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季專論》2025 年貿易援助的趨勢、挑戰與展望
蘇怡文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 及RTA 中心分析師
摘要
近 2 年全球經濟雖受到新冠肺炎肆虐後復甦、俄烏戰爭持續進行、以哈戰爭接續發生、氣候變遷持續加劇等影響,但是貿易援助總金額仍在 2022 年創下史上最高紀錄。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由川普再度獲勝,奉行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的他,是否會對貿易援助政策進行修正或是改變方向?甚而對國際發展援助領域造成重大衝擊? 2025 年貿易援助的重點包含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數位轉型及服務業等,這些議題多為我國強項,政府可持續擴大與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共同對貿易援助創造更多貢獻。
關鍵詞:WTO、Aid for Trade、SDGs
一、2006 年以來貿易援助推動成果
2005 年 12 月 13 日至 18 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在香港舉行第 6 屆部長會議(The WTO 6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 6)會中決議推動貿易援助(Aid for Trade, A4T)議題倡議,藉此促進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更進一步利用貿易,促進其經濟發展和降低貧窮。為落實該倡議,WTO 於 2006 年建立工作小組,並且開始每 2 年檢討 1 次會員推動情況。
整體來說,A4T 乃是透過貿易的力量,幫助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建立更具彈性、包容性和永續的經濟;其促進開發中國家,特別是低度開發國家融入多邊貿易體系,建立其貿易供應能力和相關基礎設施。近 20 年來,A4T 已經提供 6,480 億美元,增強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的出口潛力;其中,低度開發國家總共獲得 1,890 億美元。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2022 年 A4T 的支出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達到 511 億美元;承諾額也增加了 31%,達到 650 億美元,超過了疫情前的水準 [1]。
上述顯示,WTO 會員積極落實 A4T 倡議的態度,根據WTO 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共同發布的檢討報告,捐助國(donor)提供的 A4T 都以夥伴國(recipient)的需求為根據,而夥伴國也亦都致力於將貿易,視為其經濟成長、減低貧窮和永續發展的驅動力 [2]。
二、2025 年全球貿易援助的重點及未來趨勢
(一)何為 A4T?
A4T 項目大致包括 3 個主要類型:(1)經濟基礎設施(即道路、港口、電信);(2)生產能力建構(支持具有高出口潛力的生產部門);(3)貿易政策和法規。根據 WTO 和 OECD 共同發布的 2024 年 A4T 報告,夥伴國認為 A4T 最主要影響領域,包括貿易便捷化、支持貿易政策和法規(包括區域貿易協定和多邊貿易談判)、農業以及貿易教育和培訓;其中,又以貿易便捷化和農業的影響最大。捐助者則認為,數位連接和電子商務、與貿易相關的運輸和儲存基礎設施、以及銀行和金融服務等產生的影響最大。換言之,透過 A4T,在基礎建設、農業和數位化等關鍵領域上,採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對於建立有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實發揮重要的作用;而這些議題將持續成為 2025 年 A4T 的重點[3]。
雖然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了複雜的風險因子,再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債務負擔加重和氣候變遷等不利因素,但是不可諱言地,貿易仍是推動全球發展的重要工具,而 A4T 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冠疫情造成數位發展加速,數位轉型正在重塑貿易,為開發中國家創造新的機會和挑戰,A4T 支持夥伴國發展數位基礎設施,並為其進行能力建構,成為重要課題。同樣,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性也是影響貿易模式,以及決定發展重點的核心議題,A4T 必須透過幫助開發中國家轉型到更清潔、更永續的經濟,方能應對這些挑戰。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了人們對於國際貿易「武器化」(weaponization)的擔憂;例如美國對中國施加經濟壓力,導致既有的貿易模式發生變化,而中國也進行報復,使衝突升級為貿易戰。此外,新冠肺炎大流行凸顯彈性供應鏈的重要性;中國崛起不僅造成已開發國家勞工市場的壓力,也減緩部分新興國家的出口成長。
