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列表
電子報列表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第93期

編輯悄悄話 走向世界共榮的10年道路

  綜觀21世紀的整體人類生存樣貌,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富裕間雜貧窮、豐足交纏匱乏、速度對比落後、足食交織飢饉的圖像。倘若透過數字來呈現,這個地球最富裕國家的平均國民生產毛額為42,229美元,但同時世界上也有六分之一人口的每日生活費不到1美元;已開發社會有超過七成的人口享受著便捷快速的資訊網路,然而世界上也有三分之一的地區沒有電力可用;先進國家人民的平均壽命大多超過65歲,但在非洲每6個孩子就有一個活不過五歲;多數工業化國家將教育列為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但是世界上也有超過1億個兒童失學而無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已開發國家致力於讓醫療照護更為完善,但同時世界上也有11億人缺乏取得安全飲水的管道。類似的對照數據不勝枚舉,其所指陳的具是一個落差、不均、失衡的地球。

  面對「一個地球,兩個世界」的境況,國際社群亦體認到地球的持續失衡終將反噬人類的整體存續,畢竟一艘底艙充滿罅隙裂縫的豪華客輪,勢必也將使得頭等艙無法偏安一隅而連帶沉淪覆沒,這就是所謂的「同舟一命,休戚與共」。正是在如此的體認之下,「援助」與「發展」議題於20世紀中葉開始浮現於國際社會集體行動的重要議程之中,自此開啟了超過半世紀的論辯與實踐,並且經過概念與實務的不斷演進與調整,往昔的單向「對外援助」逐漸轉變為雙向以及多邊的「國際發展合作」,同時隨著大量資金、人力與物力的持續投注,使得「發展」議題成為了一項龐大精細的理論學門與實務工作。

  在此波重視「援助」與「發展」的世界潮流中,台灣從昔日的受援國轉而為今日的援助國,並且成立國合會以統合辦理對外援助工作,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積極回應國際援助走向全面化的潮流,從傳統的農漁業合作項目擴展至工業、經貿推廣、資訊科技、高等教育等領域,重視合作國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性的提昇,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國際人力資源發展」以及「人道援助」四項工作的整合,成功地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建立自力更生的能力,也逐步地協助這些國家擺脫貧窮的困境。

  國合會成立至今已屆10年,期間不斷地戮力經營與兢兢實踐著國際共榮的發展工作,對於國合會來說,10年光陰僅是一個起步,我們所作的不只是服務貢獻,其實更可以說是一種回饋,因為今天台灣的繁榮富足,很大一部分是奠基於昔日國際社會的協助與支持,因此我們不吝於在已然從受援國躋身為援助國的此時,選擇張開雙手來擁抱需要幫助的友邦人民。回顧過往10年,佇足省思期間的所得所失,國合會始終以專業為本、以關懷為念,協助國際社會縮減發展落差。本期電子報特別策劃了數則專題,包含本會陳正忠秘書長的專訪,表述其領導國合會符應世界援助潮流的策略與展望;另外也率先刊出本會成立10週年所設計的紀念手札,邀請各位讀者一同分享國合會成長過程中的12件大事,也一同為國合會的下一個10年添注前進動力!


第一手報導Ⅰ   順應時代變動 擘畫下一個10年的援外願景
        -國合會陳正忠秘書長專訪

採訪業務企劃處 顏銘宏

  國合會今年將歡度10歲生日!國合會代表台灣從事對外援助工作,走過10年,期間歷經了國際局勢劇烈變動,也經歷了國際社會對於發展觀念的深刻檢討。駐足省思,我們有需要對於過去的10年做一番檢視與整理,做為邁向下一個10年的準備。為此,我們特別專訪國合會陳正忠秘書長,根據其對於國際事務的觀察,以及帶領國合會執行對外援助工作的經驗與思索,為讀者描繪國際合作發展事業的樣貌。

「國際合作發展」是一個變動的概念

  專訪一開始,陳秘書長首先提到了「國際合作發展」的觀念轉變。

▲國合會秘書長陳正忠先生。

  「我們可以就字面上來進行觀念的演繹。」陳秘書長完整地對此作一詮釋。他表示,所謂的「國際」,指的是國際社會中諸多行為者之間的互動,包含單邊、多邊、區域性以及全球性的往來;而「合作」強調的是一種整合與參與的概念,至於「發展」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一樣的關注焦點。而聯合國於2000年發表了「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設定了8項願景、18項目標,統整了削減貧窮、對抗疾病、加強合作以及永續發展等等重要的發展議題,因此讓「千禧年發展目標」成為目前國際社會推動發展工作的重要依據。

「發展」是跨越界線的議題

  在現今的全球化時代裡,國家疆域的界線已然消失,因為有太多的問題與工作必須跨越國家界線來進行,而且每一個地區的生存境況都與其他地區息息相關,這也構成了台灣參與國際發展工作的重要動力。

   關於這一點,陳秘書長認為,國際援助潮流的變化,顯示發展中國家的落後貧窮不是局部的區域問題,而是攸關全球未來走向的普遍問題,因此,各個先進國家莫不在對外援助工作中投入大量資源,並成立專責的援外機構,例如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以及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

   「從這一點來看,國合會的成立代表台灣接合了援助的世界潮流。由一個專業的機構來統籌規劃對外援助,不僅符合世界的潮流,也是為了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陳秘書長翻閱著資料表示:「事實上,在民國86年立法院審查『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設置條例草案』時,當時的立法推動者前外交部長錢復就在立法院的報告中,明確表達要讓國合會成為專責專業的對外援助機構,並作為台灣援外資源的整合平台。」

