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觀光發展在聖文森桔山農場
|
文/駐聖文森志工 賴佳緯 |
|
前言
在聖文森的觀光部擔任志工已經超過五百多個日子,其中桔山農場是我國與當地政府合作已久的計畫,因業務上的需要,我經常往返桔山與Kingstown,也認識了管理桔山農場的蘇森傳技師。我和聖文森觀光部於本年4月29日合作辦理之「台灣經驗永續觀光研討會」中,曾建議關於桔山農場的目前發展及未來可參考的願景藍圖,與當地政府分享了台灣農漁村案例與成功的農業觀光轉型經驗,而桔山農場的經營或可思考轉型為觀光農園或是教育農園,甚至是休閒農場的方向。日前得知蘇技師將於今年底將屆退,於是向他請教一下工作的心得與想法,這些都有助於在工作上的腦力激盪,也誠摯希望可以給技術團跟國內未來方向規劃時的參考。
問:請問蘇技師目前在桔山農場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答:桔山農場是屬於聖文森第三推廣區,因為地勢較為平坦,而被選為發展基地。在過去,管理的目標只著重在「果園管理」,現在配合新的策略轉移大部分的精力在推動當地的蔬果產銷班。我們期待能夠輔導農民穩定種植一些聖文森常進口的蔬果如番茄、玉米、青花菜、花椰菜等,以減少進口的需求與外匯的支出,也希望能以此作為改善農民生活的基礎。
在去年,我們協助成立了Rabacca蔬果產銷班,不考慮當地常栽培的甜椒、番茄而以西瓜、南瓜為主力作為推廣項目。
桔山農場現在變成聖文森的主力示範農場,我們在此栽種生產,並邀請農民前來參觀農場裡大片的轉移蔬菜示範場地並學習我們生產的模式,進而帶動其他的推廣區,深化示範的效果,讓農民蔬菜的產量能夠逐漸穩定。
問:您認為桔山農場對於聖文森永續發展有何影響?
答:從1986年台灣技術團來此之後,我們便對桔山農場開始有了雛形的規劃與投入。以前設定農場為示範推廣的定位,現在在聖國像是蓮霧這種果樹,大大小小的家裡後院都擁有幾株了,柑桔及其他果樹栽培的概念也較我們初到時更為進步,顯示聖國人民持續在吸收我們帶來的寶貴經驗。
桔山農場佔地近二十英畝,裡頭有果樹、有歷史悠久的老房子、有整齊平坦的綿羊大草地,另外交通方面,從Sandy Bay到Fancy的馬路基礎建設已經鋪設完畢,整個交通網絡更為方便,這些對於發展農場觀光是個好的立基點。
問:如果未來考量規劃入觀光產業對於桔山農場會有何影響?目前是否有這類觀光發展的計畫或願景呢?
答:思考農場的觀光走向我目前只有很雛形的想法,桔山農場駐有食品加工專長的替代役男,可以就地取材製作可供販賣的加工食品及飲料,量產時可以配合運用我們所協助的產銷班農民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加工製造。
思考觀光的發展同時必須考慮到當地的生活型態,當地人喜歡冷飲和澱粉類食品,果園裡的水果,田裡的地瓜、芋頭,都可以製作成不同的飲料果汁或加工食品,或許還可以加上他們很狂熱的炸雞成為套餐在園區內販賣,不過園內的設施規劃就必須籌備得宜才能吸引更多的觀光人口。
如果搭配一些特殊主題設計也可以進行發揮,例如園區的幅員夠大,不妨引進當地的特有種鸚鵡來養殖,可以設計為一套適合學生的生態教育之旅,也可搭配周邊旅遊景點,如 Owia的Salt Pond,互綁成為鄉村特色旅行。
目前技術團的組織培育室培育了很多提供給當地的蘭花苗及火鶴苗,已經進入預備交接的步驟,如果當地政府可以自行運作、農民可以順利生產,技術團上個階段轉移技術的使命便告完成,可以考慮將桔山農場整個轉移給當地政府運作,以利作觀光、生態、農業的綜合性永續發展。
問:除了觀光的部份,您對於桔山農場未來發展有何其他的期待?
