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6期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6期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編者言》 當淨零排放 遇上國際援助

受到疫情影響,原定 2020 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次締約方會議(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26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UNFCCC COP26)延至今(2021)年 11 月在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舉行,在各國的協商下,會後通過了《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雖然因中國及印度的堅持,關於減碳及淘汰化石燃料補貼的措辭力道有所減緩,但這仍是第一份提及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

在這場全球矚目的氣候峰會中,臺灣並未缺席,期間除了產、官、學、研組成代表團及公民團體參與多場周邊會議外,也透過舉辦臺灣日活動,宣傳臺灣在對抗氣候變遷上的努力與貢獻。此外,近年來我國不斷透過綠色融資、可再生能源、太空遙測等工具,協助友邦及友好國家推動在面對氣候變遷時提升調適及韌性能力的相關計畫。因此,本期《當季專論》單元將以〈碳中和與國際合作〉為題,探討淨零排放、碳中和及綠能轉型等議題在國際發展合作的意義,以及對於臺灣在對外援助上的啟示。

首先,在臺灣大學政治系林子倫教授的〈淨零排放的氣候政策意涵、趨勢及論述爭辯〉一文中,除了將淨零排放的歷程做了清楚的爬梳,也整理了不同行為者在淨零排放上的論辯,林子倫教授在文末更點出國際合作在全球淨零排放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認為透過國際合作的方式,有助於促進責任分擔以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在今年 COP26 的氣候大會中,通過了《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第 6 條的規則手冊, 就國際碳交易市場的執行機制與方式取得共識,因此,本期特別邀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范建得教授撰寫〈巴黎協定第 6 條機制於國際發展合作計畫之意義〉一文,文中除將《巴黎協定》第 6 條的主要機制進行詳盡的整理,也就如何運用《巴黎協定》第 6 條的機制,為我國國際合作計畫強化減碳效益的方法提出具體建議。

而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的〈國際氣候發展議題中太平洋島國角色:氣候服務的觀點〉一文,則是聚焦在太平洋島嶼國家的減碳問題,由於在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島嶼國家所受到的衝擊遠高於其他國家,因此,這些島嶼國家便不斷地透過不同國際場域呼籲各國重視氣候變遷問題,在國際氣候發展議題上形成了一股重要影響力,趙恭岳執行長在文中提到,我國過去與許多島嶼國家已有相當的合作基礎,立基於此,應該進一步在氣候議題上,擴展與島嶼國家的合作機會,進而擴大援助的槓桿效益。

為了減緩全球暖化,各國紛紛針對淨零排放訂定了目標,為了達成目標,除了透過政策、技術等方式外,「綠色金融」也是重要的工具之一,本期季刊中,特別邀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石百達教授及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蔡維哲教授撰寫〈打造亞太綠能中心加速企業綠色轉型〉一文,除了整理臺灣在綠色轉型的歷程外,也就綠色金融在永續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做一介紹。

另外,在本期的《研究專論》單元中,則有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溫信學助理教授及國合會同仁的投稿文章〈長期海外志工服務知能與關鍵態度之探討:以國合會海外服務工作團為例〉,文中透過與 25 名曾擔任國合會海外服務工作團海外志工的訪談,歸納出擔任長期海外志工所需具備的知能與態度,相信對於有志投入志工服務,或對志工研究議題有興趣的讀者,能夠提供一個完整的研究參考素材。

隨著疫情趨緩,今年臺灣也派出了代表團遠赴格拉斯哥參與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峰會 COP26,因此本期的《焦點企劃》單元,以〈因應氣候變遷,臺灣不落於人後也不該被遺落〉 為題,專訪國合會史立軍副秘書長、國泰金控程淑芬投資長、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 所鄭名山副所長等人,請他們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分享此次親身與會的經驗,同時也從各自的專業角度,為讀者分析此次會議在未來全球對抗氣候變遷中的重要性。

過去 2 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許多經濟活動及人員交流幾乎都陷入停擺,但氣候變遷並不會因此而停下腳步,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各地洪災、旱災不斷,嚴重影響全球人民的生活,面對大自然的反撲,各國除了各自訂下減碳目標外,也透過對外援助的方式,協助其他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在此過程中,臺灣當然也不能缺席,透過本期季刊學者專家們的討論,或許能為臺灣未來的環境援外道路上,開闢出新的蹊徑。

  • 更新日期: 2023/09/28
  • 點閱次數:93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