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我在諾魯 工作‧生活

我在諾魯 工作‧生活

文‧圖/駐諾魯短期志工 徐慧貞

越貧瘠 越富足~生活篇

  已經到了快要回台灣的日子,就越發地感謝技術團的照顧。昨天晚上,我跟團長說「我發現越貧瘠的地方,其實越富足!!」

▲從住宿的地方望出去日出日落潮起潮落是我在諾魯的生活印象。

  當初選擇來到陌生的諾魯,對它唯一的印象是;這是一個南太平洋的小島國,必須搭機到澳洲布里斯本轉機。後來得知,國合會的志工來到這裡服務,諾魯政府會提供住宿和交通。我住在全島最好的飯店,我的陽台正面對著太平洋,是朝北的方向,因此,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日日月月化為看得見的節奏顯現在我的眼前。

  諾魯,是根據當地話「Nawero」音譯過來的,意思是一個小、被隔離而且批蓋著珊瑚礁的島。諾魯距離赤道以南42公里,位於國際換日線以西1287公里。離諾魯最近的島(Ocean Island)也相距306公里。諾魯島上有許多椰子樹和雞蛋花,雞蛋花和鳳凰花幾乎是全年都開著花。這裡,整年都是夏天,乾季的時候,幾乎都不下雨。最近是雨季,常常會不定時地灑下大雨,島雖然不大,但是,還是會出現,東邊下雨,西邊依然是大太陽的情形。下雨的時候,諾魯人是不躲雨的,反而是坐在馬路邊,享受被雨淋濕、清涼的感覺。因此,雨季也是生病和蚊子很多的季節。

  雖然才來諾魯三個多月,但是,由於在醫院工作,不斷地接觸到病患,我也得到「流行」感冒三次,每次的症狀都不同,第一次是喉嚨痛、第二次是頭痛發燒、第三次是一直咳嗽。生病的時候,每次去農技團用餐都感到很不好意思,很擔心把病毒傳染給其他的團員。

  來到諾魯最令我驚奇的經驗是,這裡的生魚片又新鮮又大片!有一次,我吃到的還是剛從海上捕回來的鮪魚,肉還是溫的,而且口感超有彈性。當地人也很喜歡吃生魚,他們是直接把魚肉切下來,然後抹鹽巴配著白飯吃。

  不過來到諾魯,想吃青菜是一件困難的事,許多菜類、肉類的供應,都是靠著一週兩次的班機,從澳洲空運過來,因此,菜價往往比肉價還要貴許多;青檸檬一公斤約新台幣200元,紅色的甜椒是1公斤新台幣240元,西瓜也是1公斤新台幣180元。

▲技術團在諾魯推廣農業花上很多巧思。

  還好,諾魯有台灣的技術團。我看過年輕的役男整出一片農地的經過:他必須把石頭和珊瑚礁岩篩除,只留下較小的石頭或是沙土,被篩掉的石頭,往往比沙還要多,剩下的沙,還要再另外添加從叢林裡運過來的黑土、有機肥,然後攪拌。種下菜苗之後,還要在鋪上打碎的椰子殼,可以保溼。吃菜很容易,種菜卻是這麼的辛苦。每吃ㄧ口新鮮的蔬菜,內心總是感動和感恩不已。

  我剛來的時候,幾乎都沒什麼下雨,澆菜的水,就靠冷氣機所滴下來的冷凝水,太陽很烈,天氣又熱,因此,生長的菜量很有限。有一陣子,聰明的役男,想盡辦法孵豆芽,以增加菜量,連續十多天,每餐都可以吃到豆芽菜,吃到後來,連綠豆也快沒有了…還好,雨季來了。

  技術團在島上推廣農業,役男們親自去農戶家教導居民種菜、養豬。有一戶農戶,在他家門口種蒲瓜,照顧得很好,他還幫蒲瓜搭上棚子,蒲瓜就垂在棚子下,相當顯眼,也引起當地居民的好奇。當役男去他家訪視的時候,役男告訴他:「你的蒲瓜長得很好,已經可以採收,可以吃了!」農戶回答說:「我看它一直在長,我就繼續照顧它,我希望它能長到一公尺那麼長。可以吃了嗎? 那該怎麼吃呢?」

  生長在五千年文化的中國人,對於「吃」從來都不陌生。我們也從來沒有想過,在地球上的另一個角落,居然還有人沒有看過瓜怎麼長起來的?!長大之後的瓜要如何處理?

