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與通路面的震撼教育 ──巴拿馬安全蔬果檢驗標章推廣
|
|
|
編按: WTO 制定有「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 Agreement on the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規定針對防範人類生命或健康遭受因食品、飲料或飼料中之添加物、污染物、毒素、或病原體的危害而訂定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亦對於促進食品安全訂定指導原則,強調食品安全之確保,須結合政府、業者、消費者的努力,才能達成目標。食品安全的管理除了是消費者關注焦點,也應由生產者在從農場到餐桌( from farm to table )的整個流程中進行自主管理,建立良好的作業模式,並且相關作業人員都應接受完整的訓練。食品安全與農藥議題是各國在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架構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外銷通路的敲門磚。
台灣濫用農藥的新聞層出不窮,對於農藥殘毒檢驗的安全議題日漸受到重視。由於現在農業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農藥的使用變成是農業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懂得正確的使用,才可以保障自己產品的品質及經濟上的收益。
巴拿馬從早期傳統不用或少用肥料農藥的耕作方法,到現在每年進口幾千公噸的農藥有效成分,雖然產量增加,但對農產品卻一直缺乏適當的安全食品把關工具,如無法有效控管這些化學物的合理使用,很容易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另外在香蕉、鳳梨、洋香瓜、西瓜及咖啡等傳統及非傳統外銷作物的逐漸蓬勃發展下,巴國農牧部面對外銷的安全要求,也不得不開始重視農藥殘毒檢驗的議題。
在巴國維護農產品安全的目標下,駐巴拿馬技術團利用台灣的農藥殘毒快速檢驗技術,協助巴國建立農產品安全快速檢驗網,更進一步教導農民改善農藥施用方法並培養良好的農業操作觀念;同時兼顧農產品在出了農場之後的管理,往產業下游連結,對通路商推動安全蔬果檢驗標章制度,以達到整個安全蔬果推廣計畫的成效。
農藥安全的先驅 跨國技術催生
|
技術團自2004年起經由台灣農試所農藥研究室引進了農藥殘毒快速檢驗技術,俗稱生化檢驗法,是利用酵素反應偵測殺蟲劑及殺菌劑的殘留,在運銷較快的蔬果交易上,可以做為農產品安全檢驗的有效工具。該技術的好處在於有效、大量、簡單、快速、毒性低及成本低,缺點則為受限於某些類型的農藥,及需要進一步的分析來做農藥殘毒的定性及定量。
在引進檢驗技術後,技術團在講習研討會介紹該項新技術,希望將這項具實用價值的技術廣泛在巴國推動、應用,進一步提昇台灣技術團在巴國的技術聲望及保障友邦人民消費安全。巴國農試所毒理研究室的前負責人海門博士(Dr. Jaime Espinosa),時正兼任農牧部農藥檢驗實驗室最高顧問。海門博士窮極一生奉獻在農藥毒理的研究上,在留學德國期間對農藥殘毒化學分析深有研究,惟巴拿馬至2005年仍未設立農藥殘毒分析實驗室,使他時常擔憂巴國愈來愈多的農藥濫用。或許海門博士本身也是受害者,因為計畫開始時他也被癌症所苦,但在這位身分地位較超然的海門博士的推動下,技術團爭取到額外的檢驗設備預算,跨部會與農牧部、衛生部、巴京市政府以及農試所等單位,合作擬定了相關的計畫,完成技術評估也實際應用推廣,呼應海門博士讓巴拿馬人吃得更安心的遺願。
拉美第一農藥殘毒快速檢驗站
由於農藥殘毒問題牽涉的範圍較深,因此要走向安全蔬果的推廣,並非只是單純的技術轉移,更是要讓政府及人民都能理解與認同食品安全檢查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才能進一步推廣到農民及通路商,否則單憑技術團的獨立奮鬥,很難推動整個計畫。
雖然殘毒檢驗在台灣是成熟的技術,但引用到新的國家和地區,則需依循各國家相關法規的規定標準,因此需要重新建立實驗數據,以證明引入技術應用於當地的實用性。
在初步驗證台灣檢驗技術在巴國可行之後,便由巴京市政府提供巴國最主要的農場集散中心──中央農業市場的合適場地設立先鋒檢驗站,以累積巴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調查資料。2005年底,技術團順利設立全拉丁美洲的第一個農藥快速殘毒檢驗站。
土地公的田間檢驗站
先鋒檢驗站設立之後,首要工作就是開始調查並蒐集當地農產品農藥殘留的資料。技術團協調市政府及衛生部依取樣計畫,累積一整年從大市場以及超市集貨場收集來的抽樣資料,進行檢驗及分析,用來了解不同季節、不同作物上的農藥殘留問題。這些整理結果則成為設立田間檢驗站的依據,協助工作人員了解哪些地區的農產品是來自屬於風險較高的區域,需要直接輔導農民安全的用藥知識。計畫第二年,第一個田間檢驗站在巴拿馬唯一的高冷蔬菜生產區設立了!
