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聖文森實施產銷合-前景與挑戰

 聖文森實施產銷合-前景與挑戰

文/駐聖文森技術團 替代役男 紀乃文

  聖文森與格瑞那丁(後簡稱聖國)位於東加勒比海的向風群島中部,由聖文森本島 (面積約346平方公里)與格瑞納丁群島 (共32個離島,面積約43平方公里,是聖國觀光業的重鎮)所組成,總面積約為台北市的1.5倍。聖文森人口約12萬人,受本島多為山脈地型的影響,人口分布較為分散,而集中在數個較大的城鎮。


▲改變生產以及銷售模式產銷合一可以調整農產品競爭力以及利潤 。

  在農業發展方面,聖國從事農業人口數佔總勞動力的26%,而農業僅佔GDP的10%,這是因為農民大多數生產利潤與競爭力較低之農產品,如香蕉、芋頭 。再者,由於聖國本島是山脈為主的地型,交通不甚便利,有車可載運作物的農民僅佔少數,多數農民除了花時間種植、照顧作物外,還必須費時費力地將農產品運送到聖國首都金石城的市場,並花一整天的時間擺攤販賣,致使無法從事生產,缺乏效率。聖國農產品以生產芋頭等澱粉類蔬菜為大宗 ( 佔所有農產品產量的51%),至於其他當地生產、附加價值較高之蔬菜 (如甜玉米、蕃茄、胡蘿蔔、甜椒等),由於品質跟供貨較不穩定,仍多仰賴進口以滿足市場需求。

  因此 ,如何提升聖國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減少蔬菜進口,並強化農產運銷流程的效率,以提升聖國農業的產值,成為聖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前景 但也有挑戰

  駐聖文森技術團於聖國組建農民產銷班,將生產與運銷結合,是個解決上述問題可行 方向之一。組織產銷班的目的在於結合眾多小農的力量,依市場需求,規劃生產的作物與生產排程,以期達到生產的規模經濟、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可以共同分擔運輸成本與運銷事宜,農民不再需要個別把產品送到市場販售,只需統一集貨、出貨即可。再者,產銷班組成後,由於總生產量提升,對下游的客戶或中盤商的議價能力提高,而統一採買資材時也較易獲得折扣。


▲技術團透過西瓜觀摩會等活動的舉辦將觀念深入農民心中。

  然而,產銷合一雖然有上述的優點,但在聖國組織農民產銷 合一卻仍有幾個挑戰。 首先, 農地分散:聖國農地大多集中在迎風面,背風面的農民大多利用陡峭的零星山坡地耕作,使得集貨不易、運銷困難; 生產規模不足:產銷班目前的生產規模仍嫌不足、成本仍高,並無可外銷的產能與競爭力,僅能以內銷為主。 以西瓜為例,生產成本與售價跟進口西瓜相比,幾乎無明顯優勢 。 此外,聖國旱季約從每年11月至隔年4月,在旱季期間市場蔬果需求量極大,但僅有少數農民有灌溉設備可供耕作之用,造成旱季時市場嚴重的供需失調。 甚且, 聖國近幾年不乏其他與產銷班性質相近的農民組織,但農民缺乏互信,不願意將自己的貨品委託他人代為運銷,也擔心其他成員會侵吞自己的收入,故最後多名存實亡。而務農者多非專業農民,聖國農民大多有其他主業,僅以務農為其副業,利用在清晨或傍晚的時間到田裡巡視,對於種植與照顧作物的動機與承諾不如專業農民,也連帶影響其參與產銷班時的互動態度與配合度。

展現有效的產銷計畫 帶動參與意願

  駐聖文森技術團近年著力於產銷發展計畫,組建Rabacca蔬果產銷班,將蔬果的生產、運銷加以結合,強化產銷的效率。Rabacca產銷班成立已滿週年,銷售額逐月成長,平均每月約有10,000東加幣的銷售額。 考慮到聖文森產銷合一可能的挑戰,本團在推行產銷計畫時,也規劃 一些配套措施, 包括於桔山農場建立簡易集貨站,方便農民集貨並初步理貨,以便後續運銷工作 ;以需求量與交易價格較佳的聖國超市、中盤商為主要客戶,以穩定供貨為目標; 在旱季時,輔導沒有灌溉設備的農民種植較為耐旱、且具有市場價值的作物 如鳳梨),至於具有灌溉設備的農民,則依據市場行銷的資訊,規劃其種植的作物 , 例如, 復活節前夕蕃茄會有大量需求 。此外,透過每月定期召開產銷班班會,在每次班會中,向農民簡報產銷班該月銷售狀況與市場資訊,並將財務收支透明化,以減少農民疑慮; 舉辦田間觀摩會 ,由本團技師或表現良好的農民做示範,教導非專業農民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以提升其工作的興趣與動機。

  此外,駐聖文森技術團也輔導農民種植附加價值較高之蔬菜 ,像是甜玉米、蕃茄、胡蘿蔔等 , 相信在蔬菜品質與供貨都漸趨穩定後,將可降低當地客戶進口蔬菜的意願,以期達成進口替代的功能,並進而提升農業產值,穩定聖國經濟之發展。

  • 更新日期: 2022/05/30
  • 點閱次數:576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