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言》科技創新浪潮下的國際援助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在今(2023)年 3 月發表了《科學、技術與創新展望 2023》報告(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Outlook 2023),指出新冠疫情提醒人們,科技創新政策對於建立韌性和調適衝擊至關重要, 也是永續轉型的關鍵推動力。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球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研發出快篩 試劑、疫苗等,讓全球各國能夠對疫情的蔓延做出應對,可歸功於過去數年來,各國政府在 科技創新政策上的投入。而在後疫情時代,更需要透過科技創新的力量,讓各國的經濟走出疫情的低谷,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將今年舉行的 STI 論壇主題訂為「科學、技術與創新加速COVID-19 疫後復甦與全面性落實 2030 永續發展議程」,論壇中除針對如何透過 STI 來加速永續發展目標的落實外,也發表了《全球永續發展報告》(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對於國際援助工作來說更顯重要,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疫情對他們經濟衝擊更劇,因此,若能善用科技創新工具,將能夠更有效率的協助這些國家從疫情中復甦並進一步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達成,因此,本期的《當季專論》以〈從聯合國 2023 STI 論壇談國際援助〉為主題,分就聯合國 STI 論壇、日本及韓國的 STI ODA 策略、企業 STI 工具在國際援助的運用,以及我國國際援助發展計畫結合 STI 具體成效等面向進行剖析。
而在本期的《焦點企劃》,則以〈透過 STI 加速疫後復甦與國際援助〉為題,訪問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及國泰醫院資訊部部長曾景平,訪談中黃勝雄董事長以豐富的專業及長期參與國際事務經驗分析,認為國際社會若要寄望科學的解決方案和轉型,此時發展 STI 比過往任何時候都更形重要,而曾景平部長則是以國泰醫院參與國合會巴拉圭醫療資訊系統計畫的經驗,與讀者分享 STI 工具如何在援外計畫中落實。
隨著科技的高度發展,國際援助工作能夠運用的工具也日益多元,臺灣自 1959 年展開對外援助工作以來,援助的專業與技術也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地將新科技例如:衛星遙測、智慧農業、空拍機、遠距教學等融入援助計畫中,因此,希望透過本期文章,讓讀者認識目前國際間STI 發展的新趨勢外,也期待藉由他山之石,為我國援外工作在 STI 工具的運用上提供不同面向的思維。
當期論文摘要
翻轉臺灣科研範型,加速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趙家緯,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距離《2030 永續發展議程》僅剩 7 年,然而歷經疫情、通膨、戰爭等多重危機後,諸多永續發展目標進程已見落後,因此善用科技創新,更為關鍵。聯合國相關組織與國際科研社群於此時發表旗艦報告,提出擴大 SDG 相關研發支出、藉由能力建構發揮數位化之綜效、強化「科學- 政策- 社會」對話平台、任務導向(mission-led)科研機制等建言。臺灣永續、科研與國際發展主管機關,應參考前述建言,從研擬「科學,技術和創新促進永續發展目標路徑圖」、建立國內 SDG「科學 - 政策- 社會」平台、強化 SDG 相關科研議題策略性支持、共同推動大型永續科學國際合作計畫四大面向,翻轉臺灣科研典範,以加速 SDGs 之實踐。
日韓推動 STI ODA 的做法對我國之啟發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 及RTA 中心分析師)
加速科學、技術與創新(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TI)是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關鍵;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是各國協助開發中國家實踐 SDGs 的主要方法。COVID-19 疫情之後,透過STI 實現經濟復甦與永續發展更成為國際社會注目的焦點。目前日韓皆積極以科學技術領域的實力做為 ODA 核心手段之一,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數位轉型;日本起步相對較早,韓國則是近年開始推動;兩國皆注重協助建立基礎設施,惟日本關注於大型工程建設,韓國則聚焦於協助發展「數位政府」之制度建立,並著眼於中小企業技術商業化。日韓的做法與策略或可對我國持續擴展 ODA 計畫之規劃有所啟迪。
從企業角度探討 STI 工具在國際援助的運用 - 以再生能源應用為例
(蔡知達,泓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長)
於 2015 年聯合國發展高峰 會,所發佈 的《2030 永續發展議 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除包括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 17 項目標(goals)及 169 項細項目標(targets), 並以科學、技術、創新(sci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I)為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作法,以解決人類永續發展所面臨問題。本文以再生能源微電網應用為主軸,透過 STI 的作法進行案例介紹說明,以作為國際援助運用參考。
STI 下的臺灣對外援助:國合會的經驗與成效
(顏銘宏,國合會技術合作處處長;王雲平,國合會技術合作處副處長; 葉昱嫻,國合會技術合作處組長;張耕華,國合會技術合作處管理師;張雯琪,國合會技術合作處助理管理師)
我國援外計畫強調導入臺灣比較優勢技術能力,因應夥伴國需求解決發展問題,國合會在援外合作導入 STI 架構,提倡學術界及產業界之共同研究,並透過高等教育獎學金,厚植友邦的科學研究人才;另以共同研究基礎,發展具實用性、問題解決導向且能在地執行之應用技 術;最終協助受援國進行產業轉型及商業模式創新。
綜整我國結合 STI 援外經驗,未來可持續營造一個公私部門共同參與之國際合作平台,強化夥伴關係及資源整合,鼓勵私部門加入國際合作,將臺灣民間成熟的應用科技及創新商業模式導入援助事務;並與理念相近國家與機構共同協助夥伴國在地人才培育,打造「在地問題, 在地解決」之模式,輔導夥伴國進行數位、科技轉型,擴大臺灣國際參與之價值及影響力。
- 更新日期: 2023/09/28
- 點閱次數: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