制度、專業、透明的專責援外機構

  相較其他國家的援外機構,國合會的特色又在哪裡呢?陳秘書長表示:「簡單來說,國合會是一個制度化、專業化、透明化的機構;核心工作包括投資融資、技術合作、人力發展以及人道救援四大類別;執行策略上注重的是一個整合的概念,package的概念,也就是希望將最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陳秘書長以農業發展計畫為例說明何謂國合會援外工作「package」的概念。剛開始先透過投資融資提供資金,與合作國家的農業部門合作開發土地,接下來再與合作國家的社會部門合作釋放土地給農民耕作,此時仍然要由投資融資計畫來提供創業資金,讓這些毫無資產的貧窮農民能購買農具與種苗。「等到農民們有了工具後,就由台灣技術團以技術合作的方式介入輔導,並組織農民成立合作社以及循環基金,輔導他們能夠自立更生,用自己賺的錢去維繫循環基金的運作,達到幫他們挖掘池塘養魚的目標,而不是只給他們釣竿。最後,為了加大農業的附加價值,我們就要透過國際人力發展計畫來幫合作國家訓練農業精英,讓他們有創新與商業經營的能力,加大整個合作計畫的附加價值。」

他山之石,可以借鑑

  援外工作總是面臨資源太少、工作太多的狀況,因此如何有效整合有限資源,讓援外工作發揮最大的綜效,便成為各國亟思突破的問題。針對這點,秘書長有感而發地說:「台灣的外交空間相當拮据,外交資源更是有限,因此我們沒有任何揮霍浪費的本錢。」秘書長以美國近期的轉型外交為例指出,美國國務卿萊斯(Rice)在國務院下設立一個名為「援外事務主任」(Director of Foreign Assistance)的職位,並由此職位同時兼任USAID的行政長官(Administrator),直接向國務卿報告負責,此舉無異強化提昇了USAID的行政地位,使其成為統籌援外資源的機構。「台灣在資源更為有限的情況下,更應該有效地整合各部門的資源,統整對外援助工作,以加大援助工作在外交上的效益,我想這是美國轉型外交可以給我們的參考與啟發。」

邁向下一個10年

  台灣的援外之路已經走了半世紀,而國合會10年來也已然累積了一些成果。在未來的道路上,過往的經驗容或是最重要的資產,但是盱衡未來國際局勢變動後所做的前瞻擘畫,應當更為重要。對於國合會未來的工作重點,陳秘書長認為,首先國合會將繼續追求更廣泛的夥伴合作關係,因為國際發展工作的需求相當龐大,必須以有限的資源來創造最大的效益,因此各個國際機構之間的協力合作與資源整合便顯得非常重要。

  其次,則必須開拓更多元的協助模式。陳秘書長指出,透過台商的參與、商機的媒合,我們可以結合台灣在農業及中小企業上的優勢與經驗,同時配合政府的「榮邦計畫」,引介台灣廠商前往發展中國家投資,「達到『發展中國家-台灣企業-台灣外交』之間的三贏局面 !」

   「再者,我們也要更積極地與外界溝通對話。」陳秘書長特別強調,溝通對話不僅要傳布國際合作發展工作的價值與意義,也是藉此呼籲全民加入海外志工、外交替代役及駐外技術團行列,為國際發展工作貢獻專業與熱情 !

  對於國合會本身的組織架構與角色扮演部分,陳秘書長指出,未來國合會將致力成為更專業的智庫。「因為援外工作不只是感性的人道關懷而已,還牽涉了評估、規劃、執行、監督等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必須具備高度專業。」因此,國合會今後將持續強化人員訓練與組織構造,「朝向專業的『國際合作發展智庫』而努力。」

  最後,針對美國轉型外交所掀起的國際政府援助工作的深刻轉變,陳秘書長期許國合會能成為「凝聚援外資源的整合平台」,他表示,台灣為了力求在國際社會有更廣泛的參與,因此政府內部有許多部門都設置了國際合作的工作項目。但是,如此系出多門的援外資源往往形成資源的重疊運用,因此,實在有必要建構一個援外資源的整合平台,使資源作更合理的分配。「在這一點上,國合會將努力在國內開啟更多的對話與討論,我們當仁不讓,希望能夠整合有限的援外資源,更有效地協助國際社會發展,並維護台灣的國家利益。」

 

第一手報導Ⅱ  十年光陰 十年有成
         -國合會成立10週年紀念手札

第1個10年

回顧一路走來的歷程,我們以感謝的心,將台灣經驗化成希望的種苗,紮根在每一個需要的地方,用技術與專業細細灌溉,期待在未來成長茁壯。

第1個10年

我們欣見能以專業援外機構的角色,一起為世界盡一分心力,讓身處匱乏的人們展露歡顏。 國合會今年10歲了!

秉持人道關懷、永續發展及世界共榮的使命,將台灣經驗分享給全世界。展望未來,我們將以更積極的參與作為、更創新的專業方法、更豐沛的人道關懷,持續投入國際社會的建設工程,追尋一個更均衡、更富足、更美好的地球村。

為了和各位讀者分享國合會的10週年喜悅,我們特別選擇了12件國合會生命裡的大事,與大家分享這值得紀念的點點滴滴,也期待您繼續支持國合會邁步前進下一個10年!

