辨。

最後,由於回應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極需仰賴跨國合作,因此本文針對我國在國際交流及援助工作上如何擴大青年參與,提供以下幾點建言:

(一)多元形式廣納青年參與

在推動國際合作及援助事務的過程中,可廣納不同型態的青年參與方式。例如:向青年徵詢意見、邀請青年參與執行、與青年共同發起倡議、支持青年自主發起之方案。[38] 此外,青年角色上除了志工服務形式外,亦可參考聯合國「青年代表計畫指南」(The United Nations Guide to the Youth Delegate Programme)[39],將臺灣「氣候青年大使」、「永續青年大使」的作法機制化,藉以培育更多改變世界的青年行動家。

(二)提升素養培力青年認知

青年氣候行動的前提,必須強化對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議題的理解及認同。故應擴大教育及媒體資源提升全民永續素養,讓年輕世代更加了解各國氣候變遷的現況及挑戰,進而有能力掌握全球永續發展下的機會與挑戰。此外,未來亦可透過大眾媒體管道多予分享青年參與國際交流及氣候行動案例,讓更多人看見臺灣青年如何參與貢獻並帶來改變。

(三)挹注氣候調適方案且關注弱勢青年

實現永續發展的過程必須「不遺落任何人」。因此,臺灣國際交流工作除了應將資源投入氣候變遷下的調適援助工作,並應著重弱勢年輕族群(例如:開發中國家的年輕女性、身心障礙青年以及低社經家庭青年)的特殊處境與服務需求,才能落實兼顧人權、社會包容與公正轉型的國際合作。此外,援助工作執行過程中亦可鼓勵臺灣青年主動協助弱勢國家青年,藉此彰顯「Taiwan Can Help!」暖實力,並且發揮年輕世代的共好力量。

 

註釋

1  參考聯合國「青年」(Youth) 的定義為15-24 歲。https://www.un.org/en/global-issues/youth

2  WCED (1987).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IPCC (2022).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2/?fromid=inarticle&id=007280

4  IEA (2022), What would net zero by 2050 mean for the emissions footprints of younger people versus their parents? https://www.iea.org/commentaries/what-would-net-zero-by-2050-mean-for-the-emissions-footprints-of-youngerpeople-versus-their-parents

5  Clayton, S. (2020). “Climate anxiety: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74):10226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887618520300773

6  Marks, Elizabeth et al. (2021). “Young People’s Voices on Climate Anxiety, Government Betrayal and Moral Injury:A Global Phenomenon”. https://ssrn.com/abstract=3918955

7  Hickman, C. et al. (2021). “Climate anxiety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nd their beliefs about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 global survey.”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5 (12) : 863-87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519621002783

8  Moser, S. C., & Dilling, L. (2011). “Communicating climate change: closing the science-action gap”.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imate change and society, 161-174.

9  參考自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Youth 網站: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youth/world-programme-of-action-for-youth.html

10  聯合國歷年《世界青年報告》可參考: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youth/world-youth-report.html

11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2018). World youth report: Youth an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youth/world-youth-report/wyr2018.html

12  Strategy, UNY (2018). Youth 2030:Working with and for Young People.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https://www.unyouth2030.com/_files/ugd/b1d674_9f63445fc59a41b6bb50cbd4f800922b.pdf

13  YOUNGO 官網:https://youngoclimate.org

14  COY16. (2021). The Global Youth Statement. 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YOUNGO_COY16_Global%20Youth%20Statement_October%202021.pdf

15  Stockholm+50. (2022). Global Youth Task Force Policy Pape: Third Official Version. https://www.youthstockholm50.global/global-youth-policy-paper

16  1972 年6月5日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這也被視為國際環境政治的濫觴。本次大會不只通過《人類環境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又稱「斯德哥爾摩宣言」The Stockholm Declaration),同年也設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簡稱UNEP)與「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為現代國際環境主義運動開啟道路。參考自:CSR@天下編輯部(2022)。〈三次地球峰會、50年後,青世代的永續發聲終於獲得「大人」肯認! Stockholm 50週年,永續未來的機會〉。https://csr.cw.com.tw/article/42651

