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當生存與發展面臨威脅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之道(二)

當生存與發展面臨威脅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之道(二)

文/技術合作處 李志宏
圖/駐吉里巴斯技術團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對生存與發展的威脅,小島型開發中國家倡議合作聯盟喚起國際社會的重視與協助。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之道

  面對發展困境,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用最具體的行動爭取自身的利益並追求發展,最具代表性的行動可追溯至1994年聯合國在巴貝多舉行的第一屆「全球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會議」(Global Conferenc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該次會議共有125個國家參加,其中有46個國家屬於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會議並通過「巴貝多宣言」及「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綱領」(簡稱「巴貝多行動綱領」(Barbados Programe of Action))。「巴貝多宣言」除重申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里約宣言」,並將地球高峰會中的「21世紀議程」轉換為特定的政策、規範及行動,要求國際社會具體落實。該行動綱領對於環境與發展兩者之間的平衡尤其關注,共有14項重點項目,包括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自然與環境災害、廢棄物管理、海岸與海洋資源、淡水、土地、能源、旅遊及生物多樣性、國家機構與行政管理能力、區域機構與技術合作、交通運輸與通訊、科學技術,及人力資源發展等。針對上述議題,「巴貝多宣言」強調小島型開發中國家必須透過國家機構與行政能力、區域機構與技術合作,及國際發展合作等三個層級的政策與行動,以解決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困境,進而協助小島國家永續發展。
  此外,聯合國於2005年在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的首都路易港舉行「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執行成果檢討國際會議」,共有來自51個小島開發中國家的2,000餘名代表共聚一堂,其中包括約25個國家元首與政府領袖。此次會議適逢「巴貝多宣言」(1994)後十年,故又稱為「巴貝多+10」島嶼永續發展會議。除了延續對巴貝多宣言相關議題的關切,因為2004年12月的海嘯重創印度洋小島國家,故會議議題尚包括如何防禦海嘯等天然災害、建立海嘯合作預警機制、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國際發展趨勢,關切文化、醫療、貿易、反恐及人口結構等議題。綜合「巴貝多行動綱領」及「巴貝多+10」所關切的議題,小島型開發中國家追求永續發展之道包括:爭取國際社會給予能力建構之援助、建立沿海區域及專屬經濟海域之漁業資源管理機制、有效減少並防止廢棄物汙染、推廣旅遊並保護小島特有文化、建立天然災害預警及風險管理機制、強化南南合作,及與國際社會發展夥伴關係等。援助策略 切符小島型開發國家之發展議題
鑒於我國目前的邦交國中約有半數皆屬於小島型的開發中國家,且均為小島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之會員國,在配合千禧年「全球合作促進發展」目標之前提下,我國對友邦所提供的政府開發援助中,有半數係針對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所進行之援助,因此,如何思索對小島型友邦的援助新策略以切合這些國家的需求,除了有助於鞏固邦交國,更進一步地顯示我國努力達成千禧年「全球合作促進發展」目標之承諾。

  此外,據統計近10年來,先進國家對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所提供的發展援助減少近50%,同時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日形加劇,無形中更加限制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發展。綜上所述,無論係基於外交考量抑或人道關懷,提高對小島型開發中國家之政府開發援助比重,並協助其建立永續發展體系,這是當前我國對外提供政府開發援助可以重新思索之處。

  • Update: 2022/05/17
  • Hits:616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