 

好康搶先報Ⅰ 「台灣推動國際合作發展之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

文/業務企劃處 張正宜

  我國自1959年開始協助友邦發展經濟,由接受援助的成功楷模轉變為國際合作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並於1996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做為我國推動國際合作的整合平台,迄今十年有成。本次會議將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探討國際合作的世界潮流,檢視我國援外成功經驗,並藉由各國援外法案之比較,為我國未來持續推展相關事業提出建言。

◎會議資訊
主辦: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智庫
日期:2006年7月1日(六)
地點:台北圓山大飯店 敦睦廳 (台北市中山北路4段1號)
語言:全程英語進行,提供中文同步翻譯

◎報名辦法
不限資格,歡迎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線上報名:台灣智庫網站(http://website.taiwanthinktank.org
報名截止:2006年6月28日

議程表
時間
場次
主題
主持人/主講人/與談人
8:45-9:15
報到
播放國合會10週年紀錄影片
  
9:15-9:45
開幕式
主辦單位致詞
國合會黃志芳董事長
台灣智庫陳博志董事長
9:45-10:30
專題演講
現今國際合作發展的潮流
主持人:
國合會陳正忠秘書長

講者: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總裁特別顧問(前世界銀行副總裁)日下部元雄
  
10:30-10:50
茶敘
 
 
10:50-12:20
第一場座談
國際開發機構之經驗與展望

主持人: 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

子題1:
台灣開發機構之經驗與展望
國合會陳正忠秘書長
子題2:
紐西蘭開發機構之經驗
紐西蘭國際開發機構(NZAID)副執行長暨亞太事務處處長Mr. Craig Hawke
子題3:
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的經驗與展望
日本國際開發研究機構代理所長湊 直信
子題4:
世界銀行的發展經驗
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華而誠教授
  
12:20-13:45
午餐
 
 
13:45-15:15
第二場座談
台灣國際合作發展經驗

主持人:台灣智庫郭建中執行長

子題1:
60~70年代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對台援助
前世界銀行高級顧問/前國合會秘書長羅平章
子題2:
台灣國際合作發展沿革
國合會助理秘書長
子題3:
台灣與布吉納法索國際合作經驗分享
布吉納法索駐台大使沙瓦多哥Jacques Sawadogo大使
子題4:
台灣與沙烏地阿拉伯國際合作發展的個案研究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李登科教授
  
15:15-15:30
茶敘
15:30-17:00
第三場座談
各國援外法案之探討

主持人: 國合會邵立中副秘書長

子題1:
台灣援外政策的變遷
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林德昌教授
子題2:
台灣國際合作發展法草案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大使回部辦事蔡爾晃大使
東吳大學政治系羅致政教授
子題3:
國際援外法案
法國在台協會潘柏甫主任
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涉外室調查員石原忠浩博士

 

好康搶先報 「圓世界的夢‧國際合作之夜」國合會十週年慶祝晚會

文/業務企劃處 何佩如

  國合會十歲了!生日快樂!

  十年來,國合會配合台灣整體外交政策,秉持人道關懷、永續發展及世界共榮的使命,以友邦合作國家需求為導向,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國際人力發展及國際人道援助等援助方式,與友邦及友好開發中國家分享台灣成功發展經驗,共同協助發展中國家降低貧窮,追求永續發展。

  為使國人及國際友人更加瞭解本會及所有海內外同仁從事國際合作發展工作之努力與辛勞,企盼全民手牽手一塊和台灣走出去,一起圓世界的夢,在國合會會成立十週年之際,特別邀請所有與國合會一同走過10年歲月的努力夥伴及國際友人共同分享這國際合作發展的豐碩果實。

   晚會活動預計邀請總統、行政院長等貴賓蒞臨,見證國合會的10年業務成果,並贈頒禮帶予駐外技術團團長與團員、海外青年志工及外交替代役男等代表。

  晚會將以雞尾酒會形式於圓山大飯店進行,時間為7月1日晚間6點30分,現場配合時光隧道及十週年業務成果影片,讓與會來賓能夠深刻了解台灣的國際合作發展業務;另有台灣多元文化特色團體,進行各項優雅、活發、青春有勁的表演活動。歡迎所有參與「台灣推動國際合作發展之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的與會嘉賓蒞臨同歡。

 

好康搶先報 魅力無窮,商機無限,前進南錐
        -南錐共同市場投資說明座談會

文/金融業務處 蘇怡仲

  巴拉圭工商部次長Raul Cano Ricciardi將於6月底應邀訪台,為促進台灣廠商對巴拉圭以及所有南錐共同市場國家(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商機的瞭解與掌握,國合會特於6 月27日下午邀請Ricciardi次長於南錐共同市場與巴拉圭投資說明會中現身說明。研討會以南錐市場,尤其是巴拉圭投資商機與策略產業為議題,並將邀請我國廠商參與投資經驗分享座談會,與次長進行現場對話。

  南錐共同市場面積約1,190萬平方公里,佔拉丁美洲的71%,人口近2億8百萬,佔拉丁美洲總人口之64%。南錐共同市場就面積及人口而言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區及歐盟,其廣大的市場及未來的經濟實力對全球經貿發展有重要影響力,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共同市場,亦是拉美地區最大的一體化經濟組織。為讓台灣廠商及早切入此一深具潛力的發展中市場,或以台灣友邦巴拉圭為跳板前進淘金,國合會主辦此說明暨座談會,希望藉由對南錐市場尤其是巴拉圭投資機會的介紹,以及透過與深耕熟悉此市場的台商分享經驗,讓其他躍躍欲試的廠商可以一起窺探這個市場的誘人商機。

活動報名網址:http://website.gfish.info/icdf2.html

活動聯絡人:
國合會金融業務處 蘇怡仲 小姐
電話:(02)28732323 ext.503


第一手報導Ⅲ   不因貧困而稍減的感謝
         -行動醫療團在瓜地馬拉

‧圖技術合作處 楊庭瑄

  2006年5月12日下午,在瓜地馬拉San Marcos市的馬雅宮內,一場簡單隆重的閉幕典禮正進行著,台上站著的是瓜國第一夫人辦公室主任Delma女士,在義診期間陪著我們上山下海、奔波跋涉。Delma女士在致詞中數度哽咽,真心感謝台灣帶給她的同胞及時的醫療協助,端坐台下的國合會行動醫療團團員及當地支援人員,眼睛也透著水光,回想起過去兩星期來的種種…

  還記得初抵瓜國時,全體團員即在台灣駐瓜地馬拉大使館的協助下,將近百箱的藥品衛材清點裝箱,準備運往此行據點San Marcos市使用。隔天,早上五點即在軍警戒護下,開始了這趟義診之旅。沿途隨處可見尖銳的大石塊散落路邊,甚至可看到數個土石鬆動的深谷,沒有樹木保護,只要一下雨就會引發嚴重的土石流。

  當地翻譯指著其中一個深谷告訴我,去年底史坦(Stan)颶風來襲,把一整個村莊的人都埋在這裡了!過了半年,這裡仍舊呈現災難剛發生的樣子,僅存的居民就地蓋幾間小屋,生活條件已然極度惡劣,更別說享有醫療照護了。看著頹圮的小屋,實在很難不去想到面臨即將到來的雨季,他們該怎麼抵禦大自然的侵襲?

