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近地球呼吸的生活方式—綠色能源的永續力量 《心寬路廣 臺灣情》國合會20週年會慶專書精選文章
文/投融資處 曾薰慧
圖/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提供
摩爾多瓦、哈薩克與約旦這三個國家,或許聽來既陌生又遙遠,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們與臺灣雖無邦交,卻有著深厚的關聯。因為臺灣與國際組織的合作,藉由綠色能源的推動,讓遠在歐洲巴爾幹半島北部摩爾多瓦的首都重現風華,位在天山山脈的哈薩克第一大城成為中亞LED(Light-Emitting-Diode)照明標竿,更讓中東約旦首都興起廢棄物革新風潮,帶動新一波的綠色經濟。
臺灣、歐銀攜手—基希涅夫市容重現時代風華
來到摩爾多瓦首都基希涅夫市(Kishinev),過去,你會訝異這號稱文化、政治中心,同時也是經濟重鎮的城市,市容竟然陳舊不堪,不僅基礎設施自蘇聯時期沿用迄今缺乏維護,市區公共照明仍使用老式水銀燈,不僅耗電量大,且只有三分之一的燈會亮,尤其到了夜裡,因照明設施毀損與不足,加上道路凹凸不平,使得治安與交通安全屢屢亮起紅燈。
因此,基希涅夫市政府提出一整套翻新都市面貌的方案,並向國際發展機構-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提出貸款申請,希望藉由國際援助的力量協助他們重建市政基礎建設、補修道路,並將耗能的水銀燈泡改裝為又亮又省電的LED燈泡。
此一需求正好與國合會與歐銀合作推動的「綠色能源特別基金」不謀而合。回溯2011年,國合會為了響應國際間對提高能源效率及促進再生能源使用的呼籲,善用我國在資通訊、太陽能光電及LED節能照明等領域的優勢,正式與歐銀簽約合作,將目標設定為歐銀所轄的發展中國家,希望以此基金協助區域國家減少能源浪費,並提昇能源使用效率,摩爾多瓦首都基希涅夫市便是一例。
貸款計畫申請成功後,基希涅夫市利用國合會及歐銀提供的貸款,採購新一代低耗電壽命長的固態照明光源LED,將3.4萬顆水銀燈泡換成LED燈,還加上感應控制提昇用電效率的裝置。現在一到傍晚時分,路燈會自動亮起來,不僅照亮了基希涅夫,也替市政府每年節省60%的電費,交通更為安全,市區犯罪率也因此降低。目睹前後的改變,基希涅夫市長杜林(Dorin Chirtoac)有感而發地說:「這個城市自1989年來就沒見過如此大的改善!」
不過,基希涅夫市的計畫一開始並非那麼順利,因為綠能產品價格高昂,以LED 燈來說,雖然耐用年限較長,但是每盞燈的售價為傳統燈泡數倍或數十倍。如何說服市政府立下決心全面改用LED燈泡,除了協助市府計算長期的成本效益,還得提供更大的誘因。
「綠色能源特別基金」別出心裁地設計一組公式,將個別計畫預期達到的二氧化碳減排效果,換算為對價,再將這個對價折算為貸款利息的優惠幅度。也就是說,二氧化碳減排量越大,市政府可以用更低的利率拿到貸款。這樣的設計,促使市政府願意選擇綠能產品,而且針對高排碳量的項目優先推動。因此,這項基金不只是講究新科技,就連做法本身也是種創新,希望透過這組轉換公式,鼓勵發展中國家引用節能或綠能產品。
不僅如此,為了鼓勵中東歐國家推廣綠能,以回應歐盟所逐年達成相關環境指標的期待,國合會團隊與歐銀特別針對綠能基金多次商討調整內容,其一,為了趕上日新月異的綠能技術,計畫融資範圍不設限於太陽光電、LED路燈或LED交通號誌相關的項目;其二,對「以碳排換取貸款利息優惠」加碼支持,調降了國合會收取的貸款利息下限,以因應國際低迷的貸款利率,讓更多的國家願意申請貸款以更新綠色市政建設。
在歐銀方面,更是加強對國家、市政府進行說明,並在我政府的協助下,安排歐銀會員國的市政官員組團來臺灣參訪智慧交通、電子化政府及LED路燈系統,觀摩臺灣如何結合民間廠商力量推動市政建設、LED路燈如何透過中央控制中心做更有效率的管理,親身體驗節能都市的設計,其中,哈薩克第一大城阿拉木圖市(Almaty)就是成功推動的案例。
臺灣經驗點亮靈感—阿拉木圖成中亞LED照明標竿
位在天山山脈一端的阿拉木圖市是哈薩克第一大城,全國有9%人口(約150萬人)居住在此。雖然哈薩克已經把首都遷往腹地更大的阿斯塔那(Astana),但是阿拉木圖作為舊都,人文薈萃,仍是哈薩克重要的商業及金融中心,政府仍積極地進行這個舊都的綠化工作。這幾年來哈薩克經濟突飛猛進,湧入許多資金進行基礎建設開發,都市也因而快速地走向現代化。
阿拉木圖的城市照明系統在90年代晚期由市政府委託民營業者營運,然而現有的委託方案缺乏清楚的誘因機制,且又無其他市場競爭者刺激該家民營業者提高經營績效,導致阿拉木圖的照明設備老舊且能源效率差,全市有97%燈具使用高壓鈉燈,維護成本高。
2011年,在歐銀的帶領下,哈薩克組團來臺灣參訪交通市政規劃以及LED應用,在了解臺灣科技都市的作法後,阿拉木圖市的市政人員對於該市的市政面貌,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
第一個推動的即是阿拉木圖市LED路燈計畫,這個計畫是將老舊燈泡更換為LED 路燈,而為了讓路燈使用更具效率,除了架設遠端控制中心及個別控制機組,還將規劃成立專責的路燈管理公司,由該公司監督管理LED路燈系統的維運廠商。
