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2期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第2期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當季專論》COVID-19下的臺灣「防疫外交」-以國 合會為例

史立軍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

梁嘉桓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公共關係室組長

摘要

COVID-19 在全球大流行,除造成多人死亡外,全球經濟也因此受到重挫。在面對此全球性疫情,許多開發中國家對於援助的需求更勝以往。然而,隨著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傳統的援助國在受援國需求增加同時,卻因自身經濟衰退,不得不重新思考政府的整體支出。臺灣雖然經濟上受疫情衝擊,但成功的防疫政策,亦成為全球取經的對象,在此契機下,臺灣也運用自身的經驗展開「防疫外交」,除擴大臺灣的國際能見度外,也在國際間獲得廣大支持。國合會做為臺灣專業的援外機構,在疫情期間協助友邦及友好國家強化因應疫情的能量,讓「Taiwan Can Help」的口號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與有效的實踐。

關鍵詞:防疫外交、國合會、COVID-19

一、前言


2019 年 12 月,COVID-19 在中國武漢出現首例,隨後在 2020 年初迅速擴散,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在 3 月 11 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具大流行特徵,並將之定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1] 截至 2020 年 12 月 7 日,全球已有 189 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報告逾 6,700 萬名確診個案,其中逾 153 萬人因而死亡。[2] 這個 21 世紀以來全球最大的公衛危機,不但已威脅全球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同時也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受疫情影響,許多國家對外採取邊界封鎖政策,對內則為了避免群聚傳染,停止了商店、工廠等營運,對於全球市場及供應鏈都造成衝擊,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在今年 6 月即提出警告,表示全球經濟正面臨 1930 年代「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更預測全球 2020 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下滑 6.5%。這次全球性的公衛危機,開發中國家因為基礎建設不佳,醫療體系落後,加上經濟多以勞力密集為主,面對的經濟衝擊相較於已開發國家更為嚴峻。國際貨幣基金預估,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 2020 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下降 8.131%、歐洲新興及開發中地區下降 4.58%、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則下降 3.044%。[3] 聯合國則警示,開發中國家的收入損失將可能超過 2,200 億美元,[4] 這也意味著在疫情的影響下,開發中國家對援助的需求將更勝以往。然而,隨著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援助國面臨了前所未見的難題,亦即在受援國需求增加的同時,援助國因面臨自身經濟衰退,不得不重新思考政府的整體支出,其中亦包括對外援助的經費。本文除討論 COVID-19 疫情對全球國際援助的衝擊外,同時檢視臺灣在這波疫情中,在「防疫外交」做了什麼,以及做為臺灣專業援外機構的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如何透過援外計畫協助我國友邦對抗疫情。

二、COVID-19 對國際援助的衝擊


對外援助為許多國家推動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例如 1947 年美國提出「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雖然表面上是透過經濟援助,協助二次戰後的歐洲進行重建,但實質目的卻為防範歐洲的赤化,因此有學者將對外援助與外交及國防列為「3D」國家安全戰略的支柱之一。[5] 除了做為國家政策工具外,對外援助在國際政治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平衡全球發展,由於各國經濟發展程度相異,有些國家因擁有豐富的資源、良善的政策及穩定的政府治理,所以在經濟上創造亮眼的成績;部分國家則因先天資源缺乏,加上後天政治動盪,導致經濟發展遲滯,人民生計陷入貧困。為協助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許多已開發國家投入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工作,[6]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統計,全球投入 ODA 的金額從 2001 年起持續上升,2019 年發展援助委員會(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 DAC)的 ODA 總額達1,528 億美元,較 2018 年增加 1.4%。[7] 然而,今年受到 COVID-19 的影響,使各國必須就對外援助政策重新檢視。