▲惡劣的居住條件,讓瓜國人民已然貧困的身軀,更顯雪上加霜。

  八個小時的漫長車程後,所有工作人員在瓜國第一夫人辦公室及衛生部的熱情迎接下集合起來,展開最重要的工作會議,讓大伙兒了解國合會行動醫療團的義診流程,使未來十天的義診活動更為順暢。此次配合的翻譯及工作人員多為剛從醫學院畢業的準醫師以及古巴籍醫師,由於僅具備醫學知識而尚未有實務經驗,因此行動醫療團的醫師們都會在看診中詳細說明病例,一方面診治病患,同時也藉此提升這群醫師們的素質。十幾天下來,大家都有明顯的進步,甚至有人希望到台灣繼續學習,好讓自己的醫術更加成熟呢!

  義診的第一站是位於2,000多公尺高山上的Tacana,一下車就發現整個會場擠滿了欲看診的民眾,個個引頸期盼著行動醫療團的到來。這是一個很可愛的山城,在那裡,我們感受到了尊重,很難想像有一天會在這樣的地方,聽到旋律悠揚的國歌,看到張狂飛揚的國旗!雖然氣溫很低,但我們的心中都是暖的,工作起來特別努力,只因得到了尊重與肯定。

  第二站是位於更高海拔的Ixichiguan,當地總是濃霧瀰漫,低溫時不到10度,然而當太陽露臉時,又能將人給曬到脫皮,可說是最艱辛的一站,也讓人深刻了解到高山居民的辛苦。那天早上,掛號處的護士陳季茜發現有一群民眾站在牆邊,用期盼的眼神看著掛號處的排隊人潮,經過當地翻譯詢問後,才知道他們從昨日深夜出發,走了好久的山路才到達這裡,但因為當日掛號的號碼牌已經發完了,他們只好先休息後再準備走回家。

▲滿滿的瓜國民眾,引頸企盼行動醫療團的到來。

  看著那一群老老幼幼,心中實在不忍,於是就在行動醫療團陳志福團長的同意下,單獨為他們加掛看診。季茜說,她永遠忘不了他們當時的眼神,盛滿了不可思議與感激,後來才知道這群人是屬於被排斥的族群,對於生活中的不公平似乎也認命接受,但看到我們全力地幫助他們,讓他們受寵若驚,甚至覺得不是真的。那一天,團長和團員都哭了;難過的是,有些民眾的疾病需要進行手術,在台灣其實就是個簡單的小手術而已,但在當地似乎就成了天方夜譚,使得症狀持續惡化。看著他們失望的眼神,聽著他們仍舊熱忱的感謝聲,讓大家都為之眼紅鼻酸,真的很希望為這些病患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然而對於自己與環境的無能為力,只能企盼當地不再有災難侵襲,而外界能夠持續地提供支援,直到那偏遠的地區有了足夠的醫療人力與設備,讓受到傷痛纏身的民眾都能有痊癒的一天。

  連續義診五天後,我們來到了位於海邊的小鎮Ocos,潮濕悶熱的氣候與高山上的乾燥寒冷完全相反,當地的高溫高達攝氏35度以上,衣服永遠都是濕的,皮膚用濕紙巾怎樣也擦不乾爽。後來,甚至吹起狂風沙,在戶外架棚子義診的我們,一天下來整頭整臉全是黑黑黃黃的狼狽樣。也許是因為氣候炎熱的關係,這裡的民眾明顯地沒有耐心,曾一度因掛號排隊的問題,讓當地荷槍實彈的軍方決定加派軍力戒護,甚至請所有團員「撤退」到二樓,以防有人掏槍出來產生暴動。當時,大家傻在二樓,面對這種狀況,連駐外經驗豐富的團長陳志福醫師都覺得非常意外。

  幸而後來軍方控制住場面,也請居民們依序排隊,才平和地解決這場紛爭。在海邊的兩天,對團員們來說就像一場耐力戰,既要調整自己習慣溫度的劇烈變化,又要適應平地居民較為強悍的個性,沒有足夠的熱忱與服務精神,實在是很難心平氣和地完成工作,然而所有人還是發揮高度的耐心,始終親切仔細地為病患診療,敬業精神令人感佩。

  在義診活動最後一天的傍晚時分,有位焦急的媽媽抱著小嬰兒走入會場,請已看診結束的小兒科翁仕明醫師看一下她的寶寶,包巾一掀開,頓現小嬰兒蒼白的臉色,詳細詢問之下發現這才剛滿月的嬰兒一整天都沒有排泄物,皮膚失去彈性且皺得像個脫水蔬菜。

▲狀況甚差的小嬰兒,讓在場的醫師護士看得心都揪在了一塊兒!

  翁醫師與護士季茜、楠英立即為寶寶進行緊急治療,同時請在場的衛生部人員聯絡當地總醫院安排後送,因為這個寶寶不僅嚴重脫水且有內出血,狀況十分不樂觀,必須要接受更完善的治療。寶寶的媽媽是從第一天的義診地點走過來的,光搭車就要三小時,而她因為聽到台灣醫師在這邊進行義診,揹著生病的孩子,沒吃飯也沒休息,奮力地為自己的孩子爭取一線生機!

