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琉」連忘返的藍色國度
|
文˙圖/帛琉志工 郭珍貝 |
在旅行過無數個國家之後,曾經想把帛琉納入旅行計畫的目的地之一,因為它的名氣太響亮了,總覺得沒去過人生就有缺憾,雖然並未成行,但卻也沒有特別的動機要好好地了解與認識它。看著曾去過帛琉的朋友拍回來的相片,背景盡是無際碧澄的海,讓我對這個島國的印象就是─帛琉好藍。
直到去年11月以國合會短期志工的身分前往帛琉,協助台灣技術團將Nekken示範農場轉型成為觀光休閒農園,才第一次看到實景的帛琉,活脫脫地印證之前「帛琉好藍」的看法。只是「藍」的定義不再只是顏色,而是代表著自然環境的純淨。天是藍的,海是藍的,藍到沒有一絲污染的灰白。
|
「藍」的另類定義:文化自由交融
「藍」的另一種定義是文化自由交融的精神,有點美式,有點日式,又充滿了台灣風情;此外,由於國家建設發展的需要,帛琉也隨處可見來自菲律賓等地的外籍勞工,參雜些許異國風貌。整體而言,如果要描述這個國家給人最初最強烈的印象,除了「藍色帛琉」外,似乎沒有其他更貼切的詞彙。不過,在進一步瞭解帛琉的社會及經濟境況後,覺得帛琉彷彿是「南太平洋上的新加坡」,多元而有趣,且正蓄勢待發,亟盼成為另一個觀光島國。
帛琉在與我國建交後,來自台灣的觀光客人數位居帛琉觀光客源的第一位,日本則名列第二。許多台商在當地從事觀光業,從經營飯店到旅行社業務,到處可見台灣人與台式餐廳,時時可聽到國語或台語,使得在帛琉旅行很難感受到身處異鄉。雖然帛琉的海洋觀光行程十分迷人,但自己實際的體驗僅只浮潛,若有機會從事其他的活動,應該對於帛琉觀光產業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來瓶果汁或汽水吧!這些都是Nekken農場開發的商品, 香純好喝,讓你清涼消暑。 |
人才培育 發展根基
近年來帛琉在國際上逐漸展露頭角,也與我國建立良好邦誼。此行見識到台灣駐帛琉技術團在當地引種試作、指導當地民眾生產蔬果的努力,著實用心。現在技術團與帛琉產、官、學界人士合作開發陸上觀光資源,主要工作即是將現有的Nekken示範農場發展成具備遊憩、展示、生產與教育訓練等多重功能的觀光休閒農場,豐富當地觀光景點及活動內容。
此項計畫具有指標性意義,除了運用台灣的農業技術優勢,也導入新式的營運與行銷觀念,需要各方人力投入配合才能順利推動,特別是當地人才的培育,才是計畫能長久經營的基礎,期待未來國內有更多專業人員加入專家或志工陣容,協助技術團規劃、執行此一轉型事業,讓來到帛琉的人士除了享受湛藍的海天,也能悠遊於綠意農園,帶動當地農業及觀光產業蓬勃發展。
- Update: 2022/05/10
- Hits: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