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開物成務,增益其所不能―中高等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 《心寬路廣 臺灣情》國合會20週年會慶專書精選文章

文、圖/投融資處

  教育與人才培育為國家發展的根本,亦是經濟發展的關鍵,除培育個人能力外,更能協助推離貧窮循環。為此,國合會與夥伴國分享臺灣經濟發展歷程中,透過正式的「技職教育」體系及非正式的「職業訓練」雙軌並行,培訓產業發展所需技術人才,進而帶動整體工商產業蓬勃發展。

首部曲 進入就業的跳板 技職教育

  國合會推動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Technic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TEVT)計畫濫觴於1998年當時我國駐哥斯大黎加大使毛高文對於哥斯大黎加國家發展與教育的關切。

  曾任我國教育部長的毛高文,當年派駐哥斯大黎加,觀察到當地的人才培育未能跟上國家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與哥國討論兩國合作後,由我國在當地引進技職教育,並協助哥國編寫技職教育的教科書。

  2001年國合會在哥斯大黎加舉辦了中美洲技職教育研討會,會中分享臺灣與哥國在技職教育上的成功案例,廣泛地引起了與會友邦的注意,進而促發各國思索技職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在中美洲播下技職教育的種子

  技職教育計畫多屬於中長期計畫,目標為配合受援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與技術,因此技職教育計畫著重於協助受援國技職教育體系能力的建構與發展,尤其聚焦於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階段技職教育,進而提供生產部門發展所需之人力資源,國合會瓜地馬拉技職教育貸款計畫就是一例。

  由於2000年之際,在發展中國家技職教育觀念尚未成熟,技職教育多與實際產業需求脫節,國合會團隊多次赴瓜地馬拉實地評估,針對瓜國一般技職學校教學設備、課程規劃及師資缺乏等問題,提出協助方案:從校地選擇、地區產業技術人力需求調整、科系選擇、教育目標、課程規劃,到實習設備需求、所需校舍建築規劃、學校經營管理及計畫經費需求等面向思索,期待替瓜國量身打造一個具長遠發展優勢的技職教育方案。

  幾經多次評估與協商,最後決定在瓜國南部興建一所3年制的中等技職學校(南方科技學院),作為瓜國的示範技職學校,由國合會提供的貸款資金,並將該資金用於購買職校設備及教材。

  2008年學校落成,2012年國合會稽核室主任史立軍前往南方科技學院進行計畫的事後評核,該校校長十分感念臺灣對該校的貢獻。校長表示興建校舍當時,原本學校擔心校址距離首都遙遠,招生可能不理想。沒想到開學後,因為學校新穎的技職訓練設備,讓年輕人趨之若鶩,報名的學生意外踴躍,學校反而須煩惱宿舍不夠住呢!

  校長強調,貸款計畫下購得的那幾套技職設備,是全國首屈一指,學生們也知道在校所學的技能是他們未來在職場上競爭的利器,所以全校師生都非常珍惜設備並且盡心維護。除硬體之外,臺灣提供的職訓課程軟體與教材,也讓師生受益匪淺,而這些教材也激發起學校老師的動力,進而自我勉勵再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讓非洲跟上企業界的需求

  發展中國家雖位處不一樣的地理位置,但卻有著相類似的發展瓶頸:無論非洲還是中美洲,仍不脫國家資源有限、公立職業訓練機構經費不足、訓練品質不佳及受訓人數無法提升,訓練中心設備老舊,實習工廠設備不符當前工業生產所需,年輕人學習技能意願低落等問題。

  國合會團隊在評估貸款計畫的過程中發現,非洲當地企業對技職教育憂心忡忡,許多企業人士一致覺得師資的再教育非常急迫,因為職業訓練師在設備簡陋的不良教學環境中,時日愈久愈無接觸科技新知的機會,造成與產業脫節,趕不上企業界的需求。

