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手相助 共渡糧食危機
|
|
|
您認識尼加拉瓜嗎?
尼加拉瓜是中美洲領土最大、氣溫最炎熱的國家,年平均溫度25.5℃,全國土地中約有2/3為高山、丘陵地及谷地,但是卻無法種植高經濟水果與蔬菜;尼國擁有10,033.9平方公里的兩大湖泊,卻因缺乏水利灌溉系統而無法灌溉,只能依靠雨季滋潤種植糧食作物。風調雨順即為豐收年,反之就歉收,必須依賴從國外進口的糧食。
近年來,尼國國民平均所得提高,生活水準跟著提昇,飲食習慣已經有所改變,原本以紅豆為主食的飲食文化,逐漸改變為食用紅豆摻雜白米飯或純白米飯,每人平均每年白米消費量由45公斤提升為53.18公斤(農畜部,2007年資料)。目前尼國稻米栽培面積為中美洲等國家之冠,其中水稻與陸稻栽培面積分佔比例為31:68,總年產量221,075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437公斤,較亞洲、美洲等地區為低。目前尼國稻米年生產量仍不能滿足市場消費,每年還需要進口66,448公噸稻米來彌補超額需求。
缺乏資金技術 看天吃飯
尼加拉瓜約有62,393公頃的土地種植陸稻,但是種植陸稻的農田完全沒有灌溉和排水設施。傳統配合雨季、看天耕作的農耕方式,約於每年5月中旬過後,開始整地播種,由於種植陸稻區域的居民多半較為貧窮,缺乏資金購買稻種,稻作栽培技術亦不佳,致使田間管理不良,稻田到處滋生紅米異品種,稻田缺乏施肥和噴藥,稻株生育差且病蟲害發生嚴重。稻米生長期間如果風調雨順,最終或許尚有收成,雨水一旦過多或稍為不足,就會導致稻田積水不退或田地龜裂,發生稻穀歉收的情形。
此外,該地區缺乏農業機械,稻株成熟時,常無法適時調動收割機順利完成收割,倘若遭逢連日大雨,稻株就會倒伏而無法收割;即使是搶先收割完畢,稻穀也不見得可以順利收成販售,因為天雨陰濕無法晒榖或缺乏烘穀機來烘乾,常常導致稻穀腐爛或發芽。據尼國農牧部年報指出,陸稻地區稻米產量,每公頃僅有1,000-2,000公斤,產量顯然仍有相當的改進空間。另外加上產業道沒有完善的規劃和維護,雨季時,道路泥濘不堪通行,稻穀無法運送,種種因素,致使尼國糧食短缺。
|
照顧人民 從國家政策做起
尼國執政的桑定政府農業政策強調:「提高糧食產量、消弭人民饑餓」,以讓國民人人都可獲得溫飽,因此,農牧部非常重視國內的糧食生產與發展,除繼續推動原有稻米政策外,最近推出「零饑餓計畫」和「農業糧食種子計畫」等,無非要擴展國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種類,增加國內糧食作物單位產量,提供國民一個溫飽的生活環境。
為增加水(陸)稻田種植面積,做為達到糧食增產的目標,尼國需要更多純正的原原種和原種稻種,以供農場種植優良高產的稻種。因此農牧部購買優良稻種來配合「農業糧食種子計畫」贈送給小農和東部地區稻農種植,以確保稻米品質和減少稻田摻雜紅米稻株,以增加單位面積產量。
合作聚光燈 技術專業登上尼加拉瓜的舞台
|
「消弭貧窮」是尼國奧提嘉總統的重要施政計畫之一,提出每年增加7,000公頃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並希望國際組織伸出援手。駐尼加拉瓜技術團當仁不讓,立即向尼國農業主管機關提出配合尼加拉瓜糧食增產方案、擴大辦理技術團相關業務之構想,而本著技術團多年來在當地堅實打底的品牌信譽,立即獲得產、官、學的讚賞。
國際合作需靠真功夫,尤其常駐在合作國家的技術團,每項計畫的規劃與推出,牽涉到自我專業的呈現、也在長遠的日後留下聲名。札實的技術與推動能力,是技術團在尼國舞台上贏得當地與國際注目的根源,也因此,技術團為尼國糧食增產規劃出四項配合計畫:
計畫名稱
|
計畫目標
|
計畫內容
|
加強陸稻新品種育成 |
1. 育成適合東部地區氣候環境栽培、穀粒鐵、鋅含量高、早生、高產、抗病陸稻新品種 | 透過技術團、尼加拉瓜農牧科技署和哥倫比亞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三方面合作,加強陸稻優良品種遺選育 |
2. 提供東部地區農民種植,減少農藥施用量10-15%,產加稻穀產量10%,年增加東部地區稻穀產量約2,200公噸 | ||
擴大水稻商業品種原原種和原種稻種生產 |
1. 建立稻種繁殖三級制度 | 1. 利用「台尼稻作試驗研究暨訓練中心」試驗田,擴大商業稻種原原種繁殖2. 利用「本團自營優良稻種採種中心」農田,擴大商業稻種原種繁殖 |
2. 年繁殖原原種原種稻種分別為29公噸和1245公噸供各大農場生產之需 | ||
輔導桑定政府合作農場生產優良稻種 |
1. 預定供全國38,000公頃稻田種植(占全國稻作種植面積41.89%) | 1. 輔導桑定政府合作社Omar Tojjeros、Augusto C. Sandino、Mario Davia、Julio Buitrago等農場生產優良稻種2. 透過尼國政府鄉村信貸基金會及大使館援外贈款成立貸款循環基金、合作農場提供農地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團負責技術輔導和財務控管等進行三邊合作 |
2. 稻農種植優良稻種可增加單位面積產量10%左右,年增加稻米產量約9,500公噸 | ||
培訓陸稻種子教師和辦理觀摩會 | 1. 訓練當地之水稻栽培種子教師,以下鄉指導小農水(陸)稻田間栽培和管理,強化水稻生育期間的肥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能力 | 1. 和尼加拉瓜國家農業研發中心合作,舉辦水稻綜合栽培管理訓練班,再教育和再訓練政府機關INTA-CNIAB*所屬水稻推廣技術員以及桑定政府旗下合作農場技術員等2. 辦理水稻田間觀摩會 |
2. 讓小農實地了解水稻田間栽培管理等技術 |
*Centr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Agropecuarias y Biotecnologia(INTA-CNIAB)農牧科技署國家農牧與生物試驗研究中心。
技術團的使命
|
目前正值全球糧食危機,今年5月在尼國首都召開「波利瓦美洲替代方案」,中美洲5國元首、南美洲的厄瓜多、玻利維亞元首及古巴副總統聚首研商如何面對糧價攀升所引發的社會不安,以及尋求糧食安全自給自足之道。會中尼國特別將其在稻米種植上獲得台灣技術支援的經驗,提供與會各國參考。此外,尼國總統也曾在我國駐尼加拉瓜吳進木大使呈遞到任國書、桑定合作社社員大會等場合褒揚技術團對尼國水稻產業的貢獻。由於尼加拉瓜是被FAO點名缺糧的國家之一,尼國技術團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幫助友邦渡過糧荒危機的重責大任,積極調整團員工作任務,擴大計畫執行與合作層面,秉持專業全力以赴,力求完成協助尼國糧食增產的使命。
- Update: 2022/05/16
- Hits: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