另一方面,氣候危機引發人們質疑國際貿易是否符合「經濟脫碳需求」。在地緣政治情勢持續變化,全球供應鏈碎片化(fragmentation)壓力不斷,凸顯了強化基礎建設和夥伴關係,以提升經濟韌性的重要性。
WTO 在此情勢下,提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之論點,標榜實現生產和貿易網絡多樣化,強調貿易為克服當今時代最迫切挑戰的重要方法,透過貿易開放與經濟包容並進,補充國內政策;「再全球化」論點涵蓋了貿易與安全、貿易與包容性、貿易與永續發展三大面向的關係,揭示將經濟整合擴展到更多經濟體,是克服當前國際社會遭遇挑戰之重要工具 [4]。
簡言之,該論點是將近年國際社會面臨之諸多問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再次連結,揭示國際合作重點,而 A4T 是WTO 實現這些重點的最佳工具。
另外,傳統 A4T 多投資於農業和製造業部門,但是鑒於目前服務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之重要性與日俱增,其不僅創造超過 3 分之 2 的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更是大多數新就業機會的來源,特別是對女性和年輕勞工而言;同時,服務貿易亦已成為成長策略的關鍵要素。因此,WTO 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 2024 年,共同啟動「服務貿易促進發展」(Trade in Services for Development Initiative)倡議,將服務貿易納入 A4T 中,協助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服務出口多樣化 [5]。
(二)2025 年A4T 的推動重點
2025 年 A4T 之重點仍將延續過去 2 年,以協助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發展基礎建設、農業,並促進其數位轉型,以及在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性議題上提供協助等為主軸,同時加強促進其服務貿易多樣化等。然國際社會最大的挑戰在於,需要強化資金、技術援助、政策支持和市場進入等多方面的協調和努力,才能克服這些挑戰,實現永續性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簡要說明如下:
1. 資金協調
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獲得 A4T 資金方面存在差距;申請和分配 A4T 資金的程序繁複,需要大量的文件和審查,使得需要援助的國家難以及時獲得資金;資金分配和使用過程缺乏透明度和公開資訊,使監督和評估變得困難,且資金分配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使得援助資金或被用於政治目的,而非針對經濟發展。
然而,促進國際援助,資金協調是一個複雜但重要的課題,亟需透過多邊合作與協調,方得確保資金分配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時,也需要國家之間直接進行合作,根據夥伴國家的具體需求,量身定制援助計畫,確保資金能夠有效使用。並且,也需要私部門參與,因此各國政府必須鼓勵民間參與國際援助,透過公私合作模式,增加資金來源並提升援助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更重要的是,須建立透明的資金使用和監督機制,確保每一筆援助資金都能夠被有效追蹤和評估,防止腐敗和浪費。最後,亦需提供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幫助夥伴國提高自身的管理和執行能力,確保援助資金能夠發揮最大效益,真正用於改善其經濟和社會發展。
2. 技術援助和數位轉型
夥伴國的政策和因素,可能會對捐助國協助提高其貿易技術和數位轉型造成阻礙,例如採取高關稅和保護主義政策,以保護本地產業,可能限制外國技術和投資的進入;當地複雜的規章和行政程序,可能增加外國企業進入市場的成本和時間,從而減少技術轉移和合作的機會; 當地基礎設施薄弱,如電力供應不穩定、網路連接不足,嚴重影響數位轉型的進程;缺乏高品質的教育和技能培訓系統,限制當地人才的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從而影響貿易技術的提升; 政治不穩定和經濟政策的變動,可能使外國投資者感到不安,減少對技術轉移和合作的興趣等。
夥伴國技術和能力提升有助於國家永續發展,更有助於多邊貿易體系發展,因此 A4T 將繼續提供技術援助和能力提升,幫助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提高貿易能力,開發貿易策略, 有效參與全球貿易。同時,數位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A4T 勢必更加深對夥伴國家發展數位轉型之支持,提高其數位技能,並且促進數位經濟的發展。
