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冷冽高山上的溫情世界-國合會行動醫療團在印度

冷冽高山上的溫情世界-國合會行動醫療團在印度
 
文‧圖/技術合作處 楊庭瑄

  2005年12月5日,歷經3小時的空中飛行、4小時的山路顛簸,國合會「行動醫療團」一行九人來到了大吉嶺(Darjeeling)-一個海拔兩千五百多公尺高的山城。我們一路跟著小火車(Toy train)的鐵軌前行,窗外的景色隨著高度的攀升,由黃沙滾滾的旱河、印度教的廟宇建築,到一片片的茶園、隨風飄揚的藏文幡旗,平地與山上簡直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大夥兒在日落時分抵達,呼吸著高山特有的冷冽空氣,期待著接下來兩週半的義診行程。

陌生,但沒有隔閡

  隔天一大清早,拉開窗簾就是一幅震攝人心的風景畫,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Kanchen Junga)巍峨矗立眼前,搭配著晴空萬里與樸實的山城景色,就算是舊地重遊的我,內心也感動不已。趁著好天氣,大家決定步行前往西藏難民自助中心(Tibetan Refugee Self Help Centre)進行義診前置作業。

  自助中心前聚集了不少人群,原來是中心的西藏朋友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特地準備了迎賓表演。派駐在當地的國合會長期志工惠敏偷偷告訴我,西藏朋友們從「行動醫療團」確定派遣開始,就滿懷期待與興奮,不辭辛苦地在寒冷的天氣裡練習著最能代表當地特色的舞蹈。西藏朋友的熱情,讓陌生的彼此少了隔閡、多了歡笑。

西藏朋友們的熱情迎賓舞,讓初次見面的彼此少了陌生的隔閡。

  義診前的準備工作及溝通是最重要的。認識完彼此,所有人便開始投入藥品清點及義診流程說明的工作。在人手不足的行動醫療團中,醫師不只是醫師,護士也不只是護士,所有人都必須身兼多職,在自己的工作外還得見機幫忙其他人。在第一天的準備工作中,我看到了台灣醫師及護士們的主動與熱情,放下各自的身段,挽起袖子搬藥品、排桌椅,也與西藏助理在短短時間內就培養出不錯的默契。

辛苦,但樂此不疲

  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專業藥劑師婕瑄,因為整倉庫的藥品在她的整理下井然有序,雖然沒有電腦的輔助,依舊能讓藥品清清楚楚,我想這就是台灣藥劑師的功力所在。西藏人民樂天知命,合群的態度更是令人尊敬,這次由於時間緊迫而來不及製作印刷好藥袋,因此改將藥品資訊印成貼紙再黏貼於透明夾鍊袋上。

  事實上,出發前曾擔心滿滿的行程會來不及完成這項工作,但意外的是在第一天就解決了大半,因為當地秘書一聲令下,只見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孩子圍著張大桌子,默契十足地分工合作,一個撕背膠、另一個黏袋子、又一個把做好的藥袋依尺寸收進箱子裡,還有個小小孩蹲在地上幫大家掃垃圾。這群孩子邊做邊聊,持續了好幾個小時也不喊累或偷跑,認真的程度令大家動容,也讓所有人更加努力,絕不能輸給這群兒童軍團呀!

天真活潑的西藏孩子們組成兒童軍團,齊心分工將上千個藥袋整理分類。

  整個大吉嶺地區有不少西藏難民聚落,多以喇嘛廟為據點,或有各自的難民中心。我們此行巡迴了8個據點,總共為3,699名病患提供醫療照護,而且不僅僅服務西藏人民,也同樣照顧當地的印度裔、尼泊爾裔居民,甚至遠征更高海拔的錫金(Sikkim),在寒冷的天氣中執行著「行動醫療團」的任務。婦產科練穎霜醫師跟我說,在台灣每天起床第一個念頭就是:「又要去醫院上班了…」;但是在印度時,每天起床第一個念頭是:「要繼續為當地人民服務了,加油!」

