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英語導遊打開聖多美觀光市場─開設導遊英語課程
文‧圖/駐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志工 蕭媄文
聖多美普林西比政府對觀光產業日漸重視,主張該一產業將成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而觀光總司為主要指導執行單位,進行產業升級。然而,在此方向下,重要的觀光基礎服務制度,仍百廢待舉。以導遊的培養為例,政府尚未制定導遊管理證照與管理制度,且人人都可以是導遊的現象仍持續進行。2013年10月由筆者向觀光司提案通過的導遊訓練基礎班,迄2014年8月共計辦理3個梯次,5個班級,約70名學員於此一課程結業。但因沒有配套方案,無法進行就業輔導或開設中高級進階的訓練課程。就此,與多位學員深談後,大都認為加強第二外語(英語)專長,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元素。
聖國第一個導遊英語課程誕生
以運用在地資源的概念出發,筆者運用自身的觀光專長,與英語專長的志工合作開設了聖多美的第一個導遊英語專業課程。本課程的參加者為原有導遊訓練基礎班的學員,以及對於學習導遊英語有興趣的一般民眾;課程總計為56小時的專業訓練,其中50小時為課堂英語授課,另外6小時則是市區實務導覽。為求授課內容正確,課程以觀光司出版的導覽手冊為主要教材,Kathleen Becker 所著作的Sao Tome and Principe (Bradt Travel Guide)為補充教材。同時,在實務課程上,除了筆者授課外,也搭配聖多美當地導遊為授課講師,以培養未來種子師資。
在英語教學部分,據英語志工描述,學生對於自己國家的地理、歷史及旅遊狀況一知半解,例如:葡萄牙何時發現聖多美及普林西比?聖多美獨立紀念日是哪一天?歷任總統姓名為何?還有乾雨季之月份等問題,雖在觀光司指定教材內有做說明,但每位學生卻都有自己的答案。追問之下,發現原來聖多美普林西比教育制度並沒有統一教材,而葡萄牙和聖多美政府所公布的時間和內容有所出入,才會造成不同調的小插曲。因此除了教學外,常常還要與學員共同找資料,尋找有正式記載的答案,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藝文中心進行歷史圖片講解
以市區巷弄為教室
此次導遊英語課程中,筆者還設計遴選種子師資的單元,希望藉由市區觀光課程,徵選未來合適的導遊實務課師資。筆者請觀光總司推薦英語導遊名單,分別安排於3堂課6小時的導遊實務訓練課程中,與筆者共同教學,除了可以讓同學瞭解聖多美導覽執行實務現況,筆者也得以觀察英語導遊之表現。
市區觀光課程的設計是分次帶領學員以步行方式前往聖多美市區各重要景點,如:大教堂、新、舊市場、獨立紀念廣場、Cacau (藝文中心)及博物館等地點,沿途用英文導覽解說教學。
這次實務導覽課程也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所有授課導遊講師,除了一開始的電話邀約,課程前一天還會再以電話確認,並叮嚀要準時出席。其中一位英語導遊不僅大遲到,到了課堂後還表示臨時有事無法上課,並帶了一位較資淺的導遊,保證其英語程度及經驗豐富度,但實際上課時卻發現這位導遊屬臨陣上場且經驗值較低,準備的資料不夠充足,而且許多錯誤示範,例如觸摸展示品,講解內容錯誤等。筆者與英文志工2位講師頻頻搖頭,為了課程流暢度,筆者直接現場示範,並灌輸學員不可觸摸展品;而當遇到不可照相之情形,要嚴正有禮地告知旅客等觀念。課程結束後,遴選到一名優秀英語導遊Nilton,未來他將可成為導遊實務班的師資。
▲在當地大教堂進行導遊實務課程
讓在地人才投入知識傳承
這位年輕導遊的出現,讓筆者深覺所有目前執業的當地導遊不僅需要再教育,更要將導遊執照制度建立起來。在服務品質雜亂不齊之際,現階段以基礎教育方式慢慢紮根,應是最好的前置作業。
此次英語導遊基礎班無論對授課講師或學員來說,皆是一大挑戰,因為本課程結合了英語與導遊2項專業科目,但學員英語程度不一,還要以英語吸收聖國地理、歷史與文化等旅遊相關資訊,在短短56個小時內獲得完整概念,實屬創舉課程。不過授課過程中,英語程度較佳的學員會在課堂上以葡文翻譯解說,讓其他英文較差的學員能更清楚教學內容;同時大多數學員學習態度認真,這些是讓2位授課講師最為感動之處。
此一專案課程,仍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例如報名學員需先做語言程度測試,以依其程度分班上課;課程內容需標準化,並長期且持續開班等。雖礙於種種因素,無法一次到位,但至少遴選出一位當地種子師資,可將此次經驗傳承,讓未來導遊訓練課程更有系統與制度,也可做為導遊證照考試之參考依據。
相關連結
- Update: 2022/06/06
- Hits: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