COVID-19 對全球經濟造成嚴峻的衝擊,為防堵疫情持續擴散,各國政府陸續宣布封城、禁足令、關閉海關、邊界,幾乎所有製造、商業活動都被迫停止,也影響多數城市內餐廳、商店等生計。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 10 月 28 日透過直播的方式宣布,自10 月 30 日開始、至 12 月 1 日止,法國將重新啟動「全境封鎖」以阻止新冠肺炎第二波重症與死亡病例擴散潮,國內跨區旅行、歐盟申根出入及外國籍人士的航空入境,都將受限暫停;[8] 美國則規定,除美國永久居民、美國公民之親屬及永久居民之親屬外,過去 14 天內曾去過巴西、英國、北愛爾蘭、愛爾蘭、申根區國家、伊朗、中國(不含港、澳)的旅客將被拒絕入境。

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2020 年全球陷入極度貧窮的人口將增加 880 萬至 1,150 萬人,使全球極度貧窮的人口總數達到 7.03 億至 7.29 億人之間,倘疫情持續無法有效控制,這個情況勢必加速惡化。[9] 貧窮人口的急遽增加,也意味著將對全球目前極力推動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目標 1「消除各地一切形式之貧窮」的達成造成威脅。

為避免引發經濟及人道災難,須善用國際援助這項工具,在 COVID-19 爆發後,許多國際組織呼籲各國投入資源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傳染病,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發出 6.75 億美元的募捐呼籲,協助加強國際援助措施,阻止 COVID-19 傳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則表示,聯合國計畫籌集 20 億美元協助貧窮國家抗疫。然而,許多國家或國際組織也開始針對對外援助的資金投入重新思考,例如為了因應 COVID-19 帶來的經濟壓力和危機,英國將削減 29 億英鎊(約新臺幣 1,110 億元)對外援助,但英國外相拉布(Dominic Raab)進一步指出,未來幾個月英國將面臨許多財務挑戰,政府依然兌現國民總收入的 0.7% 用於官方發展援助的承諾。[10] 美國川普政府則在今年 2 月提出 2021 年預算時,順勢將對外援助資金削減 21%,從現有的 557 億美元減少為 441 億美元。除了資金外,國際援助工作者的派遣亦形成挑戰,由於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關閉邊境,使多數國際援助組織無法派員前往計畫執行所在地,同時,也因各地疫情嚴峻,為了確保駐地人員的健康,必須將在前線的工作人員撤離,例如美國的「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在今年 3 月,即全面召回約 7,000 名在海外服務的志工。美國和平工作團團長奧爾森(Jody Olsen)在給志工的信函中表示 :「隨著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蔓延,跨國旅行日漸困難,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確保人員的安全,以避免志工無法順利離開服務地區的情形。」[11]

儘管國際援助工作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但仍有許多聲音表示,國際援助工作須持續進行, 曾任美國國 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代理署長的Alonzo Fulgham 表示,在新冠肺炎蔓延的當下,提供國際援助等同於進行國內援助,他指出,從美國過去與其他國家共同對抗中東呼吸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H1N1、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以及最近的伊波拉病毒的經驗來看,在美國成功協助全球防疫的同時,也避免了傳染病在全球擴散進而對美國本身造成衝擊。[12]

英國國際發展部門(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UK, DFID)也指出,開發中國家脆弱的公衛體系是影響全球病毒擴散最大的風險之一,如果 COVID-19 在開發中國家擴散,英國疫情就可能再度爆發。[13]

在疫情擴散的當下對他國提供援助,不但可避免疫情進一步擴大帶來更大的風險,影響本國的經濟及人民健康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對外援助的作為,提升國家形象,並增加國際能見度,臺灣在疫情期間運用我國的防疫經驗與資源提供其他國家援助正是一例。

三、臺灣「防疫外交」作為


近年來,臺灣在國際場域不斷對外傳遞「Taiwan Can Help」的形象,透過這句簡短的口號告訴世界,臺灣雖因外在因素,在國際參與受阻,但臺灣仍願提供自身的資源及技術,向需要協助的國際友人伸出援手,而 COVID-19 疫情在全球出現大流行,也帶給我們一個「讓世界看見臺灣」難得的機會及舞台,透過對國際提供實質的援助,讓「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這句口號具象化。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諸如美國以及歐盟等先進國家,因疫情未被有效控制,導致國內發生大規模傳染,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 2020 年12 月 7 日止,美國境內共有超過 1,400 萬人次感染確診,28 萬人死亡。反觀臺灣,因有過去SARS 的抗疫經驗,政府主管機關有效的防疫政策,加上國人已建立根深的防疫觀念,使臺灣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臺灣亦發揮公衛醫療的軟實力(soft power),透過實體捐贈、經驗分享等方式,對外推動「防疫外交」,讓「臺灣經驗」成為全球媒體報導的焦點,在執行上可分為實體捐贈及經驗分享兩方面。

