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國合會系列專訪:聖露西亞環保志工蔡德馨

文/公共關係室 吳靜怡

編者按:作為電子報的編輯,德馨就像是我熟識的老朋友,儘管在這次採訪之前我們從來未曾謀面,但近2年多來時常收到她的投稿,字裡行間,我認識了這個志工、她的工作還有她前往服務的國家─聖露西亞。但對年輕的她為何對於志工服務如此熱忱,兩度前往聖露西亞服務感到好奇,因此特別在她第二次服務約滿返國後安排與德馨的訪談,讀者也可以點選連結觀賞採訪短片。

想當年…

  德馨回憶早年在出國時,曾遇到一些在海外擔任志工的人,覺得他們的生活很充實有趣,因此自己也想透過這種方式體驗不同的人生。但當時剛畢業,考量若是甫畢業就要自付許多費用出國做志工,負擔頗大,在這方面國合會提供相當的資源,讓有心投入志工服務的人能全心投入做志工這件事本身,因此當初才選擇國合會。

因環保專長與聖露西亞結緣

  在申請國合會海外志工時,因為本身是環保、生態的專長,與提出這方面志工需求的國家媒合後,就被派駐聖露西亞。德馨回想出發前,曾嘗試搜尋露國的相關資訊,但由於該國主要是以觀光業聞名,所以找到的資訊都是美好的,無法真正對於未來要做的工作有幫助,對於未來工作的想法可說是後來到了當地之後才逐漸摸索成形的。

在孩子心中種下環保的芽

  回想在聖露西亞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德馨笑著說是當地的孩子,這些孩子雖然非常活潑,甚至有時不受控制,但對於德馨上的課、播放的卡通,回應及互動都很熱烈,讓德馨感覺到他們有因為課堂中接收的環保概念、訊息,點滴地產生新的想法,並將這些想法傳遞給家人。例如:孩子下課回家看到父親削水果時不小心將果皮掉到地上,會立刻「警告」父親說:「你亂丟垃圾!」;小朋友也會注意其他同學有誰亂丟垃圾。習慣的改變是困難的,而這些情境在生活周遭不斷上演,就證實了環保的芽已植入孩子心中,逐漸茁壯。

長期經營,讓走過的路有痕跡

  國合會的海外志工作為發展型的長期志工,跟一般國內其他的志工類型很不同。德馨指出在服務過程中,自己就是一個計畫經理,要去發展、執行自己的計畫;另外,因為在當地服務時間較長,比較有機會與當地人合作,也因此執行的計畫更有延續的可能性。德馨舉例說,她第一次到露國服務時幫該國森林部做了一個部落格,她本以為在她離開後,部落格就會被荒廢遺忘,但在她第二次回去時,竟有前同事主動向她表示,希望德馨再次指導他們部落格維護的相關技巧,因為他們有心想自己繼續經營下去,這樣的回應讓德馨相當感動。

有碰撞,才有成長

  2次到聖露西亞服務累積了豐富的志工經驗,當被問起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給初次擔任志工的人,以避免在異國進行志工服務時遭遇到與當地合作單位的摩擦碰撞。德馨斬釘截鐵地說「沒有辦法避免碰撞期,一定要在碰撞後,才有辦法互相合作」。德馨另外提到對於文化衝擊,不只是自己,還有在露國所遇到的各國志工都不約而同提到Flexibility(彈性)、Open-minded(開放心胸) 及Communication(溝通)的重要性,即便合作單位與志工有相同的目標,但是他們想要用的方法和志工想的可能不一樣,這時候就須積極溝通並有彈性地去做調整,以達成目標。此外在文化適應上,重點不僅在於調適自己去融入他國文化,也在於分享自己的文化給對方。

  德馨在露國和當地政府部門、美國及日本等國際志工還有其他當地民間團體的合作,讓她對於異文化間的溝通,以及串聯各式資源都累積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她在擔任志工期間的收穫、成長,她也相信這些能力的養成將可成為她未來職涯的重要助力。

相關連結

志工─合作發展橋梁的搭建者

  • 更新日期: 2022/06/03
  • 點閱次數:478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