答:果樹及蔬菜應要設立多樣化,並且引進精密的網式栽培管理,以此教導當地人民生產高品質蔬菜,未來甚至可以朝向有機蔬菜栽培來做推廣,這些可以作為當地飲食多元化的基礎,除了西印度料理之外,也能漸漸以這些多樣化的蔬果和較為健康的亞洲綠色料理。
當地的新機場將於2011年蓋好,如此應能有著相當的配套建設吸引首都的人民遷移至附近居住,疏散首都高密度的人口壓力,人口的移動與交通脈絡的更新可以帶動國內外的遊客更願意前往Windward Side來遊玩,這對於位在Windward Side後端的桔山農場希望是個利多的消息。
此外,台灣近來的觀光休閒文化也可以移植一小部份過來,一些加工產品像冰淇淋的多角化販賣或養生導向的有機市場,都可以是桔山農場未來發展時可以納入的思考範圍。
|
問: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在農場工作中有遇過什麼困難或挑戰嗎?
答:聖文森不是一個缺乏糧食的國家,這裡的人民喜愛高澱粉的食物如香蕉、麵包果、蕃薯等,你可以從這裡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罹患率居高不下得到證實,而這裡充沛的雨量讓這些作物的生長極為容易。既然不缺食物,天氣又炎熱便讓當地人民不喜勞動,要勸他們改種需要花費心力種植的高經濟蔬果,是需要強大誘因及鼓勵的。
這也讓我們在管理農場時候遇到很多人事上的障礙,農場裡的工人直接受僱於當地農業部卻間接交由我們管理,我們既無法以直接聘僱關係進行管理,所以工人的服從性較差,讓管理工人的時間成為一種浪費,即使他們動手工作,也必須要花人力在旁監督以確保品質,這類間接人事的管理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問:你個人有何退休的計畫? 有什麼建議給晚輩或在海外工作的年輕人嗎?
答:自從1970年代到波札那,之後歷經西非賴比瑞亞、泰國、菲律賓,南太平洋索羅門、非洲馬拉威、史瓦濟蘭到現在的聖文森,我大半輩子的光陰都給了我們的友邦,在國外居住了那麼久,回家鄉台南一直是我的心願。
後面的時光我打算與家人好好團圓、找時間與過去的技術團還有農業的朋友們聚一聚,另外我母親有留下一塊土地,我想也可以育一些種苗,賣給家庭農場當做消遣啦!
現在的年輕的人跟我們這一輩真的有很大的差異,對於電腦比我們瞭解要多很多,學歷也都很高。到海外服務是很好的機會,我也很鼓勵你們藉這種機會多多進行國際交流。
但是生活上我會建議應該要仿效回歸我們這輩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因為晚睡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雖然現在是競爭很激烈的工商社會,但是生活回歸農業社會的純樸會好一些。
後記
訪問完蘇技師,感覺他對桔山農場有著一份未完的使命感與不捨,對於農場的未來也透露著關心。桔山農場在技術團多年的經營之下有著一定程度的規模,如果能跟當地政府一起好好規劃,將會是個全新的觀光新資源。
以觀光志工的角度來看,農場的教育解說可兼具教育性、娛樂性與宣傳性等多種功能,是達成環境教育和培育環境倫理的最佳途徑。同時亦能提昇遊客高品質之遊憩機會與體驗,進而達成教育消費者,並協助當地居民達到增加收入之目標。但必須運用特有的鄉土文化、鄉土生活方式和風土民情去發展,在經營管理上,要注重農業經營、解說服務、體驗活動、民俗文化活動,才能在整個觀光遊憩的空間系統中顯現它獨特的風貌與特色。
以永續發展的要點來評估,桔山農場發展目標其實可以整合地方觀光、農業產業、文史藝術、生態等資源,建立各地方獨特的休閒產業主題特色,打造在地社區認同所發展出來的休閒農業區,使聖文森人更容易去認識當地休閒農業特色,進而關心珍惜聖文森的農產業,並促進整個產業的升級與永續發展。
- 更新日期: 2022/05/19
- 點閱次數: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