在實體捐贈方面,根據今年 9 月 11 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因應 COVID-19 疫情向國際機構捐款 470 萬美元,並提供開發中國家實物捐贈,包括 2,750 萬個口罩、3.5 萬個額溫計和 250 套熱像體溫顯示儀。[14] 除了上述物資之外,我國亦對外捐贈了包括肺炎病毒快篩試劑、防護衣、手套、泡麵及白米等,而捐贈對象,除了開發中國家外,亦包含多個已開發國家,例如:我國捐贈日本約 206 萬片口罩、5 萬件防護衣等防疫物資;捐贈歐盟約205 萬片口罩、呼吸器及防護設備等;捐贈美國約 300 萬片口罩。[15] 其他因應 COVID-19 臺灣對各國的捐贈或援助,在我國外交部官網「因應武漢肺炎國際分享專區」下之「臺灣對國際社會的貢獻」網頁中均有紀載。[16]

在經驗分享方面,臺灣則是透過線上視訊,與多國分享抗疫經驗,例如我國中央研究院與土耳其國家科技研究委員會(Türkiye Bilimsel ve Teknolojik Araştirma Kurumu, TÜBİTAK)於2020 年 4 月 10 日舉行臺土防疫視訊合作會議,雙方就疫苗研發、快篩試劑、藥物開發及動物試驗等議題交換意見,建立資訊分享平臺,強化雙邊防疫合作。4 月 15 日臺大醫院與中美洲統合體(Sistema de la Integración Centroamericana, SICA)所屬之中美洲及多明尼加衛生部長委員會(Consejo de Ministros de Salud de Centroamérica, COMISCA)8 個會員國(貝里斯、 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巴拿馬及薩爾瓦多)高級醫衛官員舉行多邊視訊會議分享我國防疫經驗。此外,臺灣於疫情期間,亦派遣防疫專家團赴海外提供諮詢,例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 5 月 1 日派遣 4 名醫護專家赴史瓦帝尼協助指導疫情防治。

臺灣的「防疫外交」除了強化夥伴國家的防疫能力外,對於臺灣本身而言,亦提升了國際能見度,並增加國際社會支持臺灣的力道,根據外交部官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4 月底,26 個國家及國際組織共 95 名政要與官方機構對我國捐贈防疫物資及醫療援助事,以推文、臉書發文或其他形式表達感謝。[17]

這些來自國際間的感謝與回應,不僅是媒體宣傳素材,亦轉換成外交資源,例如在臺灣今年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議題上,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史瓦帝尼及巴拉圭等國,均公開支持臺灣參與,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4 月 29 日於國會重申加國政府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的明確立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則於 4 月29 日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支持臺灣參與世衛組織;而在 2 月的 WHO 執委會上,包括史瓦帝尼、巴拉圭、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諾魯及馬紹爾群島等 8 個友邦都發言挺臺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或其相關技術性會議。[18]

臺灣的「防疫外交」亦帶動臺美兩國的高層互訪,在今年 8 月 9 日,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率訪問團抵臺,強化臺美雙方在醫衛領域進一步的交流,而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臺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後,第一位訪臺的美國部長級官員。[19]

臺灣在這次全球防疫戰當中,透過實質的物資捐贈、紮實的經驗分享等積極作為,形塑臺灣在全球防疫上的「地緣」定位,越來越多國家、國際組織、媒體及輿論對臺灣所提供的援助做出正面評價,隨著臺灣在國際間「負責任行為者」的角色受到重視,臺灣在國際參與訴求上的正當性及合理性也將被凸顯。

臺灣的「防疫外交」,除了政府及民間團體、非政府組(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的投入外,協助臺灣政府推動援外事務的專業機構國合會亦是重要的行為者之一。