設站並不困難,困難在於如何讓農民真正理解安全蔬果的目地及做法,即使巴國的權責單位有權力扣押有問題的農產品並予以處罰,但治標並非長久之計,而是要透過整個「安全蔬果檢驗」包套計畫,來協助農民改善問題農產品的生產作業方式,協助農民學習在農藥的使用上,做到良好的農業操作,節省用藥成本及噴藥污染,提高消費者購買信心,直接造福農民,間接地也讓廣大的消費者獲益。
技術團在田間檢驗站向農民進行宣導,在收獲前的3-5天提供田間的樣品做分析,如在安全範圍內,農民便可安心地採收。如分析結果高於標準值,則需延後採收時間,並經複驗通過後再行採收販賣。由於農產品還在田間,因此樣品做過分析後,除可確保農產品品質,也能及時減少有毒蔬果的流出。農民們大都很高興有這樣的輔導及服務;另外,由於田間檢驗站的設立與運作,對農民來講,就像是一尊土地公在看著他們在田裏的工作,以前濫用農藥,現在也都開始有了節制,以免被抽驗到,像被釘上標記。雖然對農民來講,田間檢驗站的設立讓他們又愛又怕受傷害,但經過技術團和配合單位經常與農民溝通和協調,逐漸也讓農民安心,並且理解安全蔬果推廣計畫的目標是在幫助農民、幫助消費者。
計畫第三年…配合戶的安全蔬果檢驗標章
|
由於大部分田間的農產品都是送到巴拿馬市的市場做配銷,因此市政府負責在中央農業市場取樣,衛生部負責在超市集貨場取樣,配合田間檢驗站的運作,一個簡單的快速農藥殘毒檢驗網已隱然成形。這一年農牧部的農藥殘毒化學分析實驗室也開始正式運作,協助檢驗站樣品做農藥殘毒的再確認,整個農藥殘毒檢驗制度已大抵建立並訴諸正式文件建立機制。而在檢驗站與法定實驗室的配合之中,也幫農牧部先驗出了好些件有問題的樣本,包括一些進口的葡萄和蔬菜等。
由於在市場取樣的農產品均已在準備販售或販售中,一旦檢驗出有農藥殘毒,勢必要做貨物扣留或銷毀的動作而造成農民的損失。推行初始階段無法要求全部的販售商都能配合,但仍需先樹立機制,做必要作的事。在數次與販售商的會議中,技術團苦口婆心溝通自願擔任「安全蔬果推廣計畫」先驅者的重要性,雖農產品可能受到損失,但獲得消費者日增信任的部分,則對商譽有無限的加分效果。
此外,除了對農民及運銷業者的講習訓練外,其實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教育推廣,如何讓消費者了解這個安全蔬果推廣計畫並從中受益,是觀念建立及制度深植的重要一環。因此推動配合戶的安全蔬果檢驗標章,便成了教育消費者的重要訊息。
田間檢驗站目前僅有二間,並不能完全涵蓋所有巴拿馬的生產區域,因此透過配合戶(販售商)的合作也許不能做到很詳細生產履歷,但至少能直接掌握到生產的源頭,在發現問題的時候,直接從源頭處理問題農產品,並輔導農民減少農藥殘毒的危險。在多次的宣導後,在2007年底配合的販售商已增加到22戶,其中涵蓋了中央市場的多家大型農產運銷公司,巴拿馬各大超市( RS, REY, SUPER 99, MACHETAZO)等等。讓安全蔬果計畫的推廣在這些已具有相當知名公司的配合下,並透過報章媒體的採訪逐漸深植人心,巴拿馬的消費者也認識到食的安全的重要性。
- Update: 2022/05/17
- Hits: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