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近四分之三為水資源所覆蓋的地球,卻僅有1%可供安全使用。
儘管全球已有接近59億的人 -相當於世界人口中的87%-已有取得更好飲水來源的途徑,然而, 水污染的風險猶存, 這現象多數是因為都市化、工業化的增加及貧乏的衛生設備等環境因子造成水污染 。同時,即使取水來源經過改善,汲取後的品質也常隨著汲水位置距離的增加而顯著降低, 此現象對於低所得且地處偏遠之環境尤然。
2010年世界水資源日的主題為-「乾淨水資源還諸我們一個健康的世界」(Clean Water for a Healthy World),今年將焦點著重於改善水質所需面對的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當人們不斷製造並經由農工業排放廢棄物來污染供水系統 ,安全與潔淨的水資源也逐漸變成珍貴的商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水資源暨衛生設備主席Clarissa Brocklehurst女士說:「為了使孩童能得以生存並發展學習及謀生的能力, 取得安全用水的途徑是相當重要的。」另補充道:「《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認為所有兒童都有達到最高健康標準的權利,特別是能有乾淨飲用水的權利 。」
非安全飲用水是導致以水為媒介的疾病如腹瀉、肝炎及傷寒等的主要因素,其中腹瀉(diarrhea) 是5歲以下兒童死因的第二名,事實上,因腹瀉造成的相關疾病而致死的孩童遠超過愛滋病、麻疹及瘧疾三者相加, 且經歷這些疾病的孩童通常也困於復發及 發育遲緩的循環中,並伴隨著對他們發展及認知能力有著不可逆及永久性的傷害。
針對家戶單位進行水質處理淨化被視為預防水媒疾病最有效及可負擔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緊急或者是因遭受糞便汙染所造成的流行病情況下更是如此, 而只是簡單的家戶用水處理,就可減少腹瀉相關疾病感染率達47%之多。其他對個人及社區可採取之有效且成本低廉的措施尚有使用肥皂洗手、安全儲水技術及社區水質監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