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蔬果「食」在薩爾瓦多
|
文.圖/駐薩爾瓦多技術團 翁振源 |
|
所謂吃飯皇帝大,「食」是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農業之所以重要在於不論人們再怎麼貧苦,最終還是得解決最基本「食」的問題。 尤其在全世界糧食缺乏的情況下,更凸顯「食」的重要。
身在異鄉,自然會懷念家鄉的味道,偶爾自己炒炒家鄉菜懷念一下媽媽的味道,也跟當地好朋友分享。其實,薩爾瓦多民眾對於中式飲食並不陌生,在這一條街上約有4到5家中國餐廳,全國就將近50家,而中式食材在超市也都買得到。可是,要怎麼煮呢?在逛市場買東西時偶爾跟婆婆媽媽聊起,才知道大部分民眾都會到中國餐廳用餐,卻不知道該怎麼烹調中式菜餚,因此更不用說到超市買中式食材了!
也許是各國飲食習慣不一樣,以高麗菜、青花菜、花椰菜為例,當地多以做生菜沙拉、泡菜為主,或做川燙、搭配牛骨湯等。泡菜搭配紅蘿蔔、洋蔥、辣椒製作,再和有薩爾瓦多最著名的主食「撲撲薩(Pupusa)」(玉米餅裡面包起司、紅豆或豬肉餡)一起吃。此外,當地比較特別的是除一般常見以瓦斯烹煮外,中上階級住家房子內均以電爐配上煎盤為主,若用在炒菜上火侯便嫌不足,烹調所需時間也較長。
示範蔬食 抓住當地人的胃
|
技術團為了推廣作物並擴大行銷,在本年十月配合世界糧食日,與我駐薩爾瓦多大使館、薩國農牧部農產行銷司、薩國中央農試所合作舉辦「台灣蔬果試吃品嚐會」,由中式餐廳廚師、本團技師及役男進行現場烹飪教學:炒飯、韭菜水餃、炒高麗菜、炒大白菜、炸茄子及蔥蛋餅等,同時也展示本團役男與中央農試所食品實驗室合作開發之蔬果加工品:木瓜牛奶、楊桃蜜餞、木瓜蜜餞、芭樂蜜餞、楊桃汁、芭樂汁、木瓜果醬等。此外,更邀請本團推廣戶攜帶農產品至現場販售,多樣化產品除本團推廣的木瓜、青蔥、長茄、小玉西瓜以外,更包含具台灣特色之蘭花、竹工藝品等。
最初的想法是透過試吃菜餚及學習烹調方式來加強民眾對台灣蔬果的認知,進而提升本團推廣農產品之消費;同時,也希望藉由試吃提供本團推廣戶與民眾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進一步呈現技術團透過技術合作方式輔導薩國農產品自給自足以替代進口,提升本團國內外知名度。當日,試吃品嚐會也榮幸邀請到我駐薩爾瓦多廖大使世傑夫婦、薩國農牧部長、薩農牧部農產行銷司司長、中央農試所所長與會,現場亦超過500人次以上的民眾慕名前來參加,並有薩國各大平面及電子媒體前來報導。這次試吃會的成功是一次成功的行銷出擊!!
活動學習 再成長
|
另外值得一提的,活動宣傳期間技術團役男受邀上薩國電視媒體宣傳,表演現場炒菜及展示加工品,除了是自己第一次上節目接受專訪,也是讓役男能有舞台來展現工作成果。在中央農試所與食品實驗室人員工作的役男,在不到一年間皆迅速成長。從不太會講西語,到現在能獨立和當地人民溝通討論,共同開發新產品。此外,規劃研發期程,並與技師們討論,從西語能力、原料準備、開發設備、製程測試、量產、包裝、市場銷售、農民訓練,都能逐一完成目標,證明環境會使人茁壯,這也是令人欣慰的一項結果!
側記
自今2009年4月我抵達薩爾瓦多起,薩爾瓦多技術團的行銷計畫的重點即在協助農民與超市合作,並拓展技術團所行銷推廣之新興作物如小玉西瓜、高麗菜、大白菜、青蔥等,冀望透過種苗、資材貸款、技術輔導推廣至食品加工、市場行銷進行一元化輔導;讓農民從小農變大農,區域性整合農民組織,學習台灣以產銷班模式進行蔬果計畫生產、集貨分級、改善包裝方式,並建立農民與技術團合作品牌,如此共同運銷方能降低資材及運輸成本,亦可凝聚農民向心力,並再直銷超市、餐廳、批發市場等,將大幅提高農民中間利潤,改善農村生活。
|
目前技術團已協助當地San Martin地區、Nejapa地區五月二日合作社及Chalatenango地區Fruchapa合作社與超市簽訂契約,將農民產品如「台農一號」木瓜、青蔥等行銷至薩國各大超市。而本團推廣的小玉西瓜亦成功銷售於薩國當地連鎖超市如Wal-Mart超市、Super-Selecto超市、Hiper-Europa超市等。未來更規劃透過媒體宣傳、文物宣傳、參加國內外農展、試吃品嚐會等各種行銷方法,盼提升技術團之能見度及當地民眾對台灣蔬果品牌認同感,進而拓展市場通路。
- Update: 2022/05/18
- Hits: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