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用投資計畫創造脫貧之契機

文‧圖/投融資處 吳威龍

  布吉納法索為我國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台灣鮮為人知,去過的人更是極少。該國政府向台灣提出合作設立稻種生產公司的計畫,而我在前往評估投資計畫之前,其實曾懷疑過這個國民識字率2成多,人均年收1千多美金的國家能夠有多好的投資機會?

黃沙下對脫離貧窮的企盼

  初到布吉納法索,漫天黃沙又吹散了我一部分信心。位處西非內陸,布國在天然資源方面,如油礦等,本就較少,氣候亦不適合多數植物生長,很難想像該國政府及人民是如何在這麼艱困的環境下生存。

  但是經過實地發掘後才瞭解事在人為,當地政府與人民也是很努力的經營自己的生活。雖然布國糧食生產嚴重不足,光是稻米,去年進口價值高達6千多萬歐元,但是布國政府已規劃了長期的國家稻米發展策略,希望按部就班達到10年後糧食自足的目標。其策略是持續擴增水稻灌溉區及陸稻區的耕作面積,另外,同等重要的任務就是取得高品質的稻種,以避免因種子純度下降而影響產量。而稻種的繁殖就是台灣領先世界的技術了。

▲巴格雷浩大溝渠工程之一角

  除了政策環境的需求,也要考量是否有發展的條件。所幸早年台灣在布國投入大量資源開發的巴格雷水庫及其墾區能夠提供充足的水源與電力,使採種田可以順利繁殖稻種。此外,當地農民過去在台灣技術團長期指導之下,對於水稻的耕作時節以及農機具資材使用都有非常正確的了解,奠定日後優質耕作勞動力的基礎。

  看著農民駕著俗稱「鐵牛」的小型耕耘機在田畦內辛勤工作,田間水光中的身影襯著天色與秧苗相映成趣,我體會到最佳的援助方式不是施捨困苦中的人溫飽,而是給予他們一個公平實在,能依靠自己雙手爭取財富的機會。

  即使生產不成問題,但是農民們有錢買稻種嗎? 畢竟我是來考察一個投資機會,沒有現金收入的計畫將窒礙難行。在布國鄉間連最基礎的金融服務都沒有,多數農民可能連鈔票都沒見過幾次。

  我國派駐在布國的顧問群對農民組織的建立以及農作資材之以物易物補助模式已進行研究瞭解,建議只要建立起一套稻穀換稻種的交易機制,之後便可以收回稻穀再販賣獲利,因為以當地龐大的糧食需求來看,稻米的銷售完全不會有任何問題。此外,農民雖然過去都習慣留下部分稻穀當種子使用,但是在接受台灣專家的輔導以及看到換種耕作對產量提升的效果後,也都樂意用更多的稻穀來換回稻種,因此台灣的稻種繁殖技術在此時進入布吉納法索的時機是相當恰當的。

萌芽的企業家精神

  赴布國考察時,除了接觸當地官員及農民外,與農作資材的供應商開會之過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努力建立起自己的小生意,對於整個產業的供需環節有細膩深刻的認識。他們的工作節奏明快,焦點清楚,對於我們要詢問的資訊都有精準迅速的回應,表現不比我過去接觸過的歐美商人差,甚至更多了一分熱情。

▲國家種子中心研究人員說明種子純度驗證流程

  好的人才都需要適當的環境來磨練培養,看到布國的經濟環境仍能孕育出高效率的小企業家,給了我對這個投資計畫的信心,相信優良稻種的供應能讓農民更加積極地投入生產,從而改善經濟狀況及糧食安全。

  稻種生產的投資計畫其實只是布國整體農業發展中的一小塊拼圖,農民耕作產量的提升也只是未來國家長遠經濟發展的一環。經濟發展是漫漫長路,而此投資計畫也尚有許多細節待克服,但我相信台灣的經驗傳授與布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努力與企盼,將能加速發展的歷程。

符合經濟機制的人道關懷

  透過這次的考察任務,我對部分國際援助組織將投融資工具作為主要的援助方式有了親身的體認。受援國人民知識水準或技能的低落,多是因為缺少受教育的機會,他們的經濟理性絕對不比任何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差。只要讓他們瞭解每個人都有利用自身的力量取得更高的經濟報酬及改善生活的權利,他們也會跟你我一樣積極學習與工作。

  經濟誘因的正確呈現、發現與使用能夠大幅改善一個群體的生活,尤其台灣人民過去也是靠著努力不懈才能達到今日的經濟地位。台灣過去肯打拼就有收穫的經濟正義若是能夠在友邦的土地上再一次實現,所體現的不僅是台灣最溫暖的友誼,也是最符合經濟機制的人道關懷。

  • 更新日期: 2022/06/04
  • 點閱次數:450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