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存大作戰 -瓜地馬拉北碇湖瀕絕種白魚復育成功紀要
![]() -瓜地馬拉北碇湖瀕絕種白魚復育成功紀要 |
文˙圖/駐薩爾瓦多技術團 楊國仟 |
|
白魚(Petenia splendida)為瓜地馬拉北部北碇湖(Lago de Peten)特殊魚種,由於肉質細膩、肉味鮮美,頗受該地區民眾及國內外觀光遊客喜愛,需求量與日遽增,儼然成為北碇湖周邊漁民賴以維生的主要魚種。然而,在該地區漁民長久捕撈及地方政府魚種控管疏忽之下,白魚已亮起絕種危機的警訊。
瓜國漁業局(UNIPESCA)及駐瓜地馬拉技術團為挽救白魚絕種危機,2003年9月共同前往北碇地區勘查設立水產養殖中心地點,選定荒廢十餘年的El Remate水產養殖站做為據點,開發該地區水產養殖事業,並著手白魚人工繁殖的研發工作。技術團協助養殖場地的整建及新池的開設,而該水產養殖中心的成立則為瓜國北部地區水產養殖事業的開發開啟了歷史新頁。
|
同年11月水產養殖中心設立後,即進行白魚種魚的捕撈工作,由於魚種稀少,種魚幾乎一魚難求,歷經半載的捕撈,僅獲得170尾種魚,而達成熟體型者亦僅60尾左右。
白魚種魚體型在40cm至60cm之間,體重在300公克以上,體呈白色,自鰓蓋起至尾部有7道黑班,種魚成熟時下鰓蓋呈現紅色斑紋。捕回之種魚先置於小型水泥池,使其適應水池環境後再放入大型水泥池。每日投餵活吳郭魚苗,每日投餵量為白魚總體重的3%,分早晚兩次投餵,每日換水量為20%。
種魚飼養至次年三月已陸續成熟,解剖腹腔可見成熟黃色卵巢。但依種魚體型不同,卵巢大小差異甚大,大型卵巢約含卵10萬粒,小型卵巢則僅1萬粒左右。同一卵巢中,卵粒大小差異也很大,大卵數量約佔十分之一,依卵巢中大小卵粒的比例推測,白魚應是多次排卵。
種魚配對後,即進行交配動作。首先母魚腹部對著花盆內或空心磚排卵,卵粒附著在交配槽上,公魚隨即對著卵粒排精,交配即完成。體型較大種魚約排卵5000粒,250公克左右小型種魚則排卵數約在1000粒至2000粒左右。卵粒呈黃色,未受精卵成白色。交配完後的種魚仍留在交配槽附近保護受精卵,驅逐接近交配槽的其它種魚,並清除卵粒雜質。
|
卵粒經種魚三天的照顧,魚苗陸續孵出,剛孵出的魚苗仍停留在交配槽內不游動,待腹中卵黃囊消失後才遊出交配槽尋覓食物。此時即用網布將魚苗撈出,放入小型水泥池內,池中每日換水量控制在100%,全天性注水。這一年三月至五月期間計有7尾次母魚排卵受精,由於母魚體型較小,撈出魚苗數量總計僅有3,500尾,平均每尾母魚每次約生產魚苗500尾。
白魚魚苗初期餌料以豐年蝦及吳郭魚魚苗粉末同時投餵。投餵前,在水泥池四角落各放一個飼料框,將豐年蝦及粉末泥置於框內,讓魚苗習於定點攝食,減少餌料的損失,且殘餌也較容易清除。每日投餌量為魚苗體重的10%,每日分早晚兩次投餌,並清除殘餌一次。魚苗經一個月飼養後,平均體重約1公克,此時僅投餵吳郭魚粉泥即可,每日投餵量仍為魚苗體重的10%。再經二個月的飼養,魚苗體重達10-15公克時,即可放流北碇湖,回歸自然。
白魚人工繁殖在技術團團硬體建設及軟體技術的協助下,首度在瓜地馬拉境內研發成功,不但挽救了瓜國特殊魚種瀕臨絕種的危機,更為該國水產養殖事業開啟了新的里程碑。而技術團在瓜國的表現不僅再度受到肯定與讚揚,且使雙方的友誼更加根深蒂固,一切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 Update: 2022/05/18
- Hits: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