3. 因應氣候變遷與促進環境永續
在協助夥伴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和促進環境永續性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文化和社會差異引發誤會和衝突,例如夥伴國可能更關注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但捐助國可能更強調環境永續性,導致在合作中出現衝突,具體如當開發中國家迫切需要增加 GDP 和創造就業機會時,捐助國強調減少碳排放,可能會被視為是妨礙經濟發展的行為;夥伴國深厚的傳統農業和生活方式,可能與現代環境保護技術和政策產生衝突,如一些部落社區可能依賴燒荒耕作,但捐助國推動的現代耕作技術可能不被接受;夥伴國決策傳統由領袖或長老會議決定,這種決策過程可能與捐助國推動的民主或社區參與模式不一致,如某些計畫需要社區所有成員的參與,但在夥伴國的傳統社會結構中,決策權多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導致計畫推行困難;跨文化交流亦可能因為溝通風格不同導致誤解和不信任,例如西方國家相對直言不諱的風格,可能難以被亞洲文化傾向於委婉和間接表達方式所接受,導致在會議和談判中出現誤解;宗教和文化信仰不同,
導致某些環境保護措施可能與當地傳統作法有所抵觸,具體如某些植物或動物被當地視為神聖,不允許被砍伐或狩獵,而捐助國推動的保護區規劃無法被當地社區接受等。
隨著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共同挑戰,A4T 將更加注重支持夥伴國在環境永續性和氣候變遷適應方面的努力,包括支持清潔能源轉型、提高能源效率和促進永續發展,即使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已簽署退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之行政命令,可能對全球氣候行動力量有所削弱,導致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合作變得更加困難,但是也不會影響WTO 的既定步調。
4. 促進服務貿易多樣化
由於服務業本身的特徵以及行業的異質性,夥伴國家本身發展服務貿易即有挑戰,包括本身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通信和能源供應,限制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技術水準相對較低,難以與服務業高度發展國家競爭;缺乏專業人才和技術培訓,影響服務貿易的提升;法規和政策不夠健全,缺乏支持服務貿易多樣化的政策體系;高度發展國家的市場進入限制嚴格, 難以進入該市場;財政資源有限,難以投入到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多樣化中,而其中最大的挑戰是減少夥伴國的服務貿易進入障礙。
目前國際社會在推動服務貿易協定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障礙,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社會充斥高度保護主義盛行氛圍下,許多國家在某些服務領域採取保護主義政策,限制外國服務提供者的市場進入;再加上,各國服務貿易規範和法規差異大,欲達成協議和一致性有其困難度;同時,部分國家對跨境數據流和數位貿易設置了限制,影響服務貿易的發展。
因此,要促進開發中國家服務貿易多樣化,捐助國可以投資於教育和技能培訓,特別是在資訊技術、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等高增值領域,提高勞動競爭力;並且建設和升級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礎設施,確保服務業能夠高效運作並連接全球市場;同時,協助制定有利的政策和法規,吸引外人投資,促進技術轉移和管理經驗的引進;以及協助建立透明和有效的法律和監管框架,確保市場運作的公平性和可預測性,減少貪腐和行政障礙;支持創新和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提供資金、技術和市場支持,鼓勵新興服務業的發展,例如資訊技術服務(軟體開發、雲計算、數據分析和網絡安全等)、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產業、教育培訓服務、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環保和永續發展服務;最後,促進區域和國際合作,參與區域和國際貿易協定,擴大市場進入,並利用 A4T 計畫獲取資金和技術支持。
三、川普 2.0 的貿易援助政策重點為何 ?
又是否會對國際援助造成影響 ?
川普於 2025 年 1 月 20 日上台,立即下令暫停大部分對外援助計畫。此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而該凍結行動,是否會嚴重影響全球的衛生援助、發展援助和軍事援助?
