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相遇在尼加拉瓜及宏都拉斯 -98年度駐外技術人員「優異計畫觀摩體驗營」

相遇在尼加拉瓜及宏都拉斯
-98年度駐外技術人員「優異計畫觀摩體驗營」

文 ˙圖/行政管理處 溫璽臻

▲駐外技術人員的訓練課程今年嘗試移師至駐地舉行。

  國合會在全球28個國家共派駐33個技術及醫療團,229位農藝、園藝、水產養殖、畜牧、資訊、醫療等各類專家,他們是國合會最重要的資產,因為他們是站在第一線實際執行國際合作計畫、幫助駐在國人民改善生活最直接的推手,而他們也是我們在訓練資源上最願意投資的一群。

  過去駐外技術人員的訓練課程,以返台學習台灣經驗為基礎,今年則嘗試在6月1日至11日間將訓練課程移師至駐地舉行,辦理農藝與園藝主題各1班,共召訓15個技術團29位專家技師,直接前往目前計畫績效表現最優異的駐尼加拉瓜及宏都拉斯技術團觀摩學習。

妙手回春 幫助合作社轉虧為盈

▲駐尼加拉瓜團徐詠勝技師向參訓學員說明INTA-CNIAB首都園藝計畫自營農場各項蔬果之栽培與包裝販售情形。

  駐尼加拉瓜技術團以善於「整合計畫目標創造多贏格局」、「凝聚外部資源擴大計畫經濟規模」、及「深耕農民組訓協助債務償還」等著稱,最著名的案例是配合尼國政府零飢餓計畫增加稻米生產以減少進口依賴;進行合作社健康診斷,開出企業化體系經營、完成財務規劃等良方,4年間妙手回春,協助當地Omar Torrijos合作社農場順利償還近80萬美元的債務,後又順利協助Augusto C.Sandino合作社農場償還15萬美元債務,解決合作社的財務危機,並進行商業稻穀產銷和財務控管,進而協助該合作社向尼國鄉村信貸基金申請24萬美元興建倉庫、烘乾機作業等。一次又一次地複製成功輔導案例,更自然而然地引起其他合作社主動向該技術團求助,技術團在當地名聲不脛而走。

  另外,響應尼國政府零飢餓計畫,增加稻米生產減少進口,技術團配合我國外交部「糧食生產應變計畫」,由技術團負責進行擴大生產水稻原原種、原種稻種,進而輔導合作社農場轉型,從生產商業稻穀改為生產優良稻種,提高合作社稻穀生產層次,使合作社獲得更多的利潤;此外,配合尼國農牧部加強宣導鼓勵稻農多使用優良合格稻種,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產量,以達成本年度全國合格優良稻種使用量,佔全國稻種使用量25%之目標,而技術團目前所繁殖生產之水稻原原種和原種稻種量,供採種田種植生產優良稻種,即可供應尼加拉瓜60%的水稻田種植

市場嗅覺靈敏 為農民創造財富

▲駐宏都拉斯技術團官俊位專家向參訓學員講解屠宰場之運作實況。

  而駐宏都拉斯技術團同樣善於「整合計畫目標創造多贏格局」,同時市場嗅覺靈敏,資源火力集中,已成功發展番石榴、吳郭魚、豬肉等成為該團之明星產品。以吳郭魚為例,駐宏都拉斯技術團已協助宏國建立吳郭魚箱網產業基礎,且協助最大新鮮魚排外銷廠商Saint Peter Fish以吳郭魚箱網養殖模式為基礎擴張箱網養殖規模,目前該公司已發展為中美洲最大規模之吳郭魚新鮮魚排外銷公司,不僅提供1,500個就業機會,更為宏國每年創造超過5千萬美元以上的外匯。同時技術團也致力於改善當地漁民生計並宣傳健康飲食的理念,該團是本會在中美洲第一個嘗試與國際組織FFP(Food for the Poor)合作成功的團隊,由FFP提供建廠與設備投資資金約30萬美元、結合我方提供技術指導與管理的模式,每月生產紅色吳郭魚約可達12,000磅,每日可提供800位貧童的部分營養午餐。

