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地馬拉的Baby shower
文、圖/瓜地馬拉華語教學教師 林妙治
因為擔任瓜地馬拉華語教師的緣故,常有機會與當地居民互動。一次應學生的邀請,前往參加一個瓜地馬拉稱為Baby Shower的迎接新生兒的派對,現場除了感受到滿滿的溫馨與祝福,更能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文化。
在傳統上,Baby Shower是為家族成員的第一個新生兒誕生前,專門為準媽咪特別舉辦的派對,通常受邀對象只有女人。這類歡慶派對的日子是在預產期前的30 天內,意思是讓準媽咪迎接來自大家所準備的各式各樣禮物,像沐浴般被禮物包圍。
追溯這個習俗的起源,其實是來自19世紀中後期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當時是以新娘為對象,將賓客準備的禮物集中放置在大遮陽傘裡,當活動開始時,好讓禮物從天而降,讓新娘像接受親友們祝福的洗禮。但隨著二次戰後嬰兒潮與經濟復甦推波助瀾下,這樣的形式逐漸轉化成新生兒的「禮物沐浴」(gift shower) 歡慶派對儀式。由於瓜地馬拉與美國在地緣上十分接近,加上過往有不少人到美國工作或移民,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而將這個習俗帶回瓜地馬拉,進而盛行了起來。
為準媽咪設計多種互動遊戲
為了避免讓人有孕婦向朋友索討禮物的觀感,通常Baby Shower會由好友、母親或婆婆主辦。我參加的這場是準媽咪的好朋友所發起,由於懷的是女孩,主題是以嫩粉紅色為裝飾,包括嬰兒車造型的甜點、送子信天翁造型的蛋糕、玩具造型的巧克力糖,以及擺放一旁堆疊的禮物,準備讓準媽咪好好讓各式各樣的禮物帶走生產前的緊張心情,並為迎接新生兒做好準備。
我們吃著美味的午餐,享受難得的聚會,餐後便開始進行以準媽咪為主角進行的互動遊戲。首先,進行拼拼樂的活動,參加者拿到一張類似賓果遊戲,畫有各式圖案的九宮格與幾顆紅豆,由媽咪抽卡念出物品,卡片中畫有嬰兒車、奶瓶、奶嘴、玩具推車、搖鈴等娃兒的用品,誰先連成一線,誰就可以獲得主辦人提供的額外小禮物。接著進入字謎遊戲,由主角說出相關新生兒的字謎,請參加遊戲人寫出答案,誰全答對或答的最多分數者獲勝。而猜準媽咪的肚圍尺寸亦趣味盎然,將捲筒衛生紙當作量尺,請參與者猜測媽咪的肚圍,依序截取所需的長度並寫上自己的名字,再實際丈量孕婦肚圍決定獲勝者。
另外,還有創意遊戲比賽,發給參加者一張餐巾紙或一塊小黏土,規定限時內製作出跟嬰兒相關的物品,由準媽咪最後評鑑,看誰做得最好。遊戲時大家開著玩笑,或假裝競爭激烈藉以炒熱氣氛,讓準媽咪開開心心地頒發小禮物給遊戲獲勝者。遊戲告一段落後,進入甜點時刻,主辦人依序發給參與者紙袋,讓大家裝滿派對上的糖菓、餅乾或糕點,回去分送給朋友家人分享祝福。
Baby Shower重頭戲
前面遊戲的鋪陳,只為炒熱氣氛,到了拆禮物的時刻,才算Baby Shower真正的高潮。由於派對主辦人在發送邀請函時,會通知大家派對的主題以便賓客準備禮物,若主題是「嬰兒用品」,包括嬰兒車、嬰兒奶瓶、玩具、學步車、搖籃等皆是禮物清單,若更明確指明為「嬰兒尿布」,參加的朋友就會針對嬰兒不同成長階段備好各式尿布。
這次的派對主題是「嬰兒衣物」,於是整個房間充滿了小嬰兒的衣服、浴巾、裹毯、包巾、鞋襪、手巾、圍兜等禮品。準媽咪一邊拆著禮物,一邊訴說著感恩的話,並在擁抱中接受祝福,也因沐浴在大量親友幸福中,而幾度感動到落淚。在友人的閣樓小屋中,充滿笑聲、歡樂聲,無比歡喜。我想這是我在當地所見過最溫馨的派對了。
比起西方國家,臺灣孕婦的懷孕過程顯得較為辛苦,包括得面對生男生女的壓力、許多生產的禁忌,以及妊娠時期諸多的不適。當西方文化將焦點放在孕婦身上,藉著祝賀儀式慰勞辛苦的準媽媽,中華文化反而忽略此一心理需求,只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迎接新生兒的誕生,像是「滿月」、「周歲」等慶生儀式,儘管產後有獨特的「坐月子」文化,著重的也只是身體的恢復,且當中禁忌也繁不可數,依舊讓人充滿壓力。
因此,這場Baby Shower給我的啟示是,臺灣若也能舉辦這樣的聚會,讓孕婦在懷胎的疲累之中,有親朋好友為她加油打氣、交流情感,好讓心情放鬆、降低臨盆將屆的壓力。尤其,當大家獻上最誠心的祝禱祈福,看著主角沐浴在各式禮物之中喜極而泣,這該是何其幸福的一件事!
- Update: 2022/06/05
- Hits: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