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帝留下的淨土執行水產養殖計畫
文‧圖/人事室 彭靖婷
還記得在2011年年初的新春團拜時,陶文隆秘書長在勉勵全會同仁時表示,2011年對國合會而言將是個變動的一年,當時如果我還沒有完全瞭解其中的意義,但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已經親身體驗了!
國合會自2010年起,重新檢視了當時與友邦及友好國家間的技術合作計畫,為符合國際援外潮流及達到計畫有效性,開始了一連串的變革。其中最主要的是推動計畫新制,以計畫經理制的方式,希望能夠派遣更切合計畫各階段所需要之專業技術人才,改善過去駐外技術團制較難以達成的事情。
例如,針對「計畫」需求,國合會得以派遣足夠的、不同專長的專業人員,包括計畫管理及協調人員(駐外計畫經理)及專業技術人員(技師、專家及短期顧問等),前往執行計畫;相較於駐外技術團制下,大部分的計畫僅派遣1位技師或專家。意即技師或專家若是執行水產養殖計畫,必須從選地、建魚苗場、改善種魚、養殖技術改善、飼料改善,到技術推廣、銷售等工作一手包辦。
另外,駐外技術團制的團長角色更是吃重,必須綜管團務、監督及管理駐團所執行的所有計畫,計畫類別可能非常多元,從水產養殖、養豬、稻作、蔬菜、果樹、資通訊到職業訓練等;而且,更因為團長是與駐在國政府討論及協調各計畫的主要窗口,也是國合會與駐外技術團聯絡的主要溝通管道,因此一個人就要能主導接洽農牧部、漁業部及科技部等各個不同的單位,也要瞭解各類計畫執行狀況、遭遇問題及進度等,才得以向國內說明及解釋,責任非常重大。
台北看世界,世界看台北
在一連串的變革中,會內一直希望能夠推動會內外輪調,讓具有駐外經驗的團長、專家和技師能夠返回會內服務,也讓會內的計畫經理們實際在海外執行技術合作計畫。希望當角色與立場互換的時候,可以更暸解每個不同職責所需面對的責任與壓力,藉此獲得更多同理心及相互的體諒,進而能同心協力的為一致的目標努力,使計畫執行得更有效及更順利。▲講求雙方參與的新制計畫,因應貝國需求,
讓貝國主導計畫目標。
在此背景下,我很榮幸地在2011年4月26日至2012年6月30日間奉派赴貝里斯執行水產養殖計畫。我接獲貝里斯水產養殖計畫任務時,國合會已於2010年派遣當時駐宏都拉斯技術團的水產養殖劉恆信技師完成計畫先期評估報告。計畫獲准執行之際,我帶著劉技師所提供的前期評估資料、駐貝里斯技術團王增惠團長在我尚未赴任前協助水產養殖計畫與當時的農漁部漁業局洽談的計畫資料,和我自己準備好的工作規範書(因為派駐貝里斯前,我是會內技術合作處負責駐貝里斯技術團及水產養殖計畫的計畫經理)就上路了。
新舊計畫大不同
到任後的首件要務就是與貝方合作單位洽談計畫的合作文件。過去總是聽駐外的同事和朋友說,合作單位的效率低,人員較為散漫;可能事先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所以當正式與貝方合作單位接洽時,發現合作單位的效率竟然出奇的好。例如,星期三開完會答應星期五之前會將修改版本寄回來,也真的就在星期五之前寄回來,雖然還有些附件沒有改完,但也會慎重地打電話或寫信告知還沒完成的部分何時可以提供。在貝國工作期間,我認識了貝國國內優秀的人才,也很高興知道他們很在乎自己國家的發展。
在貝里斯工作近4、5個月時,有一天我的合作人員(計畫協調人)很認真地告訴我:「這個計畫很不一樣。」當時我們已經一起完成了計畫的合作協定並透過我駐貝國大使館送回外交部審核,也完成了計畫概念書,正在來來回回地修改及討論全程計畫書及預算書內容。
於是我很好奇地問他:「是嗎?你覺得有什麼不一樣?」他說:「在這個計畫裡,我的國家要投入和付出很多,比過去其他計畫要求的都還要多,而且我需要負擔的責任也很大。」我回答:「是呀,這就新計畫的用意,在一開始設計計畫的時候,就希望將貝里斯放在主導的地位,這個計畫是因為貝里斯有需求所以才存在和執行。既然說是合作,就希望貝國在一開始就對計畫有相對應的投入,而且好處是未來五年後計畫結束時,你們也不會覺得差異太大,因為你們一整個團隊一開始就加入計畫裡面,參與重要角色,五年後當計畫結束要移轉的時候,對你們來說也不過就是兩個台灣人(計畫經理和技師)離開而已。建立好的育苗中心、所有設備、學會的技術、營運管理手冊及技術文件都會留下來,而且計畫執行的五年過程中,我們(中華民國)都會提供必要的協助,派遣技師和短期顧問協助解決每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一開始聽到他的提問時,我實在是滿驚訝的,畢竟距離我們將計畫協定送回國內外交部審核都已經是3個月前的事情了,他才發現這個計畫的不同!不過後來想想,也許是經歷了幾個月以來的各項計畫文件討論後,他仔細暸解計畫的細節後,才終於恍然大悟;因此很值得慶幸的是,在計畫開始執行之前,我們雙方已經可以達到執行共識。
危機還是轉機
駐外的日子裡,可以感受到所謂在第一線交涉和推動計畫的挑戰。特別是在2012年1月計畫獨立後,計畫辦公室據點在未來辦公室工程完工前,先設在貝國漁業局的辦公室;從那時開始每週都有必須面對的變化和困難,先是2月雙方簽署協定後,3月初就遇到貝里斯提前大選,3月底因為總理宣布內閣改組,原本的合作單位農漁部已改組為天然資源暨農業部(簡稱農業部)及森林、漁業及永續發展部(簡稱漁業部),而當時水產養殖計畫隸屬於漁業部,到4月底內閣會議又宣布漁業局原負責之內陸水產養殖單位(包含我與貝里斯之水產養殖計畫)回歸農業部管轄。▲新計畫針對「計畫」需求,我方派遣足夠
人員,也讓當地公、私部門參與規劃及討論。
當地政局的變化當然也影響了計畫執行的進度,因應貝國總理宣布提前大選,原本協定簽署後3月底要赴貝國的3位短期顧問行程,在出發前一週必須喊卡。因為原定行程中要拜會的部、次長都換人了,新任的部、次長辦公室都還不得而知,而當時內陸水產養殖單位究竟隸屬哪個部也尚未確定。在這波變動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計畫的合作人員組合並未有太大的變動,原本貝國漁業局管轄的Biscayne吳郭魚魚苗場及相關人員,都仍是本計畫的當然成員。
大選的餘波不僅影響了我方派遣專家的行程,也嚴重影響了計畫專戶的開立作業,所幸後來都圓滿解決了。當我發現有些事情不是光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是十分令人不安的,我想這也是許多駐外同仁的心聲。因此反映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成為大家必備的能力。
在貝里斯的日子裡有很多新鮮的體驗,除了遭遇文化的衝擊、做事態度和方法的不同,從開始的磨合到最後的理解,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雖然沒有辦法一一細述,但是所有留下的經驗,是計畫經理制的一個篇章,也希望能成為變革進程中的一小步。
相關連結
- Update: 2022/06/04
- Hits: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