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島國生態旅遊

島國生態旅遊

文.圖/吐瓦魯志工 林貞智

  由於駐吐瓦魯技術團與該國資源部合作於Vaitupu設立的人工養殖魚池剪綵開幕,讓我得以有機會參與團部行程外,順道做當地生態旅遊發展之評估;此外,一些因緣際會讓我有機會到Funafuti海洋保育區(Funafuti Marine Reservation Area)所屬的小島親自體會生態之美,也讓我對於吐瓦魯生態旅遊發展的潛力有更深刻體驗。由於時間有限,多屬一、兩天行程,對於當地的政策方向、在地組織團體、支援等相關訊息無法充分了解,因此本文僅就所見、自環境生態面向做初步說明。

徘徊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門口- Vaitupu

   Vaitupu是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數約1000人上下,總住戶數102戶的島嶼。在吐瓦魯的9個島嶼中,是面積最大一島。Vaitupu 距離首都Funafuti約8-10小時的船程,約每半個月有各島循環的交通船往返,偶也有只往返於Funafuti與Vaitupu 兩地的交通船,交通便捷性僅次於Funafuti。而我的觀察是,該島天然景觀保持良好,由於人口數不多,合宜的環境承載量讓該島能夠自給自足,雖然發展生態旅遊觀光的軟硬體設施都顯得不足,但原始的獨特性足以吸引小眾生態旅遊的觀光客前來追求原始美;另外,吐瓦魯在全球暖化、海水面上升的影響下,將成為全球環保生態矚目的焦點,因此似可將原始、沒有人為污染的離島美與環保生態議題相結合來推廣。比較而言,Vaitupu的生態旅遊發展潛能應該高於本島Funafuti,但是發展上也面臨更多的問題。

  首先,Vaitupu這個島人為污染有限;在未超過環境承載量的情況下,當地居民自給自足,主食為麵包果、芋頭、椰子、魚、蟹等海洋生物;海岸線完整,以沙岸居多,砂質混雜貝殼、珊瑚等,適合浮潛、游泳等親水活動。又由於潮間帶長,潮差區域適合潮間帶觀察活動;面對潟湖的海岸`風平浪靜,可輕易從事捕魚、潮間帶觀察等活動;此外吐瓦魯當地的傳統文化深具特色,傳統食物、服裝、舞蹈、歌曲以及宴客形式等,再加上該島生物資源特色有椰子蟹、龍蝦、海龜等全球稀有物種都足以成為推廣生態旅遊的賣點。這是Vaitupu發展生態旅遊的優勢所在。

   然而,交通不便、距離Funafuti有8、9個小時船程,且港口受限於潮差,船不易靠岸;連帶地物資補充不易,物價高;當地雖可看到居民將罐頭瓶或是保特瓶集中堆放,但卻沒有後續回收機制。而垃圾採就地焚化,容易造成二度污染,也將無法應付發展旅遊後的廢棄物量(編註一);另外,目前基本的設施都相當原始,甚至生活機能不便,1天只有數小時的發電供電,水則由各戶屋頂收集雨水等,顯然距離真正發展還有相當多環節要努力。

▲生態旅遊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維護當地社區概念;這種旅遊型態應該以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方式進行,兼顧保育自然環境並延續當地住民福祉。

  該島一旦對外觀光,造成的環境衝擊絕對不是環境承載量所能負荷。包括暴增的垃圾如何處理,或是教育如何分類以達到垃圾減量,且如何避免垃圾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等;就文化上而言,當地保守的傳統文化是否能夠接受外來文化開放介入?傳統的長老制度是否會因為旅遊帶來的開放文化而瓦解,當地保守的婚姻制度與良善的文化、治安是否會因為開放而改變?最後,也是反對者對生態旅遊所存疑的,島嶼生態系統危脆,外來觀光客的任一個無意識的行為都有可能輕易改變島上的生態系統,不論是動植物或是人類文化,而消失的物種可能就此滅絕,不復存在。

  而要發展生態旅遊或任一型態的觀光旅遊,所要思考的還更多。所有旅遊的發展都必須配合當地經濟文化發展與外界接觸程度而定,當其生活水平和外界相差不甚遠,且大多數住民的思考能接受外界文化衝擊,能夠接受物質文明誘惑的考驗,而當地政府機構又能針對旅遊提出適切的配套措施,對內包括居民教育、社區發展、傳統文化提升等;對外則包括旅遊定位、旅遊品保、旅遊軟硬體的在地化融入等,才是該地區能夠適切對外發展觀光旅遊的時機點。從生態旅遊的角度來看,學者Hertz(1965)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到相對未受干擾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區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題,且體驗或欣賞其中的野生動植物景象,並且關心區內的文化特色」。簡言之,生態旅遊是一種仰賴當地資源的旅遊,也是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維護當地社區概念的旅遊;這種旅遊型態應該以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方式進行,讓生態旅遊者對於旅遊地的文化、社區、環境等各方面應該有深度的接觸與認識,政府的支援與配套也能使地區面對旅遊帶來的各方面衝擊,島國發展生態旅遊的意義才更能彰顯。

