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走入聖露西亞的自然教室─中學生森林步道攝影比賽

文‧圖/聖露西亞 生態保育志工蔡德馨

一場颶風過後

  去年颶風湯馬士是在Jounen Kweyol(當地傳統節日)當天登入聖露西亞。在充滿著歡樂的氣氛下,大夥們原準備要歡渡這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慶,但萬萬沒想到不僅希望落空,還受到了颶風重創。
  這場突如其來的風災摧毀道路、橋樑,並造成陸、空交通停駛,低窪地區嚴重積水,山區土石流沖毀家園。此外,颶風的侵襲更打擊了聖露西亞的觀光產業,儘管旅遊業者紛紛提出低價促銷方案,遊客量仍明顯銳減;香蕉出口業,也因風災的影響,無法正常營運。這些經濟層面的影響,帶給露國二次傷害。
  我所服務的單位─森林局,有七條觀光使用的森林步道也在颶風過境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到處樹木倒塌、土石坍方、步道斷毀。因為經費有限,修復的過程格外漫長辛苦,但在森林局員工的努力下,仍完成了七條森林步道中四條的修復工作。

課堂沒教的事
聖露西亞攝影比賽
  從生態的角度來看,颶風是自然的氣候現象;土石流是環境演替的現象;而被吹倒的樹木,給予了新生命開始的機會。但對於人類來說,颶風是可怕的、是無情的、是老天的懲罰。颶風帶來災難,沖毀家園,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人們要如何看待颶風,觀念、看法實為一體兩面。
  的確,走訪了災後現場,親眼看見許多受災戶家園殘破、痛失家人,令人痛心。但當走入森林,看到被吹倒的樹木,讓原本陰暗的森林透進了光線,照亮剛發芽的種子,那強韌的生命力,卻又讓人感動。
  在聖露西亞人的眼裡,這樣的氣候現象帶給了他們什麼想法及感受?是一味的恐懼、抗拒颶風,還是有另類的看法?當他們走在森林裡,他們看到了什麼?心裡在想些什麼?我對此感到好奇,這也成為我舉辦步道攝影比賽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過生態學教育後,我一直抱持Nature knows best的信念,相信人們只有在走入自然後,才能真正的感受自然,了解自然,並認同自然的可貴。這些體認是學生無法從課堂、書本或是媒體習得,唯有虛心的走入自然才能體會。

喚醒在地環境意識

  在計畫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舉辦攝影比賽,要如何吸引學生參與呢?優渥的獎品絕對是一大動機。因為觀察到電子產品對露國人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我著手寫贊助邀請信,寄發給各當地廠商,電話說明捐獻的目的,誠摯的希望大家能一起為聖露西亞的環境和下一代貢獻力量。
  一開始捐獻並不踴躍,讓我非常忐忑不安,以為當地廠商的環境意識甚弱,對於此比賽的目的不認同。但最後還是有多家廠商提供贊助,讓比賽得以提供筆記型電腦、手機、相機、iPod、遊樂園券、潛水用具、禮券等誘人獎項。能有這樣的結果,令人十分欣慰,這種在地對於家園的關心及奉獻,比任何海外的捐款更有意義與影響力。

播下種子於心田

  攝影比賽除了配合颶風的議題,也呼應聯合國國際森林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orest)的主題,目標是為了提高人類對森林的永續管理及發展和保育意識。
  在奔走於各相關機構、媒體宣傳,並密切聯繫各中學校及九家廠商的熱心捐助下,這次活動有了7間學校,共計140學生參與,收到37件作品(每間學校至多繳交七件作品),頒發出了24個獎項的成績。
  但攝影比賽之成果不限於產出的作品。踏入森林的參賽學生,在自然的教室裡嬉戲、探索,從各種角度發現自然界不同的面貌。透過他們的雙眼,貌不起眼的小紅蟲,代表了偉大的愛;造型奇特的樹幹,充滿了故事與想像;涓涓溪水是孕育生命的泉源;平凡普通的葉片排出了奧妙的幾何圖案;被連根拔起的樹木,體現了自然強大的力量…。而從這些學生的作品中,我們發現了觀察及覺醒的感動。
  我始終深信自然是完美的老師,能用其充沛的能量在人們心田上播種,並給予陽光和雨水,豐富茁壯內心的一畝田。期待此次經驗能讓學生更加珍惜大自然,並將這份感動分享給更多人。  



  • 更新日期: 2022/05/31
  • 點閱次數:560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