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尼加拉瓜,體會與生命的肉搏
文、圖/尼加拉瓜志工 詹子慧
在尼加拉瓜的生活轉眼就要屆滿一年,在這號稱中美洲治安最好的國家,有時讓人感覺生命備受威脅的,並非睡夢中有人入侵家裡行竊的可能,也不是附近又有哪一座火山噴發岩漿,而是每天在路上往返的時刻。
在台灣,道別時總習慣叮囑家人和朋友:「出門小心、注意安全」,潛意識總認為車禍是因為自己不守交通規則,或是倒楣碰上了哪個酒駕司機,但是在尼加拉瓜則不然,每天的通勤,場場彷彿是「生命的肉搏」。
由於中南美洲習慣以圓環系統(Rotonda)引導車潮行駛,這裡紅綠燈和斑馬線極少,有一回我在觀光大城里昂市(León)找一間聽說是最好吃的沙威瑪店,結果路人直接說,就在紅綠燈旁邊。因為市中心只有兩個紅綠燈,物以稀為貴,自然就成了明顯的路標。
少了紅綠燈和斑馬線相助,行人穿越馬路只能目測安全距離,配合快手快腳,一旦瞥見沒有車子或塞車,便會快速登上安全島,再重複一次量測和奔跑,快步抵達彼岸。當我站在車輛川流不息的安全島上時,總忍不住想,若有人過馬路發生意外,倒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尤其我服務的地點在首都馬拉瓜市,因為人口稠密、車潮擁塞,平日裡從計程車到大卡車,駕駛們的狠勁都令人咋舌: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紅綠燈,連安全島、雙黃線、停車格皆僅供參考;隨意變換車道、隨時可掉頭迴轉、再放送開到最高分貝的拉丁舞曲,其實如果能把安危置身事外、視生死如無物的跟著司機恣意穿梭車陣,倒也有電影「頭文字D」真人版的暢快。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面對每天都要經歷的生活場景,哪能這樣無所謂。光是我上班地點的路口,不到一年已經見過至少5起意外,一回還是自己搭乘的計程車遭後車追撞,所幸沒有大礙,另一次還目睹機車騎士被撞倒在地上,類似這樣的車禍死傷率高居不下,政府卻遍尋不著特效藥。
在路上,感受發展中國家的脈動
根據尼加拉瓜國家交通部統計,尼國平均一個月有60起車禍,2014、2015連續兩年各有近700人因車禍死亡,還不包含受傷與未通報案例。而2016上半年已經有21,000起車禍事故,已導致368人死亡、2,500人受傷;根據調查,其中40.4%來自自駕車、13.5%來自大眾運輸、42.3%來自摩托車。主要肇因是莽撞駕駛、酒駕、缺乏經驗和超速。
政府為了解決車禍問題,特別請德國專家擬定解決方案,包括避免警察集中在特定路段巡邏,而使得酒醉駕駛乾脆改道行駛、或者其他路線被作為非法競技車道。警察局也為學生設計相關教育課程,並加強週五、週六的車速監測計畫,希望將一個月的車禍案件降至26起。
除此之外,剛到尼國的我對大家爭先恐後上車的現象十分反感,常見不分男女老幼湧向車門、推擠上車的場景,有次還見到車都要開了,一名婦女仍堅持跳上、吊掛在車門的畫面。心想,我可得身體力行展現台灣人的守秩序。一回,我特意不疾不徐地排在人群中,等待其他人逐一上車,誰知當我腳都還沒跨上門車已經發動開走,差點一個踉蹌摔倒。當下,我才恍然大悟當地人的快速原來用在這裡。
有一次旅行,搭乘往北方山城的長途公車,因旅途顛簸、晃著晃著也就進入夢鄉,和周公的棋還沒下完,便被匆忙奔下車的其他乘客驚醒,不明就裡的我反射性地抓了背包衝下車,回神後才發現車頭竟冒出陣陣濃煙。抱著背包呆坐在山野間,看著一群人大汗淋漓的搶修,不禁恍神該如何是好。是要等下一班車嗎?可在這荒郊野外,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下一班車?是等搶修後搭原車嗎?可心裡又隱隱不信任簡陋工具和這些原該被淘汰的老舊車子。結果沒時間細想,瞬時看到原散坐各處的乘客忽地又搶著上車,罷了,就跟著走吧。
這些,讓我深深體認到,自己來到的是發展中國家。
從眼前的悲觀,望向未來的樂觀
在臺灣,常聽人檢討勞工權益、兩性平權、環境汙染、社會正義等議題,所以對於政府企業、現有政策和社會現況,習慣性地戴上批判的眼光,總覺永遠有進步的空間。可是來到尼國才發現,台灣雖不完美,但人民所爭取的畢竟是另一個層次的需求,像是平等和福利。
但是在這裡,許多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都還無法滿足,遑論生活?拿行路來說,除了基本的行車安全無法讓人放心,更不用說公車呼嘯後的濃密廢氣汙染,或是穿梭車陣叫賣、洗車窗索取小費人們的安危。
社會現象是許多議題點與點所交錯而成。所展現在外的急促,可能是物質(車輛)的匱乏、結構和制度不全、或者教育的養成。多半不是個人所能取捨或選擇。也因此,所謂援助和發展,都是長遠深厚的脈絡,就好比一個孩子的養成,需要持續而長期地挹注和投入。
當我偶爾有那麼些悲觀累積時,總會撞見微笑讓座給身為外國人的我,擁擠人群中拱手讓我先行上車,或者停下車子要我先過馬路的人們。於是,我會想起一段很喜歡的話:
「每當有人問我對未來樂觀或悲觀,我總是回答:如果你檢視描述地球現況的報告而不悲觀,那資料就是錯的;如果你遇見這項無名運動(指社會運動)裡的人而不樂觀,就是沒有心。」
──《看不見的力量Blessed Unrest》作者 保羅.霍肯 Paul Hawken
- Update: 2022/06/05
- Hits: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