四、國合會協助全球抗疫


國合會為我國推動國際發展援助工作的專業機構,在許多夥伴國家派駐技術團,協助政府執行各項海外援助計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合會各項援助計畫的推動亦受影響,特別是駐外人員的派遣,因受國際航班取消、各國國境封鎖等管制政策的影響,使國合會在人員外派及任務結束返國旅程均受衝擊,例如我國在南太平洋的邦交國吐瓦魯,為防止 COVID-19 疫情侵襲,於今年 3 月宣布中斷所有對外海空交通,使得國合會派至當地服役的 3 名外交替代役男在退役準備返國時面臨窘境,在多方協調下,最後徵得我國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同意派遣在太平洋執行第二航次公海巡護任務的巡護船艦,於 8 月 21 日途經吐瓦魯接載滯留當地的 3 名外交替代役男返臺。[20] 技術團在駐地的工作,因為必須避免群聚,許多原規劃舉辦的研習班、推廣活動、相關會議等都暫停或縮小規模舉辦。

儘管遭遇種種困難,國合會在疫情期間,仍運用許多變通方式,協助友邦在原計畫架構下積極抗疫。[21] 以下從六大面向進行說明。

(一)參與國際,輸出臺灣防疫經驗

國際參與是國合會近年來推動對外援助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近年來積極與其他國際組織或機構進行合作交流,包括世界農民組織(World Farmers’ Organisation, WFO)、糧食濟貧組織(Food For The Poor, FFP)、巴拉圭區域銀行(Banco Regional)及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OPIC)等,除了在國際場域運用自身推動的援外計畫案例讓世界更認識臺灣,在加強與國際組織或相關機構合作的同時,更積極地將有限的資源予以整合,做最有效的運用,進一步擴大援助效益,讓援助的效果能落實到更多需要的人身上。在這次疫情期間,臺灣的防疫成效在國際間有目共睹,各國亦盼汲取「臺灣經驗」強化國內抗疫能量,國合會則運用此議題,進行多場線上研討會、工作坊等,與友邦政府、合作單位分享臺灣防疫作為,例如在 5 月 19 日,國合會與瑞士國際非政府組織世界兒童權利組織(Terre des hommes, Tdh)合作辦理「接觸追蹤科技於 COVID-19 防疫之應用」線上研討會,與國際社會分享臺灣如何運用資通訊科技控制疫情發展。[22]

另 9 月 30 日國合會與世界農民組織共同舉辦「拉丁美洲區域農民因應氣候變遷及後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農業復甦線上工作坊」,邀請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貝里斯、巴拉圭及厄瓜多等 6 友邦農民代表,發表該區域農民面對氣候變遷與新冠疫情之衝擊與協助需求,並邀請中美洲區域組織農業及金融專家學者共同討論,集思廣益探討協助農民在後疫情時代下,氣候變遷調適作為。

(二)強化友邦及友好國家抗疫能量

由於我國多數友邦及友好國家基礎建設及公衛醫療資源相對欠缺,在面對此次疫情時,因抗疫能量不足,其國內民眾健康飽受威脅,對此,國合會除運用駐外技術團及各項計畫的資源協助友邦及友好國家強化防疫能量外,亦配合國際非政府組織,針對經濟及疫情衝擊較為嚴峻的國家,進行人道援助,同時,國合會與區域開發銀行聯手,提供貸款給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國家,以完善抑制疫情相關之政策與法規,例如國合會駐瓜地馬拉技術團提供衛生器材及簡易消毒設備強化包裝場的防疫作業;與長期合作夥伴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攜手,協助黎巴嫩境內脆弱族群,因應新冠肺炎與貝魯特大爆炸造成之影響。[23]

