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勒比海遇見台灣楊桃乾? ──食品加工計畫成果
|
|
聖文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島上的居民大部份以務農為主,雖然座落在加勒比海,人人稱羨的天堂中,但因為受限於空中交通的問題,這邊的居民大多以自給自足的方式過著如台灣早期60年代的生活。
自給自足外 精緻多樣化選擇
|
但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對食品精緻及多樣化的需求也與時俱進。聖文森技術團自2006年著手開始進行規劃食品加工計畫。由於是當時技術團農園藝計畫的延伸,計畫的開始以農園藝計畫果樹推廣項目進行評估,包括:印度棗、鳳梨及聖女小蕃茄,經過市場及成本分析,只留存印度棗乾為食品加工計畫的第一項推廣品。棗乾產品於2006年2月第一次正式上架聖國最高級的超級市場(Aunt Jobe market),當時並受到當地電視台熱烈報導。
再者聖文森除了香蕉之外,另一種也是幾乎全年可見的水果就是楊桃。很多聖文森人因為不喜歡新鮮楊桃的味道而不吃新鮮楊桃,因此 每到楊桃產季,就有許多楊桃腐爛丟棄。
經由當地調查的結果,技術團推廣的楊桃在聖文森種植的量頗大,除了軟枝(台灣種)的還有硬枝(當地種)的,幾經思考,楊桃乾的做法,要不就是糖量加多,要不就是減低水含量,但這邊很多高齡居民們普遍都有糖尿病的問題,因此在配方設計上,盡量以降低糖的使用量,並減少水含量為主,設計出有別於濕式蜜餞的乾式楊桃乾。
國際馬鈴薯年的聖文森經驗
加勒比海農業發展研究所(Caribbean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itute,CARDI)於2008年的主要重點推展項目為甘薯,於三月底邀請加勒比海區會員國及學術研究機構一起共襄盛舉,除推展各種不同品種之甘薯外,同時也邀請各相關加工戶展示不同種類的加工產品。
技術團曾經以台灣傳統的蜜甘薯給當地人民試吃,但因為產品黏膩,需要另附上叉子及保存上也較不方便,幾經思考,遂以乾式蜜餞方式進行生產,以模仿台灣冬瓜糖的生產方式,產品近似當地一甜點零嘴Fuaji,但仍保有甘薯的口感。以台灣引進之橘色、黃色果肉之甘薯進行加工,此二品種的甘藷營養價值也較高。
食品加工計畫於聖文森已近3年,從第1年許多民眾對於計畫的一無所知,至現今已經有農民自動找上門進行一些生產技術的諮詢;也參加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展覽。截至目前也已開辦過至少六梯次的訓練班,許多家庭主婦已利用教授過的原理,自行在家製作果乾,食品加工的技術可謂深入家庭。
未來加工計畫預期以不斷推陳出新的做法,除了果乾產品外,目前也有果醬及果汁產品,將可為聖國農業多樣化注入新血,同時也藉由訓練班上課之餘,將台灣食品加工產業之現況,較先進的技術、觀念及學理等一併介紹,希望同時也給當地食品加工業者正面的刺激,未來或許外銷市場可期。
|
- Update: 2022/05/17
- Hits: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