  懷著複雜的心情,我們回到了閉幕典禮,正如同上次前往北印度義診一樣,既是依依不捨,又是希望當地醫療能有改善的一天。然而,歷經這次上山下海、溫差高達三十度、甚至見到一場冰雹的旅程,團員們對於世界、對於醫療援助開始有了新的體認。即使這次只是前進一小步,卻是走向目標的動力,當台灣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這股力量,我們所能夠幫助的將不只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甚至包括我們的國家台灣。


第一手報導Ⅳ   當我們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TICA聯合送舊晚會

‧圖業務企劃處 高葆琮

橫跨三大洲的祝福

  2006年5月26日,一個天晴雲輕的午後,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在圓山飯店舉行「國際合作策略聯盟」(Taiw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lliance,TICA)碩博士生聯合送舊晚會。今年共有來自3大洲、10個國家、7所學校、9個科系的27位畢業生,以及來自各校的老師與外籍在校生,大伙兒齊聚一堂恭喜畢業生順利完成學業。國合會秘書長陳正忠在致詞時勉勵各位畢業生:畢業不是結束,相反的,畢業是另一個開始。他期許各位畢業生回到自己的國家後,都能夠發揮所長,把在台灣學習的成果貢獻給自己的國家。陳秘書長預祝每位畢業生帶著台灣的祝福,展開似錦前程。

  除了陳秘書長外,國合會助理秘書長也在畢業生座談會中提到,國合會自1998年起與國內大學以策略聯盟方式合作開辦「國際高等人才培訓碩博士班獎學金計畫」,至今已有145位友邦學生獲得獎學金來台就讀,而此項計畫的合作夥伴,也從一開始的屏東科技大學擴展到目前的10所國內主要大專院校,課程領域則包含農業、水產養殖、資訊到國際經營管理等台灣具相對優勢的領域。

  這些課程全部以英語進行教學,不但讓友邦學子可以迅速地銜接課程,也大大增進了國內大學的國際化程度。李助理秘書長表示,希望各位畢業生能夠多多提供寶貴的意見,讓此項講學金計畫更臻完善。

  在座談會中,海洋大學的宏都拉斯學生Ricardo Alfredo Zuniga Pastora提到,今年初父親突然過世,幸好有國合會的迅速應變與安排,讓他得以返國奔喪送父親最後一程,讓他相當地感動。他表示,國合會以及各校的專案經理對於外籍學生的周全照顧,真的讓他覺得到台灣唸書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不但學習到專業的知識,也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

▲為肯定外籍生於台灣求學時的勤勉努力,國合會陳正忠秘書長特頒獎以為鼓勵。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下一個開始

  座談會結束後,畢業生來到晚會會場,接受在校生的歡呼與喝采,此起彼落的閃光燈,讓現場氣氛一片火熱。晚會由陽明大學承辦,除了在席間放映照片呈現畢業生的生活點滴外,也安排了四重奏演奏音樂,讓畢業生與在校生共度一個輕鬆愉快的夜晚。國合會副秘書長邵立中先生在晚會致詞時除了代表國合會恭賀各位畢業生都能夠在學業上表現傑出外,也能夠為在校生樹立良好的模範。此外,各位畢業生回國後都將是國合之友會的當然成員,而國合之友會現在已經遍布30個國家,邵副秘書長希望在各位畢業生的支持下,台灣國合之友會可以更加茁壯,把台灣的友情帶進自己的國家。邵副秘書長同時也感謝參與本計畫的學校與老師,由於他們的辛苦,替發展中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同時也將台灣的學術教育傳播出去。

真實的朋友

  在晚會中,陽明大學的馬拉威學生Edward Anthony Goka代表今年的畢業生上台致詞。他說,馬拉威有一句諺語:「真實的朋友是那些為你清理背上膿瘡的人」,在台灣,他碰到許許多多的朋友,毫不保留地付出關心,讓他感覺到了上述諺語的真意,因為他在這裡結識了好多「真實的朋友」,希望這些友情能夠一直延續下去。他也與畢業同學互相勉勵,各自帶著良好教育回到自己的國家,貢獻在台灣所學得的知識,今天他們以台灣留學經驗為傲,以後希望台灣將會以他們為傲。最後,Edward帶領畢業同學用中文齊聲說:「謝謝老師」,大聲表達對老師們辛苦教育的感謝,也謝謝國合會提供給他們學習的機會,以及台灣朋友對他們的照顧。

▲馬拉威籍的Edward Goka,代表全體畢業生感謝台灣朋友以及國合會的多般照顧。


第一手報導Ⅴ 迎向資訊狂潮,開啟數位機會

文‧圖ADOC秘書處 黃偉傑

  設於國合會的APEC數位機會中心(ADOC)秘書處為協助APEC資通訊後進會員體縮短數位落差並轉為數位機會,繼日前於菲律賓舉辦了一系列的資通訊相關活動後,接續在越南展開相關工作。

  越南胡志明市於2005年成立的ADOC辦公室暨數位中心至今除已培訓超過180人次的資訊人才外,今年更持續針對越南偏遠地區民眾、弱勢族群以及中小企業,分別在胡志明市與河內地區設置e- Care Center、Tele-Center、e-School等數位機會中心,並開辦e化實務課程以及e化商務創業座談會,藉由ADOC交流平台,增進台灣與越南之間的經貿商務實質關係。

在各方代表的剪綵祝賀中,越南太原省的ADOC e-School正式展開縮減數位落差的任務。

▲經由ADOC秘書處的引薦,台灣的威盛電子與太原大學結盟,設置了VIA PC-1 ICT Center,圖右為威盛電子行銷副總Richard Brown。

▲太原大學的Tann先生(左)與國合會代表史立軍處長(右),共同簽署設置e-School Center的合約。 ▲台灣駐河內代表處黃南輝代表特別到場祝賀e-School Center的設立。

