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國際人道援助轉型的三大挑戰

文/公關室 梁嘉桓、張子弋
圖/公關室 吳台生

  距離世界上第一個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迄今,國際人道援助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受到氣候變遷加劇、區域衝突升溫等因素影響,全球對於人道援助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據統計,目前全球需要人道援助的人口達1.3億人,2015年全球人道主義援助金額更達28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因此在過去國際人道援助愈趨專業化、組織化。2016年為「永續發展目標」元年,國際人道援助亦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也因此必須思索,國際人道援助如何轉型,才能因應當今需求,然而,在全球所發生的危機性質已經改變的情況下,國際人道援助機制的轉型與整合,也面臨到三大挑戰。

挑戰一:整合人道援助與開發援助

  由於全球所發生的危機性質已經從突發、持續時間短,逐漸轉變為持久、且不易於短期內解決,各界專家意識到不僅要協助那些在危機中直接受到影響的人,同時也應該讓那些受到潛在影響的數百萬人分享發展成果,進而協助其脫離長期依賴援助的窘境。因此,如何讓長期衝突地區中的人道援助及開發援助進行整合,變成了當務之急。

挑戰二:不拋下任何人

  自2016年起,「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成了全球國際開發援助未來15年發展的方向,且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表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制定的目標具全球性,各國領導人已做出承諾,確保不拋下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任何受到天災、內戰、衝突及貧窮所影響的人,都可以得到改善生活品質的機會,而非如過去「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中將衝突區域內人民排除在外。這也意味著,人道援助在「永續發展目標」下,將成為未來15年能否達標的重要關鍵。

挑戰三:確保人道援助者安全

  過去10年來,人道主義工作者的傷亡人數有增無減,究其原因可歸咎於氣候變遷及區域衝突升溫的雙重影響下,全球對於人道援助的需求高度成長。但人道援助受到攻擊的案件,大多出現在區域衝突熱區,例如敘利亞及阿富汗。根據「2015年援助人員安全報告」(Aid Worker Security Report 2015)所做的統計指出,在2014年,發生了190件針對援助工作的攻擊事件,造成了121名援助工作者死亡,80名受傷,並有120名援助工作者遭到綁架。要改善這樣的情形,人道援助機構應強化本身中立的形象,避免讓人道援助、軍事行動及政治活動間的界線模糊。再者,對於那些向人道援助工作者發動攻擊的個人或組織,必須要被繩之以法,特別是在某些失敗國家(Failed state)當中,政府功能已經失靈,對於施行暴力的團體並無法有效的進行逮捕或審判,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必須借助國際的力量,對這樣的行為進行譴責及嚇阻。

  儘管,國際人道援助機制未來在轉型與整合上,將遭遇許多挑戰,但對於國合會來說,作為我國專業的援外機構,將持續加強與INGOs建立緊密之夥伴關係,透過與參與聯合國人道援助事務協調廳(UN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UNOCHA)體系之INGOs合作,確保計畫執行有效,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同時透過建立新的國際人道援助夥伴關係,期能達到資源整合並與國際接軌。

延伸閱讀:

1.【國際人道援助專題之一】人道援助與開發援助的整合

2.【國際人道援助專題之二】SDGs-人道援助改革契機

3.【國際人道援助專題之三】區域衝突持續升溫 人道援助者安全威脅日增

4.【國際人道援助專題之四】國合會人道援助 在地行動 國際接軌

  • Update: 2022/06/06
  • Hits:956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