  小小的諾魯島,包含著許多外來和當地的文化。雖然小,但是,要完全地看清它,卻也不是那麼容易!中午的時候,諾魯雖然熱,但是清晨和夜裡,海風吹來卻是非常地舒適。我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來到南太平洋的島國,在醫院裡工作,被技術團照顧著。看著潮起潮落,知道時間的流逝,我知道,這片土地,並沒有因為我的來到而多增添什麼,但是,我的生命,卻因為在諾魯的這段日子,而更加豐富。

幫助的喜悅~工作篇

  來諾魯國家醫院的三個月,護理部主任安排我到三個病房:慢性病房、急性病房和產房各待一個月。

▲在諾魯國家醫院的同事們。

  剛到諾魯的第一個月,我帶著好奇到慢性病房;慢性病房很大,一共有四間病房,每一間病房差不多有三十坪大,一間病房最多可以住六個病患。其中有一間,只住著一位男性中風右半邊癱瘓的諾魯人,衛浴設備內還有洗衣機,是專門洗他的床單、衣物等。另外有一位長期住民,是62歲的女性,她受過很好的教育,過去是電台的播音員,因為過重(大概160公斤),又跟政要有特殊關係,因此,醫院讓她長期住在慢性病房;每天幫她擦澡一次,她也有她自己專屬的冷氣和冰箱,每4個小時,護理助理會幫她翻身一次,她的活動空間就是那張床。如果她回到家,家裡常常會停水或是停電,因此,她選擇留在醫院。她很富有,也很有智慧,所以,工作人員也常喜歡去找她聊天。

  護士站就在4個病房的中間,護士站大約只有兩坪大小。慢性病房是醫院當中唯一沒有冷氣設備的空間,每位病患幾乎都有家屬陪伴,因此,當天氣越熱,工作人員消失不見,大概是跑去抽菸或是跑去有空調設備的其他空間。

  急性病房包含重症病床兩床、急診床三床和辦理住院手續。這裡算是全院工作量最大的區域,諾魯人看病是不用付費的,因此,她們常常就直接進到急診,要求傷口換藥或是要求使用止痛藥。諾魯人習慣只吃肉和澱粉類,因此,便秘是常見的問題。雨季的時候,小孩子特別容易感冒、發燒,而且是全島性的流行。因此,五月份的時候,急診很忙,因為許多幼兒陸陸續續都被送來急診或是住院。

  因為工作量多又直接面對病患的需求,因此,基本上,工作人員的態度是慢不得的,大家也都很勤快。只是,全島流行感冒期間,護理人員也很難倖免,因此,一個班應該有三位護理人員上班,有可能會只有一個人來,來上班的那個護理人員真是要忙翻了!每兩週發一次薪水的那一天,大家都一定會來上班,但是,領完薪水,就會有人開始離開工作,次一日,沒來上班,算是正常。在這裡很敬業的護士,遇到自己一起上班的同事,不定期地隨意請假,應該是最無奈的吧。

  最後一個月,我到產房,產房好像是另一個世界。諾魯的新生兒出生率還算是高,全島人口約九千人,去年的新生兒就有三百多人。自然生產大概都是由助產士接生,除非是剖腹產,才由緬甸籍的醫師來操刀,因此,諾魯政府用高薪來聘請外籍助產士。

▲從斐濟與東加來的接生過諾魯大多數新生兒的助產士。

  產房雖然位於醫院最遠的角落,但卻是一個工作起來相當愉快的地方。整個病房有兩間待產室、一個準備室(治療室)、一個嬰兒室、兩間病房(一共4床)兩個庫房、護士站和廁所。產房規定家屬探訪的時間相當地嚴格,諾魯人也會乖乖遵守,在病房外面等待探訪。產房的助產士,雖然是由斐濟、緬甸、菲律賓和東加群島來的,因為大部分都在諾魯待很久了(超過10年),又所有的產婦一律都來醫院生產,因此,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是透過她們的手來接生,諾魯人是相當地尊敬和感謝這些助產士,她們所說的話是很有權威的。

  當我跟這些資深的助產士一起工作,我才更深地了解,這些由國外來的助產士深受當地人的敬重,最主要是她們真心地關心諾魯人。這些助產士都是基督徒,有些在斐濟工作超過20年,退休之後,才來到諾魯。雖然她們的薪水較當地人高,但是,她們也很樂意奉獻給教會,或是隨時幫助有需要的人。

  3個月很快就過去,在這裡讓我看到教育過程的重要,一個專業的養成是需要基礎教育的投資和將來在職場上,能夠與好的工作榜樣一起學習,進而將認真的工作態度成為生命的一部份。我也相信,真實的信仰就反應在敬業裡。

  • 更新日期: 2022/05/19
  • 點閱次數:644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