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新聞訊息
新聞訊息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台灣之愛點燃緬甸光明新希望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與台灣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首度合作於緬甸瓦城進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行動-「緬甸飛行任務」已圓滿達成!在為期5天並命名為「ICDF-TAIWAN週」的活動中,不僅成功為當地30餘位病患恢復視力,也藉由示範手術培訓60位眼科醫師,為緬甸25萬失明人士帶來曙光。


在昨(16)日舉行的「緬甸飛行任務」返國記者會中,國合會邵立中副秘書長首先讚揚本次活動成效卓越,並表示國合會是台灣專責的援外機構,對促進國際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福祉一向不遺餘力。在這一次的任務中,國合會與奧比斯基金會針對緬甸社會弱勢族群及貧窮階層提供眼科治療的機會,使許多無力就醫或於當地無藥可醫的民眾,能擺脫黑暗,重見光明。


參與這次行動的台灣奧比斯志工醫師劉榮宏表示,緬甸人口共約5千2百萬人,但卻僅有180名合格眼科醫師,且1/4集中在首都仰光,醫療資源分佈極不平均。另一名參與這次任務的志工醫師呂大文也表示,觀察這次眼科飛行醫院造訪瓦城,以每件視網膜手術3萬美金、青光眼1萬美金、白內障3千美金計算,再加上飛行醫院手術教學及診斷器材及藥品,以美國眼科收費水準約高達百萬美金以上!


劉榮宏醫師在培訓任務中共示範執行7個視網膜手術,其中一位是11歲、就讀小學6年級的男孩繆名圖(Myo Min Thu),他住在瓦城近郊3、4公里的一個小鎮,今年9月初在學校跟同學遊戲時被拳頭打傷眼睛,當時沒有特別的感覺,所以並未在意,但此後右眼視力卻逐漸模糊。然後由於沒有顯著傷痕,當地的醫師不知如何處理,僅告訴他要多喝些果汁並吃些橘子。3個月後小男孩的視力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愈加惡化,僅能分辨眼前人物晃動的感覺,視覺也僅有黑白感受。幸運的是,藉由劉榮宏醫師的手術診治,小男孩的視力回復至0.3至0.4的水準。手術後男童的家人對奧比斯即時的診治流下真摯感謝的眼淚。


65歲的緬甸老婦人陶聽明(Daw Tin Myint)是另一個典型的案例,她與先生及孩子住在離機場約18公里的小城得得烏(Tai Tai Oo), 1、2年前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兩眼視力逐漸模糊,平常一個人即不敢上街,雖曾找外國醫師看診,但仍未見好轉。她希望在奧比斯的協助下能重獲健康的視力。「那我就可以隨著自己的意思到寺廟去禮佛清修,不必再麻煩我的那些兒女們送來送去的。」陶聽明說道。


另一個案例 - 瑪黛札縕(Ma Tay Zar Win)是一位31歲的家醫科女醫師,目前在仰光開業。她在24歲即發現兩眼罹患青年型青光眼,其中右眼不幸在兩年前失明,左眼雖然也動過手術治療,但效果不佳。呂大文醫師在第一天篩選病患過程中,發現這個個案不僅深具教育啟發意義。手術後呂大文醫師露出滿意的笑容:「回復健康視力的機會應該有8、9成。」尚未結婚的瑪黛札縕也表示:「這次手術給我新的視野、新的生命,我的感謝無法言喻,我想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善用我的醫學知識及能力,在我有生之年,協助更多緬甸人民擺脫病痛、重獲健康新生,讓公益大愛能傳送的更廣更久。」


在12月6至10日的ICDF Taiwan週中,兩位台灣籍奧比斯志工醫師(ORBIS Volunteer Faculty- VF)- 振興醫院劉榮宏院長(視網膜)及三總眼科部呂大文主任(青光眼),與其他美國及英國籍的奧比斯志工醫師代表台灣支援這次緬甸飛行任務。這是劉榮宏醫師第二次、也是呂大文醫師第一次執行任務。


國合會自成立以來即致力提升世界醫療水準,協助開發中國家改善公共衛生品質,近年來亦多次與國內外非政府組織共同進行與醫療相關的合作計畫。這一次與奧比斯基金會合作進行「緬甸飛行任務」,再次將我國擅長的醫療經驗推廣至國際社會,讓國際友人感受到來自台灣的溫暖,也成功為我國的醫療援外實蹟增添另一個完美的記錄。

  • 更新日期: 2004/12/24
  • 點閱次數:266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