(一)美國傳統對外援助立場
綜觀過去美國對外援助的基本立場是,幫助非民主國家從社會主義轉向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民主國家,因此主要做法是透過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發展援助和軍事援助,促進全球和平、安全和繁榮,涵蓋衛生、教育、糧食安全等多項領域。
從川普第一屆擔任總統時的對外援助政策來看,其基本精神與歷任美國政府傳統思維大同小異,核心思維是透過讓各國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結束對外援的依賴;政策重點則主要集中在「美國優先」原則上;川普這次再度上任,也是優先考慮美國的利益,並針對援助計畫進行嚴格審查和限制。因此,其一上任即發布暫停對外援助命令,先就大部分對外援助計畫進行全面審查,確保援助的效率和符合美國的外交政策,但是緊急糧食計畫及對以色列和埃及的軍事援助除外。其次,其規劃減少對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的發展援助,並將資源集中在國內經濟發展和安全上。同時,強調經濟民族主義,推動公平貿易,並對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歐盟等調高關稅 [6]。
(二)過去美國推動 A4T 計畫成果
2001 年至 2022 年間,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在 110 多個國家,提供達 98 億美元的支援;具體做法是以提供技術援助為主,協助開發中國家和轉型國家加入或遵守WTO 規則,並為其提供技術援助,以增強其貿易競爭力,內容包括:談判區域貿易協定、取消貿易補貼或價格管制、鼓勵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商業支援服務和資訊、改革政府採購與海關程序、促進技術轉移、消除技術障礙、培養勞工競爭力、促進貿易融資、協助促進和設計財政及貨幣政策、消費者保護、反壟斷和健全商業法規政策、發展基礎設施、設計環境標準與技術等 [7]。
由上觀之,美國大部分的對外援助,皆是明確尋求推動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提供資金,例如僅在全球衛生捐助上,2021 年就超過 140 億美元;同時,美國也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 ADB)的最大股東之一;另外,其也是世界上一些最貧窮和最脆弱國家的主要捐助者,特別是在非洲、中東和南亞 8。雖然就援助總額而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官方捐助國;但是如以援助支出與收入相比, 其可說是最不慷慨的捐助國之一,其 ODA 占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僅0.24%9,距離 OECD 設定的 0.7% 目標尚有一段距離。
(三)川普 2.0 的作為
政治運作的更迭變化,導致美國對外援助政策方向之轉變。2024 年 9 月,眾議院共和黨議員即尋求將政府的發展援助相關預算進行削減,包括 USAID、美國開發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 DFC)、以及美國對國際組織和國際金融機構的捐款等,川普再度當選更使此轉變更加勢不可逆。直言之,在川普 2.0 時代下,美國的對外援助將變得更加保守;同時,川普的回歸也可能在對外援助上採取「交易」的方式,尤其是將其納入「對中」政策的思考範圍中,明確尋求利用援助來獲取政治和經濟讓步,而這種思維不僅對中國的援助本身,亦適用於對其他國家之援助。
2025 年 1 月 20 日川普正式上任,其再度入主白宮後,即於 2 月份關閉 USAID,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援助機關遭到「處理」之後,緊接而來的勢必為就貿易援助政策進行修正。而不管其修正或調整幅度之大小,都會對於 A4T 造成影響,包含:1. 政策目標差異減損 A4T 初衷:川普的貿易政策主要集中在保護美國本土產業,透過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減少貿易逆差,而 A4T 計畫旨在幫助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提升其貿易能力和基礎設施,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2. 對全球貿易環境造成影響: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影響國際貿易流動,這與 A4T 計畫目標相悖;3. 援助資金的分配: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可能影響美國對 A4T 計畫的資金支持,若美國將更多資金投入到國內產業保護,可能會減少對開發中國家的貿易援助。
整體來說,川普 2.0 的貿易政策對WTO 的 A4T 計畫產生負面影響,削弱其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努力。而其關閉 USAID,對 A4T 計畫造成顯著的衝擊,川普政府大幅削減USAID 的預算,並暫停了許多援助計畫,直接影響了開發中國家獲得的貿易援助資金,削弱了這些國家提升貿易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努力;同時導致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特別是對那些依賴美國援助的國家;並且,也將削弱美國在國際多邊合作中的角色,特別是在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和世界銀行等機構中的影響力,進一步影響 A4T 計畫的資金和支持。總的來說,川普對 USAID 的政策變動對WTO 的 A4T 計畫產生了負面影響,弱化了全球貿易援助的效果和開發中國家的貿易能力。
(四)川普 2.0 對國際援助的影響與我國因應之道
基於前述,川普再度上台已經對美國本身的對外援助政策造成顯著影響,然是否會進一步對國際援助領域造成什麼影響? 在川普的主導下,各國保護主義持續並且更加深化,是否有主要援助大國會效法川普的作法,改變其對外援助政策或方向尚不得而知。但是川普一上台即發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之作法,確實對於國際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行動,造成顯著的衝擊;該協定是一個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協議,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遏制全球變暖,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之一,其退出意味著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變得更加困難,同時,也壞了國際合作,並且減少全球氣候變遷計畫的資金支持,甚而影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而USAID 遭到關閉,預算遭到削減,未來或有可能遭到整併,此恐將對有與 USAID 合作的國家及援助機構造成衝擊。