小小的祈願:短暫的疏痛解苦

  事實上以一名醫師平均一天近百名的看診數來說,團員的工作負荷量十分驚人,但每個人的眼睛都神采奕奕,盡心盡力地治療每位病患,藥劑師甚至連夜晚還要「加班」統計藥品使用量,卻也從沒聽她喊過辛苦。在這裡,大家的身體是疲累的,但心靈卻是滿足的,看到病患燦爛的笑容,聽到不諳英語的病患說出一句「Thank you」,那種感動難以言喻!在義診過程中,很多窮人家在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與衛生知識不足的狀況下,讓原本小小的傷口潰爛到發臭的地步,更有人已經骨折數個月卻是第一次就診,各種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台灣難得見到的狀況,在這裡卻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義診的最後一天早上,一個衣著單薄的印度裔小男孩來到掛號處,當地助理和他的父親說了幾句話後,很著急地把小男孩直接帶到護士嘉玲面前掛「急診」。一問之下才知道,小男孩在兩星期前被火燒傷,至今傷口都還未痊癒。

  我從旁協助他前往外科,在衣服脫下的那瞬間,大家的神情難掩驚駭,只見小小的身軀幾乎被傷口覆蓋,到處都是火吻的痕跡。這個孩子全身有35%的燒傷,卻只做了相當粗糙的傷口處理,久未換藥導致紗布沾黏到發炎的傷口上,狀況慘不忍睹。那天上午,護士寶瑩、練醫師和助理們花了兩個小時,才將小男孩的傷口清洗乾淨並包覆乾淨的敷料。

  換藥過程中,小男孩不斷哭喊,在一旁協助遞紗布的我也差點忍不住淚水,一個那麼小的男孩,瘦弱的身軀卻要承受這樣的痛苦。然而,那是我們在當地的最後一天義診,沒辦法繼續給予他換藥的協助,我們只能盡全力讓他的傷口不再惡化,讓他晚上能夠睡個好覺。

小小的孩子,大大的傷口;短短的停留,深深的感動!

長遠的道路 從這一步開始

  對當地的窮苦人家來說,「行動醫療團」是一陣及時雨,讓他們拖了很久的發炎傷口得以消毒乾淨,讓他們終於了解自己生了什麼病;然而,對我們來說,「行動醫療團」卻只是一陣溫和的風,當這陣風過去,窮人仍舊負擔不了醫療費用,新生的傷口依舊會潰爛。看著小男孩發抖的身軀,團員們心中想的是同一件事情:我們走了,他該怎麼辦?因此,如何讓「行動醫療團」的效益持續下去,讓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民得到支援,將會是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

  從印度回到台灣已經快兩個月了,這次為期三週的「行動醫療團」義診可說是圓滿結束,一直到現在都還接到當地民眾的迴響,除了感謝「西藏難民自助中心」全體給予的強力支援,讓我們能無後顧之憂地進行各自的工作外;也要感謝西藏人民團結合作的天性,每到一處都有人自動組成志工大隊幫忙維持秩序、送茶點、準備午餐;更要感謝所有參與的團員與長期志工惠敏及先耘的無私付出,讓這次義診能有高水準的醫療品質。

  身為「行動醫療團」隨行計畫經理的我,已經弄不清到底是誰幫助了誰?我們幫助當地人民改善外在的醫療環境,而他們卻幫助我們洗滌了內心。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都讓彼此有了最燦爛的美麗笑容。

  還記得在離別的時刻,面對著相處兩週的西藏朋友,我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擁抱互道珍重的那一刻,大夥兒心中都有個小小的誓言:我們不但不會忘記所有友善純真的西藏朋友們,更會努力地讓「行動醫療團」的溫暖散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小朋友們毫不保留地笑容,是此行最豐碩的收穫!

  • 更新日期: 2022/05/31
  • 點閱次數:476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