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誰知盤中「蝦」,隻隻皆辛苦 ──吉里巴斯草蝦養殖經驗側記

誰知盤中「蝦」,隻隻皆辛苦
──吉里巴斯草蝦養殖經驗側記


文.圖/前駐吉里巴斯技術團役男 洪明迪

 

▲吉國漁業部部長 (左) 與駐吉里巴斯陳士良大使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將協助吉國自行生產草蝦,為當地創造更多收益。

  講桌上象徵台灣及吉里巴斯兩國友誼的小國旗緊緊地靠在一起,簡單大方的舞台點綴著些許綠色盆栽,上方深綠色的布幕以紅色染印著「Announcement of Pioneer Tiger Prawn Experimental Cultivation (虎蝦養殖先鋒試驗計畫)」的字樣,宣告著台灣駐吉里巴斯技術團籌備半年、讓吉國民眾深切期待的南太平洋地區首次草蝦 (虎蝦) 養殖試驗成功。除了技術團及大使館的人員之外,現場人士包括吉國漁業部、工商部及教育部的首長、高階官員,以及當地媒體等共計四十餘人,大家懷著雀躍的心情,期許未來草蝦養殖事業能在吉國深耕茁壯。





挑戰 從解決問題開始

▲看看我手上碩大肥美的草蝦,代表著台灣的養殖技術已讓吉里巴斯的水產養殖產業更上層樓。

  2005年10月,一個悶熱的中午,駐吉里巴斯技術團鄭文生技師,正透過網路電話與澳洲的蝦苗供應商取得連繫,研商蝦苗的運輸路徑與注意事項。雖然吉里巴斯海域遼闊,海洋資源不虞匱乏,但因為運輸不便,加上自二次戰後基礎建設有限,使得農漁業的發展趨於停滯。而台灣技術團推動的水產養殖計畫除了持續推廣原有的虱目魚養殖業外,也思圖開發其他養殖項目,增加養殖業的多樣性。在與漁業部密切討論後,決定自澳洲空運進口30萬尾草蝦苗。

  草蝦又名虎蝦,原是台灣經濟養殖的重要蝦種,在吉國亦屬於需進口之高單價養殖項目,一公斤市價可高達40元澳幣,讓當地民眾趨之若鶩;中餐廳要價35元澳幣一盤,依然供不應求。鄭技師懷著嘗試新挑戰的心情,開始了此次試驗性養殖。由於這是吉國第一次養殖草蝦,當地並無任何文獻資料可參考,鄭技師只能依靠多年經驗及臨場應變,克服所有的問題。

  位於南太平洋海域的吉里巴斯屬於珊瑚礁地型,首都為一狹長隆起的小島礁連接而成,中間即為潟湖 (lagoon)。土層多為砂質與珊瑚屑的混合物,在缺乏壤土的情形下,造成瀉湖水質營養鹽缺乏,使得池水水色不易生成,影響草蝦成長與攝食,因此,鄭技師即奔波於港口冷凍庫與水產養殖中心,以當地捕撈的雜魚磨製成魚漿混合成飼料,以解決飼料及營養鹽的問題。每日用這種專用飼料餵養蝦苗三次,並從少量的試驗逐漸外移至室外魚池養殖,發現蝦苗已能適應本地瀉湖的水質,在蓄養情形良好的情況下,讓全體養殖人員感染到新生的喜悅而笑顏逐開。這批身價不凡的蝦苗,從此在吉國落地生根。

潮汐充電 豐盛成果上桌

▲草蝦能夠成功地在吉國試養成功,讓參與計畫的全體人員欣喜不已。

  電費高昂亦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由於吉里巴斯的基礎建設不足以支持水產養殖事業,同時當地的電費價格約為台灣的八倍,一個月連續不停地運轉供氧,使得養蝦成本偏高。因應如此艱困的環境,技術團選擇以半集約*養殖的方式進行草蝦分池,並觀察潮汐漲退,於初一、十五前後大潮時節進行換水,除補充砂質地流失的池水,亦增加水中溶氧,節約電力的使用,如此兢兢業業地努力半年,箇中辛苦,實非外人道哉。

  在慶祝草蝦養殖試驗成功的當日,技術團也安排與會嘉賓品嚐試養的成果。烹煮後的草蝦顏色鮮紅欲滴,在日光燈與夕陽底下閃著寶紅色光芒,經歷190天的養殖,草蝦體型可說是隻隻碩大肥美。我和其他役男一起擺盤裝飾,分送給與會佳賓品嚐,只見吉國漁業部部長豎起因剝蝦而被燙紅的拇指,口中不斷地對我們說著「kangkang」,經鄭技師解釋,我才知道那是吉語「好吃」之意,讓我一整天準備會場的疲勞,就此拋諸雲外。

  會中同時由台灣駐吉里巴斯陳士良大使與技術團莫國中團長,分別與漁業部部長及吉國水產加工公司總經理簽署合作協議,開啟吉國草蝦自產自銷之新頁。看到草蝦首次於吉國養殖便如此成功,讓身為技術團一分子的我感到與有榮焉,也深信台吉漁業合作的模式,將使得吉里巴斯養蝦技術更趨成熟,兩國的互動也將更為密切,讓養殖產業成為吉國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半集約放養的蝦苗數目介於粗放與集約之間。粗放為完全不用餵食及看管,集約為高密度養殖,需大量的人工與電力耗費,半集約則放養密度較集約養殖低,較粗放養殖高。  

  • Update: 2022/05/27
  • Hits:628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