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爆香史瓦濟蘭 (上)

爆香史瓦濟蘭 (上)

文‧圖/駐史瓦濟蘭技術團 王俊富
替代役男陳柏龍、陳昱齊


▲好吃的爆米香。

緣起

  2007至2008年間因全球氣候的變遷加上石油價格的上揚帶動生質燃料作物栽培面積擴大,取代了原有的糧食作物耕作農地,造成全球性的糧食短缺問題,為解決史瓦濟蘭王國糧食短缺問題,駐史瓦濟蘭技術團於2008年起進行水稻復耕計畫,也探討測試了臺灣水稻品種-臺中秈十號於史國民眾接受與喜愛程度 (請見國合會第134、135期電子報:台灣米萬里飄香上下篇)。臺灣水稻品種-臺中秈十號頗受到史國人民接受且歡迎。

  為推廣臺灣水稻知名度以增進小農收益,於2010年起,於史國主要超市(PICK AND PAY)與傳統市集設點推銷販售臺灣米,並在2010年國際商展時,推出臺灣特有的水稻副產品-爆米香,利用國際商展期間不同階層與洶湧的人潮時推銷爆米香,藉此機會調查爆米香之市場接受度,期望在鮮食白米外,研討出史國人民可接受的水稻副產品,拓展市場銷售面與產品的附加價值。

▲爆米香製作情形。

爆香的壓力點測試

  米香,又稱爆米香、米通,是中國南方、香港、澳門、臺灣及日本常見之零嘴及小吃,類似玉米花,為加溫使米烘熟及壓力鍋爐中受熱產生壓力,瞬間釋放出壓力,而使米­膨脹開來,會產生很大『砰』的一聲,隨著白煙裊裊散發陣陣米香,「爆米香」的名稱如此由來。   

   蓬萊米(粳米),是一種在臺灣廣為食用的稻米並做為爆米香材料,史瓦濟蘭技術團引進蓬萊米及臺中秈10號種植推廣,但由於長期下種植使得蓬萊米混雜臺中秈10號,造成米質不純問題,因此試驗蓬萊米混雜臺中秈十號的爆米香,蓬萊米所需壓力為8 kg/cm²方可爆出蓬萊米3~5倍體積大小,但混雜之臺中秈10號幾乎無法爆出,而造成大小不一情況,若壓力高於8 kg/cm²則將使得蓬萊米風味變差甚至產生燒焦味,因此放棄混合稻米種;由於臺中秈十號為主要推廣品種故選擇純種臺中秈稻10號測試,所需壓力為10 kg/cm²,可爆出3~5倍體積大小,產品大小一致效果良好。

▲將爆米香切成塊狀即可裝入包裝袋販售。

製作爆米香需經過以下步驟:

 1.預熱
 2.入料
 3.烘米

而等到烘米壓力達到所需10 kg/cm²,必須先熄火、關閉瓦斯;拿開加熱蓋,關閉馬達電源。 

 4.調配麥芽糖配料:煮麥芽糖比例為120公克麥芽糖、500公克砂糖、1匙 (5 毫升) 沙拉油及1碗水,待滾沸呈濃稠液狀,再將米香與麥芽糖充份均勻攪拌,使其具有黏性,再倒入四方形的鐵框中 ,以滾筒碾平紮實這時我們熟悉的香噴噴的米香已經成型!

爆米香 國際商展初試啼聲

  由於史瓦濟蘭人民第一次接觸臺灣傳統米食-爆米香,發現史國人民對於新事物接受程度不如開始想像的高,但於試吃後皆表現出驚喜之表情,並在技術團秘書解釋爆米香之製作方式與原料,史國人民購買爆米香的反應十分熱絡,甚至國王的眾多王妃也成為其忠實顧客,在為期十天的商展常在每日結束前早已銷售一空。在商展期間我們也藉由商展充足的人潮與不間斷的買氣,趁機透過問卷了解消費者對爆米香的觀感,問卷主要分成下面幾個部分:

(一)人口統計資料例如性別、年齡,以了解不同性別與年齡階層對爆米香的滿意程度、建議與再次購買意願。

(二)對爆米香顏色、外觀、口感、組織、風味與總評的喜好程度。

(三)對爆米香的建議:消費者的建議與批評,為產品研發與改進的主要依據。

(四)對爆米香再次購買意願。

爆米香的初次印象

  技術團在此次商展總共發出五十份問卷,有效問卷三十六份無效問卷十四份,問卷有效率為72%,在性別方面61%(22位)為女性39%(14位)為男性;在年齡方面15歲到50歲共有四個級距,每個級距皆為6位,51~60歲共有8位,61~70歲共有4位,並無71歲以上的受訪者;在對爆米香的顏色、外觀、口感、組織、風味與總評方面,一面倒的問卷填寫者皆勾選非常喜歡,僅有兩位在外觀部分勾選喜歡,可能是因為爆米香有些許太厚不易入口的緣故,與有三位在組織部分勾選喜歡,可能是因為在拌糖時攪拌不夠均勻導致組織些許鬆散;在建議方面,有10位給於產品正面的讚許(Excellent、Nice、Very Good…),有8位希望未來在超市或傳統市場可以買到此產品,有4位覺得太甜希望降低糖的使用量;於再次購買意願方面,全數皆願意再次購買。由上述問卷的結果可得知,爆米香在史國男女老少各個階層都喜歡,少數消費者抱怨過甜,這可從糖的添加量與攪拌的均勻度去調整;大部分消費者給予正面的評價並期待再次購得此產品。(待續)

  • 更新日期: 2022/05/19
  • 點閱次數:659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