  事實上,本次ADOC秘書處在越南推行的e-Care Center、Tele-Center、e-School、e化實務課程以及e化商務創業座談會等工作,皆為2003年APEC經濟領袖會議通過倡議的ADOC分項計畫,該倡議緣起於台灣為呼應APEC推動的知識經濟工作,以及2000年APEC領袖宣言提出冀望於2010年達到全民上網的「汶萊目標」,現共有19項分項計畫進行中。在2004至2005年期間,ADOC計畫已相繼完成ADOC網站、建立IT School與舉辦IT領袖訓練營等,並選定在智利、印尼、祕魯、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及越南等6個合作會員體設置ADOC辦公室暨數位中心,以協助發展資訊科技,縮短APEC會員體間的數位差距。

  ADOC秘書處透過在越南設置e-Care Center、Tele-Center、e-School等數位機會中心,促使偏鄉民眾及弱勢族群有機會接近及使用數位科技,藉由資通訊相關基礎教育,協助其培養資訊技能以徹底改善生活品質,進而拓展後續就業機會;對於越南當地的中小企業,則期藉由運用數位機會中心的軟硬體設備,協助提升其競爭力並建構企業能力,同時發展企業與電子商務結合的經濟生產模式。更重要的是,為使各個數位機會中心能夠永續發展,台灣也派遣了資通訊課程的專業師資,直接參與培育越南資通訊專業人才,搭配完善的硬體設備,強化當地培訓機制,以網路管理、網頁設計、網路店面運作等實務課程為主要授課內容。

  此外,著眼於縮短越南當地資通訊廠商的創業摸索期,ADOC秘書處同時舉辦e化商務創業座談會,邀請台灣於e化商務有傑出表現的產官學界代表及成功創業者組成e化商務顧問團,透過座談會與越南當地的資通訊廠商面對面諮詢、討論,深入探討e化商務創業推動現況及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並分享e化商務創業經驗及成功因素,提供相關因應對策。

  透過ADOC計畫,台灣匯集資訊科技的優勢與經驗,結合企業的贊助,持續推動縮短數位落差並創造數位機會的工作,期許透過ADOC各分項計畫的推行達到短期及長期目標:短期內,期使越南當地民眾了解e化以及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性,並強化e化商務創業實務之經驗傳承;長期而言,期盼各類數位機會中心能夠以自給自足的方式永續經營,讓資通訊科技為越南當地帶來更多數位機會。


國際新鮮事

編譯/業務企劃處 顏銘宏

 

2006/05/28 農業投資有助於減緩鄉村人口外移
2006/06/02 研究顯示女性割禮將使得婦女與嬰兒於生產過程中承受更多風險
2006/06/02 能源的取得與安全已成為削減貧窮的關鍵

農業投資有助於減緩鄉村人口外移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政府增加農業方面的投資以及採行正確的農業政策,將有助於鄉村地區留住人力資源,並減緩人口外移的趨勢。糧農組織轄下一個由日本政府捐助成立的研究計畫發現,許多決策者都忽略了農業在生產糧食以外的多重功能,包括削減貧窮、糧食安全、人口分布以及環境保護。研究計畫指出,在過去50年內,已約有8億人口由鄉村地區移往都市地區,此外也有大量人口由南方移往北方以及由東方移往西方,特別是在經濟成長快速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例如印度、中國以及部分的拉丁美洲國家。事實上,目前發展中國家有60%的人口居於鄉村地區,但估計於2030年時將減少至44%,其餘皆已移往都市地區。根據研究,這些鄉村外移人口多是為了尋求更高的工資而前往一個國家之內的少數幾個大型都市,專家建議,為了紓解大型城市的壓力,主政者應致力於發展中小型都市的基礎建設,以分攤不斷湧進大型城市的人口壓力。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政府應當肯認農業的重要性,避免在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卻削減了農業領域的支出,並且應當進一步將農業發展往商業化的方向推動,增加農業的附加價值,進而增加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動力。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ebsite.fao.org/

Roles of Agriculture Project

 

研究顯示女性割禮將使得婦女與嬰兒於生產過程中承受更多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施行過割禮的女性,將使得生產在生育過程中面臨更多的複雜性與危險性。一般而言,婦女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面臨剖腹生產、嚴重出血以及產後的長期醫療看護等問題,然而割禮的施行將使得這些問題更顯複雜。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割禮所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的文化傳統與信仰,然而研究報告卻指出割禮對於女性傷害甚為可觀,因此世界衛生組織除了一方面呼籲某些國家放棄割禮傳統外,也呼籲針對施行過割禮的女性提供更妥切的照護,同時禁止專業的醫療人員涉入執行割禮。根據統計,目前約有超過1億名女性接受過割禮,以非洲國家為主,其主要是基於文化或信仰的原因而割除女性的外生殖器官,或是對女性生殖器官施以其他形式的傷害。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ebsite.who.int/
Fact Sheet: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能源的取得與安全已成為削減貧窮的關鍵

世界銀行日前於東京召開一項會議,針對「省思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議題進行討論,會中主題集中討論未來快速增長的人口對於能源的需求問題、人口密集地區對於石油價格上漲的反應、使用能源所帶來的氣候變化以及發展中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世界銀行指出,能源問題已經成為世銀對抗貧窮工作的關鍵部分,因為石油價格的上漲已然損及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石油淨進口國的經濟基礎,並使得這些地區的貧窮增長了4%至6%。此外,能源的缺乏尤其損害了貧窮人口的利益,特別是在非洲以及南亞地區,分別有約5億2,600萬人(77%)及8億人(59%) 沒有電力可用。世界銀行表示,發展中國家以及國際機構應當投注更多資源於能源領域之中,加強建立能源基礎設施,並且建立適當的投資環境以及政策,以吸引國際社會的私人投資投入到此一領域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eb.worldbank.org/
ABCDE Conference