(三)提供資材、技術,強化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一直是國際間討論的重要議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每年亦針對此議題推出專題報告,在聯合國於 2015 年發佈的永續發展目標中,更將零飢餓列為目標 2。然自去年底全球爆發 COVID-19 之後,許多原本在糧食安全上就已經屈居弱勢的國家及族群,受到了更大的衝擊,因此,國合會特別針對這些脆弱族群,透過增產耐儲放蔬果、無償提供種子、種苗、及農業資材、採購計畫輔導農民生產之農產品並轉贈偏遠地區、補助農民生產資材與種苗等方式提供援助。例如吐瓦魯「園藝擴展計畫」、馬紹爾群島「園藝計畫」及「畜牧計畫」於疫情期間增產耐儲放蔬果、捐贈農民種子、種苗、肉仔豬及自製堆肥等物資,「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農業因應氣候變異調適能力提升計畫」提供甘藷種苗並增產根莖作物 9.5 公噸,協助弱勢家戶渡過疫情期間糧食不足危機。

(四)提供紓困及社會經濟復甦資金

投融資為國合會進行對外援助的重要工具之一,儘管在疫情期間,國際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但並不影響國合會的貸款業務,例如在 8 月底針對中美洲地區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經濟復甦緊急援助及準備專案」,完成「公部門運作貸款機制」與「金融部門支持微小中型企業機制」兩件貸款案的簽署。透過這兩項貸款計畫,可望協助我國友邦政府擴充財政預算,並得以採取必要行動對抗疫情。

(五)開拓防疫商機

因疫情的影響,全球商業活動也都受到了衝擊,對於許多我國邦交國來說,由於經濟仍處於發展階段,對於外在大環境的變化更加敏感,根據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Central American Bank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CABEI)所發表的報告指出,受到 COVID-19 疫情的衝擊,2020年中美洲經濟成長率下滑幅度將在 2.5~4.9% 之間。[24] 輔導中小企業發展,為近年來國合會業務推廣重點之一,因此,國合會運用原本執行的中小企業相關計畫,輔導友邦的企業推展業務,例如巴拉圭,在這波疫情的影響下,20 萬名從事紡織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微中小企業主生計受到了重大衝擊,由於計畫團隊發現「戴口罩」已成為巴拉圭當地防疫的基本措施,於是攜手巴拉圭工商部(Ministerio de Industria y Comercio, MIC)及巴拉圭服飾產業公會(Asociación Industrial de Confeccionistas del Paraguay, AICP),共同製定「布口罩生產優良規章」,從口罩布料選定、到生產過程的管控等建立一套標準,並搭配服飾產業公會人員在現場進行監督,另外也針對有興趣加入口罩生產的廠商給予輔導,以確保生產品質,該項做法,不僅促成廠商暫時轉型,同時也達到紓困的效果,更獲得巴拉圭工商部長及衛福部長的大力支持。

(六)導入多元線上教學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說:「教育是脫貧的階梯」,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也說過:「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顯見教育為促進國家發展及穩定的重要力量,但在疫情期間,為避免群聚感染,許多學校紛紛停課,讓學子的學習中斷。能力建構為國合會計畫重點項目之一,但因疫情使得國合會相關教育訓練安排受到影響,為使國合會的人才培訓工作不間斷,在數位科技的輔助之下,運用遠距教學的方式,持續進行醫事人員訓練、華語遠距教學、職業訓練教學等教育訓練工作。

儘管在本次疫情中,不管從人員的派遣或是資金的運用上,國合會在進行國際援助的工作上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但透過許多創新作為,持續對外提供援助,藉此達成以下目標:

首先,透過持續強化對外援助工作,貫徹「進步夥伴,永續發展」的目標及信念。在這次疫情期間,全球經濟遭受莫大衝擊,永續發展目標的進程受到影響,國合會持續與友邦及國際組織建立發展援助之夥伴關係,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配合我國發展強項,追求發揮最大的援助效益與品質,進而協助我國友邦及友好國家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其次,彰顯「Taiwan Can Help」的價值,國合會為我國專業援外機構,負責執行多項我國政府開發援助計畫,在疫情期間,國合會持續提供對外協助,也等於讓「Taiwan Can Help」這句口號落實,並進一步提升國際能見度。