為應對川普政策之修正,建議我國強化多邊合作,積極參與WTO 和其他國際經貿組織, 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的合作,推動有利於我國的國際規範和合作協議;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 透過該政策深化與東南亞國家在經貿、產業、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創造更多貿易機會;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強對本土產業的支持,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多元化市場,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分散貿易風險;加強貿易援助,持續推動貿易援助計畫,幫助開發中國家提升貿易能力,這不僅有助於全球經濟發展,也能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和影響力。
四、臺灣響應 WTO 貿易援助推動之未來方向建議
綜上所述,預估短期內,A4T 的未來發展方向仍將集中在應對氣候變遷、數位轉型、基礎設施建設、區域整合、技術援助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同時將更關注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服務貿易多樣化發展。為回應上述發展,建議我國採取策略包含如下:
(一)提升技術合作
財 團 法 人 國 際 合 作 發 展 基 金 會(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TaiwanICDF)的駐外技術團積極參與開發中國家的技術培訓和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貿易發展。具體如提供各種技術培訓,包括農業、園藝、水產養殖、畜牧、產品加工、資訊技術和職業訓練等,提升當地的技術水準和就業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參與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 如道路、橋梁、灌溉系統和公共設施等,這些計畫有助於改善當地的生活條件,促進貿易和經濟活動;提供產業輔導和顧問諮詢,幫助當地企業提升競爭力;參與多邊合作,如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 (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 GCTF))等平臺,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分享專業知識和經驗,以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同時也促進開發中國家的發展。
(二)加強國際合作
持續與國際組織和國家合作,共同推動 A4T 計畫,幫助夥伴國更融入多邊貿易體系。具體如參與由WTO、OECD 等國際組織舉辦的 A4T 相關研討會和論壇,分享經驗並學習其他國家的成功案例;與其他國家建立雙邊或多邊合作關係,共同推動 A4T 計畫,例如與東南亞國家合作,提供技術援助和資金支持,幫助這些國家提升貿易能力和基礎設施;透過駐外技術團提供技術援助和培訓,幫助開發中國家提升技術水準和貿易能力;促進公私部門合作,共同參與 A4T 計畫,例如與國際企業合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提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能力;提供資金支持,如透過國合會等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幫助開發中國家實施 A4T 計畫,這些資金可以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幫助我國在推動 A4T 計畫中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全球經濟的永續發展。
(三)聚焦氣候變遷和降低貧窮問題
持續聚焦於新冠肺炎疫後復甦、因應氣候變遷、減緩貧窮與不均、婦女賦權及能力建構等,在氣候變遷方面,推動綠色貿易,支持開發中國家採用環保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例如提供太陽能、風能等技術援助,幫助這些國家轉型為低碳經濟;參與並資助氣候適應計畫,如防洪設施、抗旱技術和農業氣候適應技術,提升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支持開發中國家建設環保基礎設施,如污水處理廠、廢棄物管理系統等,改善環境質量,促進永續發展。
另在降低貧窮方面,透過國合會駐外技術團提供技術培訓和教育,提升當地居民的技能和就業能力,從而減少貧困;支持小型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開發中國家的小型企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經濟活力;推動農業技術轉移和現代化,提升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農村貧困。
(四)拓展援助範圍
持續拓展國際發展合作範圍,例如數位轉型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協助發展數位經濟,推動電子商務和數位服務;綠色科技與可再生能源支援潔淨能源項目,如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能,提供環境保護技術和知識;農業科技與食品安全方面,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食品安全,支援永續農業發展,推動環保農業實踐;醫療衛生與公共健康方面,提供醫療技術和設備,幫助改善夥伴國家的醫療條件,支援公共衛生計畫,預防和控制傳染病蔓延;推動創新和創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與國際創業者合作, 共享經驗和資源,提升全球創業氛圍;深化教育資源和技能培訓之提供,提升夥伴國家人才素質和競爭力,並支援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教育公平和知識普及;積極參與服務業 A4T 倡議並於我國對外援助計畫中增加比重,善用國內 IT 企業界力量,規劃技術轉移或能力建構課程。