駐外傳真機 網網相連到史瓦濟蘭

圖/駐史瓦濟蘭技術團 徐錚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發布的報告指出︰2004年北美有55.7%以上的人口使用網路,然而非洲卻僅有3.1%而已。為協助友邦國家面對資訊狂潮的來襲,遠在非洲史瓦濟蘭的我們-台灣駐史瓦濟蘭技術團,也不落人後地配合國合會「縮減國際數位落差」重點計畫,一步一腳印地努力耕耘著。

Let's DIY

  縮減數位落差輔導計畫的推展如果能夠自力更生DIY,持續於駐在國細心耕耘,效果一定更為持久。因此一開始我們就決定一切自己動手,在電腦硬體購置方面並不追求最新、最高級的設備,而是在滿足最大需求的考量下,有效使用電腦器材以達到一定的資訊能力。更何況,非洲地區的電腦售價相當昂貴,所以無線網路資訊中心的硬體設備建置就在「好而不奢、儉而不苛」的準則下,僅花費了美金33,000元,如期於國立手工藝中心電腦科進階推廣班教室內建置完成。這個史國第一也是唯一的無線網路資訊中心,深受史國王母及總理讚賞。

資訊觀念推廣,從學校開始

  當史國第一座無線網路資訊中心建置完成後,縮減數位落差輔導計畫也踏上了起步階段。在建置無線網路資訊中心的同時,我們也在國立手工藝中心校長Wilfred Misibi先生的協助下,參訪台灣歷年援贈電腦的5個社區及10所公立高中,並深入瞭解這些地方在接受電腦援贈後的使用情形,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協助。

  事實上,史國教育部相當重視此次的實地訪視,而教育部政務次長J. G. Kunene也曾經來信提到許多學校的電腦使用率偏低,甚至有些學校的教師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電腦,只好將台灣援贈的電腦束之高閣。乍聞此事,我們深感縮減數位落差輔導計畫的推動應該從基層做起,學校則是最好的起點,一方面可藉著為教師教授相關電腦課程,減少對電腦的恐懼並願意使用電腦教學;另一方面透過學校的電腦教學,讓學生們及早認識與使用電腦,並能間接影響家中父母及兄弟姊妹。為了達成上述目的,ICT Workshop電腦研習營就此應運而生。

史國王母(中)參觀無線網路資訊中心的使用情形。

開辦ICT Workshop,擺脫資訊荒島

  事實上,由於很多教師從來沒有使用過電腦,更不知網路為何物,因此在ICT電腦研習營的課程規劃上,全體學員先由學習電腦基本知識開始,進而再學習電腦文書處理等應用軟體。在實際做法上,不但要協助老師儘快認識電腦以克服恐懼,更要進一步協助這些老師認識與使用網際網路。ICT Workshop至今已經舉辦了下列訓練活動:

1.國立手工藝中心教師電腦班

  國立手工藝中心約有95%以上的師生對電腦毫無認識,配合無線網路資訊中心的成立,我們著手開設基礎電腦操作班,用以訓練手工藝中心的校內教職員,未來將視適當時機針對校內學生進行相關電腦訓練。

2.高中教師ICT電腦研習營

  由於史國極為缺乏電腦師資,因此我們利用無線網路資訊中心的設備,於寒暑假期間針對史國高中教師開設ICT電腦研習營,開設課程包括電腦基本概念、電腦作業系統、滑鼠鍵盤的認識與使用、網路的使用及辦公室作業流程等。

  第一期的研習營共有20名學員,僅有一名教師略有電腦基礎。史國教育部至為重視此次研習營,上課期間多次由主管官員實地了解授課方式及教學內容,並於下課休息時間詢問受訓學員的心得。

  課後的意見調查也顯示全部學員均對研習營表達高度的肯定,高中老師Siphiwe Nxumalo女士在問卷中表示:「我參與訓練之前對電腦充滿陌生與恐懼,但是今後我也可以教導我的學生如何使用電腦了!」她同時也感激台灣能提供這麼好的研習機會,非常希望ICT研習營能繼續開辦下去,讓更多教師能夠參加,徹底擺脫電腦文盲的困境。另一位高中老師Qonda Kenneth Mazibuko更感性地說:「我是多麼饑渴地希望能再進一步地吸收電腦方面的知識,我真不願意感覺自己是生活在孤立的資訊荒島上。我多麼希望能夠很快地再回來參加中級班ICT電腦研習營」。

透過ICT電腦研習營,史國的高中教師們獲得了增進資訊能力的機會。

3.國立師範學院ICT電腦研習營

  史國Nazarene國立師範學院的應屆畢業生也是準教師共76人,在該校主任Khanyisile Thwala帶領下參觀國立手工藝中心,對台灣設立的無線網路資訊中心及授課方式印象深刻,在應屆畢業生的熱烈要求下,校長S. L. Mingo先生即專函邀請我們前往Nazarene國立師範學院為所有的準教師們開設二週的電腦基礎課程。  為了表示慎重,史國教育部特別致函台灣駐史瓦濟蘭大使館,針對第一期ICT電腦研習營的成功表達感激,並請台灣繼續教授Nazarene國立師範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電腦相關課程,同時也希望台灣能擴大協助史國另二所國立師範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進行相關電腦教學課程。

  Nazarene國立師範學院成立於1930年,為史國歷史最悠久之師範學院。各應屆畢業生畢業後將由史國政府分發至各級中小學校任教,對推展ICT縮減數位落差輔導計畫有著直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鄭團長指示下,我們前往該舉辦了二梯次,各為期二週的ICT電腦研習營。受訓期間校長Mingo總是抽空參加,並告訴筆者她常自許願意成為史國ICT教育界的先鋒,迄今個人已有三部著作。校長並在ICT電腦研習營結束後親筆致函我大使館表達萬分的感謝。

