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役譯異詣---一個駐外小翻譯的告白

文、圖/海地強化稻種生產能力計畫 外交替代役役男 吳杰謙

  文章標題的第一個「役」指的就是法語役男的我啦!抱著活用所學與協助當地人的心情,遠渡重洋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海地,擔任稻種計畫的翻譯工作,就這樣懵懵懂懂開啟了長達10個月的異國奇幻之旅。

  在海地,當地人除以克雷奧語(Créole)作為日常生活溝通外,還以法文作為正式文件的語版。本文是以我擔任法文翻譯工作中面臨的文化衝擊,還有與當地人交流的經驗等幾個切入點,來聊聊我對海地文化的小小觀察。

譯---新聞報導跳躍、延遲,偏好政經

  「譯」指的是我的主要業務:翻譯。在翻譯當地新聞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跳躍式的用句,像是天外飛來一筆某人說的話,或是在沒有任何連接詞的狀況下,筆鋒一轉改寫其他內容。另外當地報紙的主題也有所偏好與時間差,例如,之前想了解當地健康相關的新聞並著手搜尋時,發現當地大報le novelliste官網健康類新聞,最新一篇的更新,竟是6個月前的報導。而每日頭版多被政治與經濟類新聞所佔據,特別是選舉或暴動相關的新聞,時常盤踞各大重要報紙的頭版,由此可知當地民風與民眾關注的重點。

異---重新摸索具海地特色的法語

  而第三個「異」指的是所學專業與現實運用間的落差。首先是用字上的不同,當地人使用的詞彙,與大學期間所學的法文,略有差異;發音上,也有理解的困難,因為當地人的發音,與法國人使用的發音系統不盡相同。因為海地過去曾為西班牙殖民地,且有大量的海地人曾前往鄰國以西語為官方語言的多明尼加求職與求學,造成文化與語言受西班牙文的影響,而參雜了許多西班牙語式的發音,例如:Bien這個字法文的發音是「逼昂」,西文的發音是「逼安」,而海地當地人的發音多為後者,其方言克雷奧語亦有此現象。

  另外,有些用法為字形相同、意義不同或使用時機不同的情形,例如國人相當熟悉的法語:Bonjour (早安)涵蓋早上與下午,亦即晚上之前皆可用的問候;然而海地人僅於早上時使用此字作為招呼,過了午時12點後,即轉換成Bonsoir(晚安)。在與當地工人或合作窗口打招呼時,不免延續一般法文的習慣用法,此時「熱心」的海地人就會提醒我:不要忘記囉,現在已經過了「中午」,要說Bonsoir囉!

  來到海地四個多月,才漸漸習慣當地人的問候與相處模式,有時保險起見,就會直接說Salut,這是個通用於法文與克雷奧語的用法,且沒有時間點的問題,雖然其發音亦與標準法語之「莎驢」不太一樣,是「莎盧」(U同西語發音規則),但基本上都聽得懂,且不易造成誤會。

詣---相識各路「多聲道」高手

  第四個「詣」是語言的造詣。在這裡接觸到的各路合作夥伴,個個都是「多聲道」的武林高手:能流利地使用當地方言、法語、英語,甚至是西語。面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語言,不但能增加親切感,更能提升對方合作的意願,這樣夢幻的多語能力,是所有外語系學生夢寐以求的境界。海方合作單位的經理也很樂於學習中文與台語,並設身處地的鼓勵我:「不要害怕犯錯啊,法文本來就不是你的母語,說得不好或是詞窮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要不斷嘗試,才會進步啊,就像我一樣,我也常常用中文跟你打招呼,或是說『Allez 甲蹦』,這樣就是前進的第一步啦!」(Allez是法文的「去」,甲蹦是台語的「吃飯」)

  這樣的鼓勵帶給我更多的自信,就算有些詞彙一瞬間想不起來,也會大膽地用不同的方式來溝通,並於事後確認正確用字,扎實地提升語言實力。另外,我也開始學習西班牙文,期望行有餘力之際,多學習一項語言,除了作為法語及英語辭彙不足時的補述工具,日後,若在工作上需要開拓廣大的美洲與拉丁美洲市場時,因為多了一種語言能力,而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競爭力。

  • Update: 2022/06/05
  • Hits:589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