五、結論與建議


COVID-19 自去年底爆發迄今,疫情持續延燒,在疫苗尚未正式問世前,各國疫情未來的走向仍存諸多變數,但可確定的是,在全球化的發展下,疫情的管控並非單一國家的責任,需透過各國的通力合作,才能將疫情對於全人類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國際援助工作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特別是臺灣做為全球防疫的模範生,在有效控制國內的疫情後,仍有能力提供外援,從臺灣的「防疫外交」到國合會的實際案例,已見臺灣如何運用長期累積的援外及防疫經驗對外進行協助。針對未來臺灣如何進一步透過對外援助的方式,協助各國對抗疫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公私部門合作,強化全球抗疫能量

這次疫情,相較於過去的 SARS、MERS 來說,影響範圍遍及全球,在防疫工作上,除了需要透過各國政府的相互配合外,私部門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許多私部門及非政府組織從口罩的捐贈、醫療人員的派遣到資金的援助上,都有相當大的投入。臺灣方面應將國內公私部門的資源做有效的整合,運用「防疫外交」的架構,讓我國私部門的防疫援 助亦能轉化為外交力量,同時呼應聯合國 SDGs 所強調的公私部門合作精神。

(二)移轉臺灣公衛防疫機制,建構友邦防疫能力

臺灣之所以能夠有效控制疫情,並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社會運作,主要歸功於衛福部及疾病管制局在第一時間能快速掌握疫情的發展,並藉由各種不同的傳媒、管道,公開透明地傳遞防疫資訊,讓國人能夠快速接收正確訊息,不僅避免社會恐慌,同時也讓民眾配合政府的腳步有效防疫。而類此有節奏的防疫宣導經驗及機制若能分享、轉移到我國友邦,將有助於建構夥伴國家的防疫能力。

(三)協助友邦強化基本疫情防護設備之生產能量

COVID-19 全球擴散,導致全球口罩荒,臺灣政府在短時間內建立了產線及相關機制,並實施口罩實名制與健保藥局合作,讓民眾在每週可使用健保卡購買口罩以渡過非常時期。臺灣的口罩不但足夠提供國人使用,政府更利用口罩對外捐贈,做為「防疫外交」中的一項重要工具。正因臺灣在防疫資源上的不虞匱乏,使得疫情得以控制。然而,我國友邦因缺乏防疫設備的基本生產能量,民眾防疫用品取得困難,使得友邦政府的防疫工作推動受阻,因此,臺灣除可考慮將我國口罩生產及配送的經驗分享友邦外,亦可統整我國口罩業者資源,將二手口罩生產設備援贈友邦,強化其防疫設備生產的能量。

(四)協助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

因疫情的影響,全球多數國家的經濟都陷入停滯,我國友邦多屬開發中經濟體,受到的衝擊更鉅,為協助友邦在後疫情時期,迅速的讓商業活動及其他日常生活步上軌道,似可透過協助當地強化其金融體制,讓友邦金融部門有能力推出各項融資配套方案,亦可藉由提供當地微中小型企業緊急貸款,活化友邦經濟體質與環境。另外,由於疫情期間造成大量失業者,亦有許多學子的學習因疫情被迫中斷,因此,在後疫情時代,可透過提供技職訓練或助學貸款的模式,協助友邦人民能力建構,除可協助因疫情失業人士建立重返職場的能力,亦可充實友邦後疫情時代協助當地恢復經濟所需之人力。

 

註釋

1  羅昀玫 (2020),〈重磅!世衛正式宣布:武漢肺炎疫情達「全球大流行」〉,鉅亨網,2020 年 3 月 12 日,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51839

2  COVID-19 Dashboard by the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SE)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JHU), 2020/11/30, https://gisanddata.maps.arcgis.com/apps/opsdashboard/index.html#/bda7594740fd40299423467b48e9ecf6

3  IMF (2020), “World Economic Outlook”,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9/30/world- 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0

4  UNDP (2020), “COVID-19: Looming cri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eatens to devastate economies and ramp up inequality”, https://www.undp.org/content/undp/en/home/news-centre/news/2020/COVID19_Crisis_in_developing_ countries_threatens_devastate_economies.html

5  「3D」國家安全戰略係由外交 (Diplomacy)、發展 (Development) 及國防 (Defense) 所組成,詳見 Manwaring, Max G & Army War College (U.S.).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06), Defense, development, and diplomacy (3D): Canadian and U.S. military perspectives,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Carlisle Barracks, PA