  為期二週的ICT電腦研習營期間,令人感動的是雖然每週四下午為該校例行課外活動時間,此時校園多半空空盪盪,但是電腦教室內卻仍有一大堆的學生還在興高采烈、孜孜不倦地學習著。這次的研習營總共收回了71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全體學員均對本ICT電腦研習營高度肯定及滿意。也有學員反應受訓時間太短並要求將來仍能有機會再參加我方舉辦之進階電腦研習營。

  Nazarene國立師範學院應屆畢業生Happiness T. Dlamini在問卷調查上表示:「ICT電腦研習營把我帶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將來畢業分發學校後我一定要把我所學到的電腦新知教導給我的學生們。他們也的確需要瞭解如何利用電腦蒐集資料、接受資訊科技一日千里的洗禮。」

國立師範學院的準教師們,個個興高采烈地參觀無線網路資訊中心的先進設備。

資訊之路持續走

  資訊狂潮來得既快且急,發展中國家往往欠缺應對的能力,台灣作為資訊大國,自當將本身的資訊實力結合國際發展合作事業,協助發展中國家迎向資訊社會的衝擊。此次我們在史國舉辦的ICT電腦研習營逐漸打出名聲,不僅有更多的高中教師亟盼加入研習營的行列,也有史國教育部的高級官員均希望能有機會參加,在在顯示我們的努力已獲史國教育部及全體受訓學員的高度肯定,也更加深我們持續協助非洲地區縮減數位落差的信心。


青年進行曲  學校沒教的事

圖/駐巴拿馬技術團替代役男 廖柏欽

   派駐到台灣駐巴拿馬技術團後,我開始展開外交替代役的多采多姿生活。在此之前,我在學校專研食品的相關知識長達9年,期望有朝一日能在不同的國家及不同文化民情中學以致用。和大多數社會新鮮人一樣,我對於職場也有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然而因為參與外交替代役的緣故,也對於生涯與職涯有了一番新的體認。

  從分工的角度來看,外交替代役男在技術團扮演著協助行政管理或計畫推動的角色,所以常常有機會跟著經驗老道的專家技師們從做中學,尤其是在待人處世上,學到很多學校沒教的事。

  抵達巴拿馬以來,即忙於協助籌備技術團與巴國農牧部第三農區及第一夫人辦公室合辦的「第二屆非傳統外銷產品品嚐會」,同時也準備參加4月份「Azuero國際農牧工商展」的相關事宜。三月中旬開始,因為上述活動的緣故而有機會在技術團的Montuna食品加工中心協助加工產品的製造生產,但因所需產品甚多,因此農牧部第三農區也加派人手協助,看似簡單的程序,卻因文化民情的不同而產生許多問題。

▲結合巴拿馬當地傳統文化興建的加工站釀酒室

  剛開始時,我試著幫忙林美華技師督導產品製作的過程,但由於甫抵巴國僅3個月,加上欠缺實際的管理經驗,因此很習慣地就把在學校所學的管理方式搬出來督導產品製作,但沒想到適得其反,因為自己的方法缺乏彈性,反而更加無從管理當地員工。

  所幸經由林技師的指導後,漸漸瞭解當地員工的特性,我也適度調整自己的督導方式,換得當地員工的高度配合,從而在短短的10多天內,利用當地僅約10種的水果,順利生產出20多種各具特色的蔬果加工產品,生產進度不僅比預期的更加快速,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我跟他們之間的距離。半個月下來,我學到了許多有關食品加工的過程及經驗,最多的收獲則是學到「適度管理」及「尊重」的真義,這部分無論花多少的腦筋或是閱讀多少的加工專業書籍都是學不到的,也是當替代役所想像不到的收穫之一。

  藉由此次的機會,我也瞭解到技術團的食品加工技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經驗及技術,管理技巧及心理調適也是相當重要,我也相當感謝林美華技師的細心,協助我掌握這些工作。

▲透過同理心與細細地欣賞異文化,筆者(左)漸能融入當地工作人員的行列

  讓我覺得與有榮焉的是,接受輔導的巴國學員再度回到自己的崗位時,能用台灣的技術做出更好的加工食品。還記得四月初參加「第二屆非傳統外銷產品品嚐會」時,遇到當時一起配合的第三農區工作人員,他們非常興奮地向我介紹他們最新生產的產品並解說當地文化,並且非常熱情地拿試吃產品給我品嚐。回想當初,若不是自己願意改變,相信也就沒有後來的一切。在巴國的日子,發現自己越來越懂得欣賞這個國家所擁有的在台灣看不到的風情。

  記得有一次因為陪同林技師去洽談業務,拜訪工廠之際意外發覺一個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鄉村-Boquete。在貧富差距極大的巴拿馬,位於北方的Boquete由於海拔較高因此氣候宜人,沒有巴國典型的悶熱氣候,陽光照在皮膚上只讓人感到相當地暖和,加上沒有工業污染,當地的景觀、空氣及環境都讓人感到相當舒適,讓我工作的疲憊一掃而空。這讓我想起,台灣曾經也有類似的地方,卻因為商業利益及人口密度快速發展而漸漸消失,我卻何其有幸可以徜徉在另一個國度裡享受台灣昔日的美好風貌。

  我相當珍惜在這兒所體驗到的美好,無論那個美好需要透過自身的改變才能有所體悟,或者經由聆賞巴國的樸實自然,我想在台灣所看不到的這一切美好,在短暫的一年多服役生活後再回到台灣時,久久都不會忘懷。

▲悠閒舒適的午後街景,是目前忙碌的台灣社會少見的景象。

  • 更新日期: 2022/05/25
  • 點閱次數:372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