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創美好未來─世界糧食日之心得分享
文‧圖/駐尼加拉瓜技術團 外交替代役役男劉宏澤
世界糧食日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FAO)一連兩天在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舉辦世界糧食日(Día Mundial de la Alimentación)展覽會,這次的活動對於駐尼加拉瓜技術團而言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因為FAO直接邀請我們參展,主動請我們分享在駐地的計畫成果,期藉機將農耕栽培及田間管理的技術推廣至大眾,使大家更關注於糧食議題的重要性。
展示的內容包括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紅菜豆,以及許多種類的蔬果,如番茄、黃瓜、木瓜、番石榴。除了現場展示植株之外,我們也介紹農場經營的概念、稻種三級制的重要性、蔬果栽培的要點,希望透過彼此的交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更多的人。
田區栽培中的關鍵時刻
尼國的氣候不同於台灣,因此栽種稻米的方式亦有所差異。田區的管理除了播種、灌溉之外,農藥、肥料的施用量也是很重要的環節,但時機的掌控更是關鍵所在。
另外,田間清潔度是農田管理最重要的一環,如何在重要的時機執行除草的動作即是關鍵,整體產量是否能夠逐次提升,多靠著農民的努力與經驗。其他重要的管理還包括水份的操作、肥料的施用量與時機、收割時間的掌握,如是否能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湛水或曬田,根系的發展是否穏健,抽穗開花期之水份是否充足等。
駐團輔導合作社有成▲合作社主席向參訪民眾介紹稻米之栽培要點 展覽會中,駐團邀請輔導有成的合作社(Augusto Cesar Sandino)之一的人員共同參與,分享過往的慘澹經營如何轉虧為盈,如何在駐團的輔導下獲得栽培作物的技術和相關知識,並利用有限的資源運作合作社,進而持續獲利。直接由當事人分享的故事總是特別具有意義,他們誠摯地介紹當前合作社的營運狀況,並向參展大眾推廣大面積栽培水稻時需要特別注意的田間管理問題,及如何依據氣候狀況掌握栽培要點。
而除了技術層面之外,他們亦嚴格控管經費的支出,保留合作社內部應有之運作基金,社員間建立信賴關係;而在分享之餘他們仍不忘感謝駐團在這些日子以來的指導。
在尼加拉瓜的社會組成中,合作社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其意義即是將地區臨近的農民所擁有之田地集中、統一管理,並選出一名合作社主席作為管理決策者,正所謂團結力量大,擁有大面積的栽種土地後就可以較佳的價格大量購買農藥、肥料、租用機具及掌握穀價,降低單一農民所面對的風險和負擔。
然駐團如何在眾多的合作社中選擇合作單位呢?五大方向是駐團的原則,陽光、水源、土地、市場及勤奮的人民,在先天條件較良好的地區先進行推廣,培育種籽教師,再由他們主動與他人分享栽植經驗,並以田間管理狀況作對照,有了典範,合作社之間能夠互相交流,進而帶動整體產量的提升。
尼國新成立的「家庭經濟部(MEFCCA)」之所屬單位「合作社重組委員會(INFOCCCP) 」辦理合作社登記,目前全國已有4479個合作社登記在案,包括基本合作社4344個、區域中心89個、合作社中心35個、聯邦中心11個,如何持續建立合作社人力架構應是駐團未來的努力方向之一。
盡微薄之力,共創美好的未來
我們身處地球村中,國際觀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當今援助潮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駐團成員間互相腦力激盪,並在踏實的計畫架構下,與國際趨勢接軌。如駐團與合作單位執行的台尼中心、多功能園藝中心,積極輔導基本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中心,即符合「巴黎援助成效宣言」的行動準則,如「在地化」等。
尼國在多次重要會議中皆強調駐團在農業方面對該國的貢獻功不可沒,尤其是在稻米的栽植技術、稻種的生產、新品種的育成、網室技術的建構以及蔬菜的栽植技術等領域。此外,駐團整體業務不僅配合當地政府需求,亦符合國際趨勢,致力於達成「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中的三項目標,包括減少極度貧窮與飢餓、確保環境永續及建立全球發展之夥伴關係。於此我們更不能小看一己之力,期許投入援助開發領域的夥伴都能貢獻專長,以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為榮,也為夥伴國家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相關連結
駐尼加拉瓜技術團
- Update: 2022/06/02
- Hits: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