6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的定義:ODA 是已開發國家為開發中國家提供的,用於經濟發展 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贈與水平 25% 以上的贈款或貸款。

7  OECD (2020), “Aid by DAC members increases in 2019 with more aid to the poorest countries”, https://www.oecd. org/dac/financ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development-finance-data/ODA-2019-detailed-summary.pdf

8  轉角國際 (2020),〈凜冬襲來的「第二次衝擊」!法國全境、德國再度啟動防疫封鎖〉,2020 年 10 月 29日,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972296

9  World Bank (2020), “Poverty”, 2020/11/30,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poverty/overview

10  BBC (2020), “Coronavirus: UK foreign aid spending cut by £2.9bn amid economic downturn”, https://www.bbc.com/news/uk-politics-53508933

11  風傳媒 (2020),〈「連說再見的時間都沒有」美國和平工作團召回 7000 位志工 成立 60 年來首見〉,2020年 4 月 29 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2564669?page=1

12  Alonzo Fulgham (2020), “When it Comes to COVID-19, Foreign Aid is Domestic Aid”, https://thepalladiumgroup. com/news/When-it-Comes-to-COVID-19-Foreign-Aid-is-Domestic-Aid

13  Gov.uk (2020), “UK leads global f ight to prevent second wave of coronavirus”,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leads-global-fight-to-prevent-second-wave-of-coronavirus

14  OECD (2020),“DAC Working Party on Development Finance Statistics: COVID-19 Survey – Main Findings”, http://www.oecd.org/officialdocuments/publicdisplaydocumentpdf/?cote=DCD/DAC/STAT(2020)35&docLanguage=En

15  外交部 (2020),〈臺灣是國際社會的良善力量〉,https://www.mofa.gov.tw/cp.aspx?n=3FCC7ED69E5E3E5D

16  我國對國際社會提供之相關援助,詳參以下連結:https://www.mofa.gov.tw/NewsNoHeadOnlyTitle.aspx?n=F7016E9E27AB5A53&sms=F9B3D7FB6AC24A23

17  外交部 (2020),〈各國政要就我國捐贈防疫物資及醫療援助案表達感謝統計表〉,https://www.mofa.gov.tw/Upload/UserFiles/files/%e4%bf%ae0429_%e5%90%84%e5%9c%8b%e6%84%9f%e8%ac%9d%e8%87%ba%e7%81%a3%e6%8d%90%e8%b4%88%e9%98%b2%e7%96%ab%e7%89%a9%e8%b3%87%e4%b8%80%e8%a6%bd%e8%a1%a8_%e6%9b%b4%e6%96%b0.pdf

18  中央社(2020),〈不論有沒有邦交多國家發聲挺臺灣參與世衛〉,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5035007.aspx

19  中央社(2020),〈美國衛生部長訪台外交部:強化台美醫衛交流〉,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8100026.aspx

20  陳建瑜(2020),〈吐瓦魯封鎖邊境我派海巡船接回 3 名外交替代役〉,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 com/politics/20200906/ID7MKN4AFVHDNAVKF7G2RJS634/

21  國合會協助友邦抗疫內容,詳參國合會官網「攜手友邦 共同抗疫」專區,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 m=58971&ctNode=31012&mp=1

22  會議相關資訊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www.icdf.org.tw/ct.asp?xItem=58960&ctNode=29686&mp=1

23  2020 年 8 月 4 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港口棚廠發生 2 次爆炸,將海港與周圍建物夷為平地,該場爆炸造成超過百人死亡,5,000 多人受傷,並摧毀許多房屋,估計有 30 萬人因此流離失所。

24  CABEI (2020), “CABEI presents study denominated ‘Economic impact of COVID-19, an analysis for Central America, Argentina, Colombia and Mexico’”, https://www.bcie.org/en/news-and-media/news/article/cabei-presents- study-denominated-economic-impact-of-covid-19-an-analysis-for-central-america-argentina-colombia-and-mexico

  • 更新日期: 2023/09/28
  • 點閱次數:148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