(五)擴大私部門參與
由於目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高,各國積極推動私部門加入 A4T 計畫,以補充資金缺口。建議我國亦持續建構公私部門合作模式,透過一系列措施,吸引與激勵企業參與 A4T 計畫,包括提供財政獎勵,對參與環境永續計畫企業提供稅收減免,或是補助和資助,支持企業參與貿易技術訓練和數位轉型;提升企業意識和知識,透過由政府或產業公會舉辦培訓班、工作坊和研討會,使企業瞭解參與全球貿易援助和永續發展的好處和方法,或是提高企業運用國合會官網利用率,幫助企業瞭解計畫資訊並參與。
同時,如前所述,促進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國際組織、外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合作,推動共同計畫,分享資源和經驗,或是促進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展會和活動,拓展國際市場,掌握最新的貿易和技術趨勢;加強技術支持,推動企業技術轉移,支持創新孵化器和加速器,幫助企業開發和推廣綠色技術和永續產品;增強政策支持,制定有利於企業參與 A4T 和永續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提供法律保障,並簡化企業申請相關資助和參與計畫的行政手續,提高效率。最後,持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鼓勵企業將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納入經營策略及日常運營中;加強公眾宣傳和教育,透過媒體和社會宣傳,提升公眾對企業參與永續發展和 A4T 的認識與支持。
(六)A4T 計畫與經貿外交及榮邦計畫相結合
政府持續積極推動經貿外交及榮邦計畫,藉由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推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並且致力於吸引外國投資,協助國內企業布局全球市場,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加強與邦交國及理念相近國家的經貿合作,推動半導體、ICT 產業等優勢產業的輸出。榮邦計畫的核心價值,是以「數位」、「健康」、「綠色」與「韌性」四大價值為發展主軸,推動「八大旗艦計畫」,包括半導體韌性供應鏈、AI 高科技產業等,旨在結合我國產業與全球合作,促進友邦經濟發展;並且促進人才培育與技術交流,深化我國與友邦及友好國家的關係,提升全球供應鏈中的領導地位。
在此政策基礎下,建議可與 A4T 計畫相連結並相互呼應,包括強化貿易能力建設,榮邦計畫強調技術、資金和人才的培育,這與 A4T 計畫的目標一致,由於 A4T 計畫旨在幫助開發中國家提升貿易能力和基礎設施,因此我國可以透過榮邦計畫提供技術援助和培訓,支持這些國家的貿易發展;其次,推動產業合作,榮邦計畫中的半導體和 AI 高科技產業合作項目,可以與 A4T 計畫中的生產能力建設相結合,我國可與開發中國家合作,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提升這些國家的出口能力;第三,促進基礎設施建設,A4T 計畫包括貿易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港口和電信網絡,我國可以利用榮邦計畫中的資源,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促進開發中國家的貿易流動;最後,促進多邊合作與資金支持。同時,我國可以透過經貿外交,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推動 A4T 計畫的實施,此不僅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能促進全球經濟的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1 WTO, OECD(2024), Global Review of Aid for Trade 2024. 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evel_e/a4t_e/global_review24_e/global_review24_e.htm
2 WTO, OECD(2024), Global Review of Aid for Trade 2024. 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evel_e/a4t_e/global_review24_e/global_review24_e.htm
3 Ibid.
4 WTO(2023), WORLD TRADE REPORT 2023. 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booksp_e/wtr23_e/wtr23_e.pdf
5 WTO, World Bank launch Trade in Services for Development Initiative at Public Forum, 11 September 2024. 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24_e/devel_11sep24_e.htm
6 USAID, Trade Capacity Building/Aid for Trade.
https://www.usaid.gov/economic-growth-and-trade/trade-capacity-building-aid-trade
7 Ibid.
8 Cameron Hill, Trump 2.0?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aid, 18 October 2023. https://devpolicy.org/trump-2-0- potential-implications-for-global-aid-20231018/
9 UNECE, Foreign aid given as a share of national income.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foreign-aid-given-as- a-share-of-national-income-net
- Update: 2025/03/28
- Hits: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