  為了協助臺灣在非洲的友邦推動職業訓練,國合會試著推廣在中美洲成功的經驗,也獲得了當時非洲友邦甘比亞的支持。

  在籌劃階段,以甘國能逐步接手營運為前提,首先,國合會團隊引導甘比亞政府思考,較長遠的面向如將未來實習器材等硬體納入訓練中心的配置設計,經營管理團隊的籌組、職訓師資的培養,甚而如何結合教育體系資源等問題,而較近期的面向,則如招生作業籌備、招生前職業訓練師及教材須先就定位等事項。

  另為讓計畫推動順利,亦利用臺灣中區職訓中心的資源,將甘國負責此計畫的計畫協調人送來臺灣受訓,協助其澈底了解未來計畫推動的樣貌,並探尋甘國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日後可為自己國家規劃所需的職訓體系。

運用教育軟體,降低職訓與技職教育成本

  除了協助興建學校及職訓中心,國合會接續思考的是該用什麼方式來協助教育及職訓機構提高教學品質,以及降低職訓教育所需的工場設備成本,而運用教育軟體動態模擬教學形式,降低實驗室或實習工場的時空限制,就成為當時國合會推動技職教育另一項要務。因此,運用我國在資訊產業的強項,國合會由我國職訓教育系統,找來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老師組成遠距教學軟體開發小組,以技職教育與訓練領域的專業科目為標的,發展出可模擬操作的電腦輔助學習軟體,教學內容主要以圖像呈現,輔以數字或文字表達;動畫部分以國際通用的符號或標記顯現,必要時再以英文註記。

  這套軟體並依友邦語言需要,發展出英文、法文、西班牙文3種語言。當時計7個國家級職業或教育訓練機構與國合會簽署使用契約,免費取得軟體在當地授課。

  而各地的職業訓練師在使用之後,多讚嘆地表示,此軟體仿真性很強,平日難以用口頭表達的教學內容,就由電腦動畫模擬真實情境,讓學生能容易建立概念,且在老師指導下自行操作或透過反覆自學,就能獲得概念知識。

  舉例來說,當老師在教抽象的力學時,學生可以從電腦動畫以及互動式題目,透過軟體操作,感受不同作用力量及力臂所造成的力矩效果。最厲害的是,透過視覺仿真的效果,學生對於抽象概念知識的理解,真的有了跳躍性的進展;而老師也不用擔心學生把軟體當電動遊戲玩,因為每個課程單元都附上了問題,在問與答的練習時,無論答對或答錯,電腦均能即時作出回饋,即時回饋的內容也相當豐富,比如再次傳達那個學習單元想要傳達的知識,來達到強化學習效果。

續曲 為技職教育添翼

  儘管技職教育計畫如火如荼的進行,但仍有兩項問題亟待克服,一是許多學生因學費無著,無法踏入校園就學,另一是技職學校即使硬體改善了,但受限經費,無法同步改善課程、規劃就業輔導計畫,使得教學品質始終無法提升。

  因此,國合會近年來藉著推動助學貸款與技職教育發展基金計畫,期待以雙管齊下方式為技職教育推廣添翼。

從需求端切入—助學貸款

  臺灣,接受高等教育並非難事,即使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仍可申請就學貸款繼續升學。但對許多中美洲國家的青年而言,念大學所費不貲,要想再念個研究所,更是難上加難。接受高等教育可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為學費無著,被迫提早進入職場的人比比皆是。

  國合會於2008年與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Central American Bank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CABEI)在中美洲國家合作開辦「技職教育優惠助學貸款基金計畫」,期盼透過助學貸款幫助有能力、卻受限於經濟因素的年輕學子,能夠有尊嚴地回到學校繼續升學。

  剛開始計畫推動很慢,國合會的團隊也很擔心:明明評估時已經有學校展現極大的興趣,為什麼真正來申請合作以及申請貸款的學生人數卻不多?為此,國合會團隊反覆與CABEI討論,發現問題的根源在於學生跟銀行都對助學貸款這項金融商品非常陌生,而銀行也對學生就業前景及償還能力持保留態度。