參考來臺參訪經驗,他們返國後結合歐銀「公私部門夥伴關係」的執行架構,設計誘因機制,並與路燈管理公司的績效表現作連結,以鼓勵該公司達成目標;另系統維運廠商也經由公開程序評選出,以提升市場競爭性及公共財之管理效率。
貸款協商完成後,阿拉木圖可望成為中亞地區第一個更換LED路燈的標竿城市,吸引哈薩克及其鄰近國家其他城市跟進,市區路燈更新及加裝自動控制設備後,除了可以省電,每年還能減少1.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環境保護與城市綠化產生實質的貢獻。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列有:「在西元2030年以前,改善國際合作,提高乾淨能源與科技的取得管道,並促進能源基礎建設與乾淨能源科技的投入。」隨著國際社會對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日益重視,各主要國際發展援助機構正大力推動環境發展相關計畫,而環境保護計畫所需資金規模龐大,因此更強調國際開發夥伴間之共同合作。
2013年,國合會呼應歐銀的倡議,將永續的概念自能源領域,擴大至水源及各種資源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以「永續資源」理念全面推動各項發展計畫。2015年,國合會與歐銀再度合作,從永續資源的概念擴及對綠色轉型經濟的支持。以廢棄物處理為例,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從過去著重於末端的焚化和掩埋,已轉變為減少垃圾來源及資源回收的前端處理,並整合各類資源再利用,讓環境破壞
降至最低。透過計畫,國合會更可分享臺灣在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經驗,包括在「垃圾零掩埋、資源全回收」政策下,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使垃圾有效減量,讓全島邁進以資源回收為主、焚化為輔的階段及如何將掩埋場一一轉成綠地、公園,化成假日居民的休憩地。其中,約旦大安曼市(Amman)的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案例,不僅解決了環境及衛生問題,還有效地做到讓「垃圾變現金」。
將垃圾變現金—大安曼市帶動廢棄物再利用之革新風潮
與中東鄰國相比,約旦天然資源並不豐富,國家所需能源還需自國外進口。受到高人口成長及敘利亞、伊拉克等國難民潮移入的雙重影響,加上首都的磁吸效應,近年來安曼市人口暴增了將近二分之一。
約旦垃圾處理方式原本多為直接焚燒或傾倒在垃圾掩埋場,由於掩埋場未經良好規劃與管理,往往任垃圾漫天飛舞,滲出水及生質氣體亦無妥善處置,約旦動輒40度高溫的環境下,垃圾掩埋不當已造成諸多環境及衛生問題。為了解決大安曼市垃圾問題,歐銀與國合會合作的「綠色能源特別基金」與市政府共同推動廢棄物處理計畫。
這個計畫是在安曼既有的Al Ghabawi掩埋場興建垃圾掩埋沼氣(Landfill gas)發電系統,將固體垃圾產生的沼氣收集起來,並連結到全國供電系統。一方面改善垃圾堆積問題,一方面又可轉換成能源,讓約旦降低進口能源的需求。難怪大安曼市長阿格爾(Aqel Biltaji)稱讚這個計畫是:「讓垃圾變現金」。
這也是約旦第一個應用廢棄物轉換能源(waste-to-energy)新科技的計畫,預期每年可減少20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大安曼市政府對於這類的綠能計畫充滿信心,預料將帶動全國垃圾處理的革新風潮,引領約旦其他城市起而效法。
國合會於2015年5月參與這項計畫之簽約儀式,隨後又赴約旦考察,與大安曼市長及約旦計畫暨國際合作部長多次晤談,他們熱情感謝國合會對約旦建設的支持,並肯定綠能基金,市長表示:「大安曼市很驕傲能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這項在本地具先進永續概念的能源計畫。」派駐約旦的歐銀市政基礎建設團隊則期待:「透過大安曼市的示範作用,後續將帶動約旦其他市政府,以及鄰近國家更妥善地管理與利用固體廢棄物。」
目前「綠色能源特別基金」已分別在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及哈薩克進行市區LED路燈替換計畫及小型水力發電系統建置計畫。另外,看重臺灣在綠能科技之優勢,歐銀在部分計畫上也聘用臺灣顧問提供技術協助,以確保計畫順利執行。
藉由引入資金及新觀念,臺灣得以和歐銀共同協助中東歐、中亞及地中海東南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取得乾淨能源與解決方案,並促進市政府採用乾淨能源科技,讓市政綠色基礎建設減少碳排放,更貼近地球的呼吸。
本文節自國合會20週年會慶專書《進步篇-以投融帶動成長》,更多文章請見《心寬路廣 臺灣情》國合會20週年會慶專書線上瀏覽(請用chrome瀏覽器開啟)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