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10期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10期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編者言》在最好與最壞時代的交界 年輕人準備好了嗎?

英國文豪狄更斯的小說《雙城記》,開頭是這樣寫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兩句話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應該特別有感。由於世代的推進、社會發展的日趨成熟,身處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對於人生走向的選擇或許增加了,然而選擇背後所帶來的機會是否樂觀卻不得而知,肩負的壓力反而相對沉重,除了要面對經濟成長趨緩、通膨加劇的窘境,也因全球少子化的浪潮,年輕人接下來得分擔更多老年人的生計,除此之外,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帶來日趨惡化的極端氣候,年輕人對於未來的環境發展也越趨悲觀,甚至出現了「氣候焦慮」;世代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年輕人在面對前述多元壓力的同時,卻又享受許多前人留下來的成果,特別是科技的進步,資訊變得更加透明、流通,藉由網路,年輕人不但可以吸收到許多資訊,更可以讓自己的聲音,進行跨國串流,藉此把個人訴求即時傳遞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喚起世人的關注,瑞典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因此,相較於過去,現代的年輕人更容易取得掌握話語權的機會,把自己的意見像漣漪一樣地向外擴散,增加了自己在國際議題上的影響力。

隨著全球青年人口的增加,年輕人的聲音越來越不可忽視,特別是全球將近9成的年輕人生活在開發中國家或地區的情況下,更應思考如何藉由國際發展援助的方式,協助他們經濟自立外,並透過教育提供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機會,協助這些開發中國家的青年翻轉人生,而這也是國際社群所關心聚焦的,因此,本期的《當季專論》特以〈年輕世代變動下的國際援助〉為主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從剖析聯合國的《2030青年策略》為起點,逐步探討為什麼青年開始重視國際議題,以及青年在國際援助領域中可扮演的角色,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言。

本期的《焦點企劃》,則以〈臺灣青年如何投身永續發展目標議題─藉由援助工作發揮影響力〉為題,特別訪問我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林子倫教授,氣候350亞洲區總監、Plan b共同創辦人張良伊及國合會技術合作處副處長王雲平,在訪談中林子倫教授以其多年帶領臺灣青年從事國際參與的經驗,與讀者分享青年角色在當前國際議題中的重要性,並為將來想要投身國際的年輕人提出建言;張良伊及王雲平兩位受訪者則代表不同世代的青年,從自身的經歷為出發點,鼓勵年輕人如何透過參與國際援助工作,來強化自己的國際觀及對世界的影響力。

社會上經常出現許多指稱現在年輕人是「草莓族」、「水蜜桃族」的聲音,認為他們的抗壓性不足,然而,批評之外,是否該更正向的思考如何適度給予年輕人較多的資源及鼓勵,讓他們有意見表達的管道,幫助充滿活力與思潮奔放的年輕人找到可以發揮創意的空間,自信地走向國際。在本期的《國際開發援助現場中》,我們期待除能提供政策制定者在整合年輕人資源上的一些建議,也盼年輕朋友可從本期文章中,汲取前輩的經驗,作為自己參與國際援助工作的參考。

當期論文摘要

Summary


聯合國《2030青年策略》的政策意涵:兼論我國青年國際參與政策
(黃奎博,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王少芸,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副組長)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青年是15歲至24歲的年輕人,目前青年約占全球人口的1成6,其中近9成生活在開發中國家或地區,到2030年,全球青年人口預估將超過13億,為了發掘青年的潛力,聯合國在2018年推出了《2030青年策略》,本文將介紹該策略產生的背景及概要、分析其政策意涵,最後就我國現有的青年政策提出扼要的檢討與建議。

永續發展與世代正義:青年如何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
(陳惠萍,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全球永續發展必須兼顧世代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特別是年輕族群的權益。根據聯合國統計,15-24歲的青年約佔全球人口16%,他們不只是氣候變遷長期影響最深刻的族群,此外,也掌握改變未來的力量。 然而,青年在當代環境與政治事務中卻相對缺乏發言權及影響力。因此,我們必須聆聽年輕世代的聲音並鼓勵青年參與,才能真正落實永續發展願景。本文將綜觀國內外青年對永續發展、氣候議題的認知與行動,最後並從國際合作面向提出擴大青年參與的具體建言,藉此號召更多年輕人為想要的世界而努力。

教育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
(林月雲,政治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從4個層面介紹教育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分別為國際組織、臺灣政府、國合會、與政治大學的質性案例。國際組織為了提升全球教育水準做了許多的努力,18年來資助教育的金額不斷提高,2010-2020期間,補助低收入、中低收入與中高收入國家教育經費平均每年約 59億美元。臺灣政府於2004年推出「臺灣獎學金」計畫,由外交部、教育部、經濟部及國家科學委員會共同倡議成立,並於2011年分流成「外交部臺灣獎學金」及「教育部臺灣獎學金」。國合會則自1998年創設外籍生獎學金計畫,提供全額獎學金協助友邦及友好國家培育社經發展所需高等專業人才,分享臺灣成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經驗。政大IMBA畢業生除了回到母國居要職外,有一部份到其他國家工作包括在紐約的投資銀行、加拿大、丹麥、德國、韓國、大陸的企業等,以其所學在各自領域發揮影響力。臺灣曾經受惠於先進國家的援助,加上自身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經貿地位。當有能力時,善盡世界公民責任,對需要的國家伸出援手,提供優質的教育與訓練是最能協助開發中國家永續的切入點。臺灣是SDG 4優質教育的積極貢獻者!

官民合作強化開發中國家青年協助
(黃勢璋,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洪千皓,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兼任研究助理)

過去習慣於全球化經營流通的國際合作,近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不僅面臨到供應鏈的斷鏈危機,讓跨國援助交流險些停擺,加上俄烏戰爭使得原物料價格上漲而帶動的通膨壓力,更讓開發中國家的社會與經濟面臨重大的生活挑戰。為此,本文將從盤點開發中國家青年面臨的問題著手,透過我國對外援助亮點計畫的成果效益,提出政府與民間如何善用臺灣優勢的政策建議,透過官民合作與商機共創,強化國際青年協助的策略規劃,藉以展現臺灣落實ESG之社會經濟價值。

  • 更新日期: 2023/09/28
  • 點閱次數:148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