  為解決這兩項問題,CABEI開始在中美洲國家辦理對校園與金融機構的巡迴宣傳。另外國合會還提供技術援助款,協助大學院校提升技職設備及訓練機能,創新課程規劃,讓學生習得的技能更貼近職業市場需求,從根本強化學生的職場競爭力,進而降低學生還不出貸款的風險。
來自宏都拉斯的蕾妮.努涅斯(Lenny Nuñez)與羅伯托.梅蘭克(Roberto Melenco),本來都沒有升學的打算,當知道有此一助學貸款,家境小康的兩人才得以重返校園。

   在一家電信公司擔任會計主管的蕾妮,對於未來生涯十分焦慮,因為即使能力與才智出眾,但受限於學歷,蕾妮常感到有道無形的鴻溝阻擋在前。

  由於宏都拉斯教育資源有限,名校畢業是為就業與升遷的保證,為了掌控命運,蕾妮決定重返校園,透過助學貸款,擠進私校中排名第一的UNITEC(中美洲科技大學),為自己拼一個碩士學歷。
而大學畢業就踏入職場,在農產貿易公司負責銷售的羅伯托,則感覺自己學歷不如人,為了想多點發展的機會,賺多一點錢,也同樣利用貸款的方式,順利申請了進入農業學校修習碩士,他們倆都想靠自己的雙手扭轉人生,而這把幫助他們翻轉命運的金鑰匙,正來自遙遠的臺灣。

從供應端切入---技職教育發展基金

  計畫雙管齊下,為了讓加入此計畫的學校,能提供優質的教學環境與課程,在推動助學金貸款時,國合會同步設立「中美洲技職教育發展基金」,這筆基金用途彈性且多元,不僅用於幫助學校改善課程、規劃就業輔導計畫,亦可用於金融機構讓其增進承辦助學金貸款的能力,與TVET計畫相輔相成。

  過去5年來,透過「TaiwanICDF中美洲技職教育發展基金」已陸續幫助了多所學校、金融機構進行課程改善及能力建構,另外也透過CABEI進行跨區域技術協助計畫,合作幅度既深且廣。

  以尼加拉瓜的INDE(Nicaragua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為例,該機構雖然曾經於1964年在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的協助下,開辦學生貸款計畫,但卻因經歷尼加拉瓜80年代的財經危機被迫停止。2010年INDE加入國合會計畫,恢復對學生申請貸款的輔導與協助,並申請基金來提升INDE的機構設施與能力,包含法務、管理、財務、資訊。更重要的是,INDE也利用基金製作了學生貸款之營運與管理工具。

  基金也被用在支應專案的研析,在面對設計課程、加強品質的議題時,協助學校拆解了表面的問題,讓學校可以深究問題的本質。舉尼加拉瓜UPANA大學為例,UPANA申請TA計畫就是要用來研究高中生選擇大學的態度,進而改善該校最根本的招生企劃。只要提升入學人數,自然申請助學貸款的基數也會增加,這對學校以及助學貸款,將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CABEI尼加拉瓜執行董事孔拉多(Silvio Conrado Gómez)對此作法讚不絕口:「在中美洲國家中,尼加拉瓜是使用這項融資計畫最多的受惠國,不僅擁有最多參與計畫的合作學校,也是運用這項計畫資金及貸款最多的國家。每次與大學簽署合作協定時,我都感到非常開心……因為教育是國家最好的投資,其帶來的長期效益是無與倫比的,可以實現國家發展的期望,更是達成人民生活品質提升願景的後盾!」

  如同孔拉多所言,教育與職訓是一國的百年大計,國合會同仁以及各類專家顧問傾注心力,為合作國提供職訓供需診斷以及串聯供需兩端,逐步為夥伴國建立良善的職訓體制,最大成就莫過於看到友邦逐步凝聚自立的決心,擘劃屬於自己國家長遠的藍圖,帶動區域發展澤惠更多的人民。

本文節自國合會20週年會慶專書《進步篇-以投融帶動成長》,更多文章請見《心寬路廣 臺灣情》國合會20週年會慶專書線上瀏覽(請用chrome瀏覽器開啟)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516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