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 有效傳承關鍵知識

  由於這次授課講師由兩團的團長、專家和技師擔任,在第一天都以該團多年累積計畫執行的智慧結晶搭配國際合作計畫的執行方法論,做為理論面授課內容,第2、3天則結合多年耕耘成功計畫,做為讓學員「眼見為憑」實地觀摩訪問、驗證理論之實務案例,無論在教室或田間觀摩,大家提問交流踴躍,欲罷不能。來自駐史瓦濟蘭技術團王俊富技師說:「這一次訓練所感受到的衝擊與震撼更加地強烈…此種訓練模式有效地達到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的功效,加速各團之間進行計畫的交流與學習,從中增加計畫執行的深度與廣度,並且透過專業講師所提供的建議,讓計畫的執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課程很貼心的在第一天進行理論、概念與方法的講解,於第二、三天進行實地參訪,讓所學到的東西實地進行驗證加深印象,最後一天進行內化吸收,針對自己所執行的計畫的問題進行探討與改進。」而駐貝里斯技術團鄭坤木技師在課後也表示:「本次訓練是由表現優異的同仁來講授計畫規劃及執行方法,所以上起課來頗有同理心,同樣都是在技術團服務,也能了解彼此可能會遇上的問題及困難,學習如何實際去找到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重拾 最初的熱忱及執著

▲在這片土地上懷抱著一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單純的想法,取得當地人的信任。

   駐尼加拉瓜技術團王增瑞團長在帶領學員觀摩Omar合作社時,也指出他的「發跡地」就是該合作社的小小辦公室大約1坪大小的辦公座位,當初接到要協助合作社償還80萬美金債務的不可能任務時,他還是一位技師,懷抱著一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單純的想法,為了取得當地人的信任,4年來都駐點在Omar合作社,與該合作社所有社員不斷溝通開會,最後說服當地人接受了技術團開立的良方,一步一腳印地協助完成了債務清償工作,也獲得當地人真誠的感謝。而駐宏都拉斯技術團黃天行團長則在課程中以自我檢視與信念確立開場,秉持「技術團的工作是屬於良心的工作」理念,已有26年駐外經驗的黃團長以自身多元的專業背景,加上在技術團的心路歷程、人生規劃分享,期許團員以駐外工作為志,更能利人利己,講課講到聲音沙啞,也正說明他的苦口婆心,令人感動。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張耕華技師在課後心得中寫到:「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活動,不只在專業上受益,也找回了當初執意參與國際合作工作時所抱持的熱誠與衝勁。」

不只是感動 更需要行動

▲駐宏團洪訢睿技師在首都Tegucigalpa之La Colonia超市向學員講解木瓜之銷售情形。

  在課程的最後一天所有參訓團員針對受訓所學,回頭檢視自己計畫,進行問題分析,並提出因應對策及行動計畫,而一個訓練課程是否真的有效。駐海地技術團張世政技師說:「返回駐地尚須配合當地環境進行調整,…,但在磨合的過程中不能缺少對工作熱忱,和知易行難的行動力…」。除在課程期間全心投入學習獲得知識啟發外,更重要的在於回到工作崗位後的實際行動,我們更與參訓團員相約在5個月後,共同檢視行動計畫的執行成果,希望這次的訓練能更夠真正在各地計畫開花結果,為國合會創造更多的優異計畫,幫助各合作國家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感謝:這次訓練課程,我們首先要感謝駐尼加拉瓜及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的支持與協助,參訓團員們用心的學習與熱情的參與,更要感謝駐尼加拉瓜技術團王增瑞團長及駐宏都拉斯技術團黃天行團長所率領的最佳技術團團隊,因為他們無私的傾囊相受與使命必達的全力付出,讓受訓團員賓至如歸,在精神學習上則是一趟滿載而歸的旅程。

  • Update: 2022/05/18
  • Hits:531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