沙灘椰影的寧靜天堂-Fualopa

  Fualopa 為Funafuti 保育區的4島中其中的1個小島,除Fualopa, 南邊的Fuafutu, Vesafua, 及Fuagea,一連串4個島嶼都屬於吐瓦魯的保護區,在島上禁止從事捕魚活動,而登島也要經過申請的手續。由於Funafuti 屬潟湖島嶼連結而成的環礁(編註二),形狀像是個驚嘆號,除露出海面的島嶼可見貝殼沙、珊瑚沙混合而成,島上椰子樹、林投樹搖曳其中,平均高度仍不超過海平面兩、三公尺,由Funafuti 開船前往約耗時45分鐘。 我和兩位為聯合國做事的紐西蘭人,兩位冰島的觀光客和另1位來自愛爾蘭的大學生、1位技術團的技師共同包船前往,包船費為200元澳幣,外加上小費,1人分擔40元澳幣。   

▲細細貝殼沙,沒有污染、清澈見底的海水,湛藍的天空,真是遠離塵囂的天堂。

  Fualopa 是一個讓人心動的小島,除了細細貝殼沙,外加沒有污染、清澈見底的的海水,讓熱帶魚及鹿角珊瑚、桌面珊瑚一覽無遺。一大群的海鳥居住在島中的林內,只要有人群闖入,成批的鳥群,一哄而散,保護區鳥類的數量密度之大,讓人嘆為觀止。我們在沙灘上佇足許久;全島岩岸不多,約只有幾十公尺的岸邊由沈積岩構成,其餘均由貝殼沙組成。

   我們浮潛的下水點就在船舶的地方,其實就是找個淺灘,大夥兒跨水就上灘了。貝殼沙灘自岸邊逐漸入水後約5公尺處,海底已經變了樣,完全成了個珊瑚密佈的海洋森林,此時海水深度仍淺,但僅約距離岸邊30公尺處就是地形直接呈近90度的直角往下延伸、不見底部的海底懸崖(Reef)。此處珊瑚生長的種類更多,形狀可用猖獗兩字來形容,幾近張牙舞爪地向四周竄延,顏色愈加複雜,多采多姿。

  而這些都只能說是海底森林的林相罷了,真正棲居於此的主角都還未出場呢!由於深度夠,空間大,魚類由小型熱帶魚、珊瑚魚轉為大型的拿破崙魚等。大多數魚群逆著水流方向游動,沿著崖邊遊走,尋找合適的祭品供給五臟廟,應該也是所有生物的終極目標吧。

  Fualopa浮潛的生態資源實在太棒了,讓我這個潛過台灣蘭嶼、綠島、墾丁、東北角、東南亞、加勒比海等各知名潛點的我,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說:「就是這裡啦!這個國家的寶藏不在別處,就是這裡啦!」發展生態旅遊,靠他,準沒錯。

觸動心裡深處感動 Tepuka的海底雨林

▲吐瓦魯Funafuti海洋保護區的海底擁有珍貴之生態資源,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要說Tepuka 和保育區的4個島有什麼不同的話,我想可見之處還是在於海底吧!Tepuka的海底就像個完整的熱帶雨林,在大約深度深度1至3公尺處平緩的沙地上,一株珠高聳的珊瑚樹在海底串起,枝葉茂密的珊瑚甚至串連成一整片遮蔽天日的珊瑚林,簡直就是熱帶雨林的海底翻版。

  珊瑚的高度和種類繁雜,依附共生的藻類也各自不同,顏色多變而亮眼,型態從鹿角狀到菊花形的都有!熱帶魚生活在珊瑚群中,個體顯得特別的小,但鮮豔的顏色和珊瑚相比可就一點兒都不遜色。還有一點絕對要提的,就是在盤根錯節的珊瑚林中發現了世界保育級的稀有硨磲貝,光是這一棵硨磲貝,就足以讓我大喊值回票價!

  Funafuti各島屬潟湖地形,面對潟湖的海岸大都坡度緩而不陡,Tepuka 也不例外。在退潮時船隻不易靠岸,遠在岸邊50公尺外的珊瑚早已層層圍住海島,好似一層防護罩,讓想靠岸的船隻不得不左躲右閃,找出一條可以靠近岸邊又不被珊瑚擱淺的水路來前進。我們先在珊瑚群的熱帶雨林中直接進行船潛,直到玩夠了才由當地壯碩的船夫,邊游泳邊將船拖往岸邊,讓我們一覽島上風光,滿足觀光客之癮。

  Tepuka 面積大於Fualopa,繞行一圈約需40分鐘,百分之90的沙灘由珊瑚沙及貝殼沙組成,少有岩岸。午後,找個椰子樹遮蔭的林下小睡,望著湛藍的天空與海水,偶有清風淡過微醺的雙頰,這裡真是遠離塵囂的天堂!

編註一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目前在吐瓦魯進行Funafuti家戶固體廢棄物減量技術協助計畫,針對吐國廢棄物擬定分類減量策略,庭園廢棄物用以再生製作堆肥,供吐國家戶設立家庭園圃之用;另協助建立金屬、塑膠、紙類廢棄物之回收機制,並推動開發去化通路,有效協助吐瓦魯減少廢棄物數量。

編註二 吐瓦魯火山島鏈(Tuvalu volcanic island chain)事實上是由4個藻礁島(reef islands)與5個真正的環礁(atolls)構成,Funafuti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環礁島。這個環礁島是由無數個小島環繞著一個潟湖(lagoon)構成,其邊緣則是一個環型藻礁緣(annular reef rim),以及數個藻礁島間峽道(natural reef channels)。

  • Update: 2022/05/17
  • Hits:695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