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布吉納法索─工作、傳承、生活
文‧圖/技術合作處 吳謦竹
啟程
2012年,沒有太多猶豫或擔心,我收拾好行囊,握著一張充滿未知的機票,毅然決定實踐自己大學時期的夢想,前往西非友邦布吉納法索工作。隨著啟程日步步逼近,我試著在網路上多搜尋一些相關資訊。然而,撒哈拉沙漠揚起的沙塵,似乎不僅吹拂在現實生活中的非洲大陸上,也吹拂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霧濛濛地讓人無從預先揣想她的面貌。眼前的一切,直到搭上飛機越過那片滿佈裂痕的紅土後,才漸漸清晰起來。帶著新生兒似的好奇眼光,我踏上這塊土地,作為「臺布職業訓練合作計畫」的翻譯,展開近兩年的生活。
認識布吉納法索
布吉納法索,位處撒哈拉沙漠南緣,境內可耕地面積較少,又因為是內陸國,沒有海港,僅能依賴唯一一條與象牙海岸連接的鐵路或卡車運輸貨物,不利於貿易發展。此外,布國大部分電力均須仰賴象牙海岸進口供應,導致時有停電、電壓不穩的情形,亦構成發展工業的一大限制。種種不利條件使得布國始終是一個貧窮的國家。社會層面上,布國由六十多個種族組成,而令人慶幸的是,這些種族之間始終和睦相處,維持布國安定平和。這份和諧的基礎,源於不同種族間有一種稱之為「玩笑結盟」的文化:互相結盟的兩個種族,常常一見面就你來我往猛開玩笑,不僅立刻創造輕鬆氣氛,雙方也因為知道對方是在說笑,絕對不可以生氣。或許正因為「玩笑」如此根深蒂固的存在生活中,人民即便處於貧困環境下,臉上卻總漾著笑容,樂天地將當下的艱辛轉化為對未來的期望。
▲第二屆師資培訓班期末成果展由受訓學員解說作品 「臺布職業訓練合作計畫」緣起
鑒於布吉納法索天然資源的匱乏,布國總統龔保雷曾向台灣表達希望引進我國職業訓練技術與經驗,以提升該國專業技術勞動力,促進產業、經濟發展。臺灣政府遂自2007年起積極與布國政府合作推動「臺布職業訓練合作計畫」,主要包含職業訓練改善計畫、技職教育提昇計畫、人力資源培訓計畫及技術協助計畫等四大面向,協助建置兩個國家級職訓中心、提升13所區級職訓中心各項軟硬體設備、設立師範大學工教系以及新建4所高工職校軟硬體教學設備建築及營運規劃等。其中,率先完成建置的為「金亞雷國家級示範職業訓練中心」,該中心肩負此計劃指標性地位,因此自2011年底即派遣台灣專家團隊進駐,負責培訓當地種子師資、建構職訓中心體制以利後續推展至其他區級中心。我的工作任務是擔任台灣專家與布籍種子訓練師之間的溝通橋樑,除課堂上的口譯外,也負責教材筆譯及一般行政事務的溝通協調等。
職訓中心的一天
在布國,生活大概是循著一定規律向前走。約莫凌晨四點,由緊鄰的清真寺宣禮塔廣播聲揭開一天序幕。黃土路上,飛馳而過的腳踏車,都是要趕著去清真寺的,呈現另一種繁忙景象。七點三十分,輪到我們搭上台灣技術協助團隊的交通車前往職訓中心開始一天的工作。路上,出現在《小王子》書中的巴歐巴樹伸展著光禿禿的枝椏與我們道早。整年大概只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落下的珍貴雨水會為巴歐巴樹換上綠色裝扮,四周的黃土路,也會鋪上一層深淺不一的綠毯。而鄉愁,總會悄然在這片台灣農村一般的景致中躍上心頭。
▲布國雨季綠意盎然的景象 由於布國一般高職或職訓中心機具設備數量普遍短少,學員常需多人一組輪流使用機具,進而影響操作上的熟練度。為了彌補布國職業教育術科實作上的不足,金亞雷職訓中心的機具設備由台灣捐贈,而駐地專家們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適時給予中心種子訓練師專業技術、機具操作上的指導。
另外,為協助準教師在正式投入技職教育前精進專業技能,亦針對古都古大學工教系應屆畢業生舉辦師資培訓班,由台灣專家親自授課,同步輔以法文口譯進行解說。因為訓期只有三個月,專家盡其所能想將一身絕學傳授給學員,過程中學員承受極大壓力,但是每個人都不願意認輸、落後,總用獨有的幽默排解辛苦、努力學習。他們常常一邊說著誰又因為壓力太大、太累而得了瘧疾,一邊仍犧牲下課時間,聚首在黑板前對著電路圖七嘴八舌、指手畫腳地討論,這一幕正是駐布工作成就感的來源,也是我心中珍藏的美麗風景。
傳承
布國一年有三季,分別是熱季、雨季與涼季。生活就在季節轉換中、甚至在孔雀開屏與落羽之間不急不徐往前推進。這句話,並非某種比喻,而是,真真實實有一群尾羽絢麗斑斕的孔雀就住在宿舍園區內。看著牠們開屏、下蛋,然後,小雞一般大小、灰撲撲的小孔雀誕生了,搖搖擺擺緊跟母親身後。漸漸地,他們也長成了父母一般華麗,也學會了開屏。時間,在生命傳承中流逝。與此同時,也在技術傳承中度過。偶而,跟著專家巡堂,吸引我們駐足教室窗外的,就是種子訓練師正指導著後進訓練師使用臺灣捐贈的各種儀器做課前準備。看著他們認真研究、不藏私的身影,就像看到已經完成換羽,準備接力傳承的小孔雀。
相關連結
布吉納法索職業訓練技術協助計畫
- Update: 2022/06/02
- Hits: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