17  SEI and CEEW (2022). Charting a youth vision for a just and sustainable future. https://www.ceew.in/sites/default/files/ceew-research-on-youth-vision-for-just-and-sustainable-future.pdf

18  娜歐蜜.克萊恩、麗貝卡‧ 斯蒂夫著(2021)。《拿回我們的未來:年輕氣候運動者搶救地球的深度行動》。臺北:時報出版社。

19  Wikler, M., & Yakupitiyage, T. (2019). “11 young climate justice activists you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Vice.com, 1.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8xwvq3/11-young-climate-justice-activists-you-need-to-pay-attention-tobeyond-greta-thunberg

20  YoU-CAN官網:https://en.unesco.org/youth/you-can

21  AYCN官網:https://asianyouthclimatenetwork.wordpress.com

22  參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定義:「氣候行動」意指為探索氣候現況、掌握和取得氣候相關的資訊與進展,以因應氣候緊急情況所需採取的措施。

23  陳美君(2022),〈星展銀行2022 永續素養大調查 碳排認知較去年提升42%〉,《經濟日報》2022 年10月13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820/6683979?from=edn_previous_story

24  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2018),「2018 氣候變遷與能源民意調查」。https://taise.org.tw/about.php?ID=17

25  卓宥阡(2022)。〈探討我國青年的氣候行動及影響因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hdl.handle.net/11296/79hbta

26  國泰金控(2020)。〈實踐CSR,年輕世代期待企業從決策面落實〉,《CSR@天下》2020 年9 月28 日。https://csr.cw.com.tw/article/41660

27  陳惠萍(2020)。〈年輕人要站出來為自己與地球發聲、行動,世界將因青世代的參與而改變〉,《CSR@天下》2020 年8月18日。https://csr.cw.com.tw/article/41579

28  國合會(2021)。〈國合會第三屆海外實習計畫新增「環境永續」領域〉,2021年1月27日。https://www.icdf.org.tw/wSite/ct?xItem=61853&ctNode=31381&mp=1

29  參考:倡議家(2021),〈大家都是局內人—她盼:讓原民坐上氣候變遷談判桌〉。2021年6月8日。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7/5517512

30  外交部(2021),〈走過一輪, 我們的青年拚外交〉。2021年1月28日。https://www.youthtaiwan.net/youthambassadors/News_Content.aspx?n=5654361B474B8EFF&s=9714A4156ADFF1ED

31  外交部(2022),〈外交部發布短片介紹「國際青年大使」訪問帛琉圓滿成果〉。2022年9月20日。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8&s=98641

32  中國時報(2009),〈我環保大使赴哥本哈根發聲〉。2009年12月10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091210000372-260108?chdtv

33  行政院環保署「環保青年領袖」網站:https://www.youthleader.com.tw

34  COP27「Children and Youth Pavilion」網站:https://www.childrenandyouthpavilion.info

35  高宜凡(2022),〈給你滿滿正能量!美國青年AY Young要用17首歌曲救地球〉。低碳生活部落格,2022年11月12日。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4316

36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2022),〈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串聯亞洲青年氣候網絡,我們在COP27上演科幻行動劇〉。願景工程,2022年11月21日。https://visionproject.org.tw/story/6546

37  青年參與永續發展目標的角色參考自: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youth/

38  青年參與的多元型式可參考UNESCO, (2019). Meaningfully engaging with youth: Guidance and training for UN staff。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youth/wp-content/uploads/sites/21/2021/05/Meaningfully-engagingyouth-Guidance-training-UN-staff.pdf

39  UN DESA (2020). The United Nations Guide to the Youth Delegate Programme。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youth/what-we-do/youth-delegate-programme.html

  • 更新日期: 2023/09/28
  • 點閱次數:198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