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活蔬食交流 - 馬紹爾技術團辦理蔬菜烹調活動
|
文.圖/駐馬紹爾技術團 林昱宏 |
馬紹爾共和國是我們在太平洋中十分重要的外交夥伴,這裡的人民天性隨和、與世無爭,生活在這些環礁的居民,自古以來就是過著採集椰子、麵包果與林投果、或是到環礁內海域捕撈魚類的生活。自19世紀西班牙船長Marshall發現這裡,到德國裔Debrum及Capelle氏於Jaluit與 Likiep兩環礁建立小型貿易生意,由當地人手中購得椰子仁乾燥烘烤過後的椰乾出口,換取罐頭、調味品、肥皂等民生必需品,漸漸地接受西方國家文化;一次世界大戰後接受日本統治,食米習慣很快地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二次大戰美軍從日本手中取得馬紹爾,成為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美國託管屬地中一個省份,1979年才從其中獨立出來成為民主共和國。
當「吃」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
觀察馬紹爾當地文化,會發現這裡的人們吃著大量米飯與肉類,島國環礁因為地處太平洋中央,氣候炎熱使食物若不經保存非常容易腐敗,又因土地、交通等環境先天不良無法大量生產蔬菜與肉類,至此的人民飲食習慣至今,一般的馬紹爾人早餐多以吃麵粉發酵製作的甜甜圈、或是沖泡熱水的泡麵開始;中餐與晚餐則是以米飯為主食配上罐頭食品,抑或是燒烤後的雞豬肉、魚類,十分簡單,也談不上複雜的料理程序,如此就構成當地三餐飲食內容了。
當然就以上的食物內容,不難了解為何馬國人有如此高的比率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食物因燒烤過後產生焦狀物含有致癌因子、高比率攝食肉類造成血管內膽固醇含量高,罐頭食品的高鹽高食品添加劑、防腐劑皆是危害健康的主要原因。
推廣與示範蔬食 煞費苦心
自民國88年中華民國與馬國復交後,我國駐馬紹爾技術團即以羅拉農場為團部,開始試種及推廣蔬菜,篩選適應羅拉地區栽培之作物種類與品種,示範田至今已選出適栽之蔬果計有木瓜、香蕉、甜玉米,青椒、辣椒、蕃茄、豇豆、毛豆、洋香瓜、西瓜、冬瓜、絲瓜等等及各式短期葉菜,多達二十多種作物。
|
在示範田試作蔬菜果樹得到資料中,平均每月作物種類約在9至13種之間,種植期及收獲期較長的有木瓜、南瓜、芋頭、甘藷,另有蕃茄、胡瓜、甜玉米、茄子、甜椒、香瓜、西瓜、哈密瓜等瓜果類,短期葉菜類則有大白菜、小白菜、芥菜、空心菜、油菜等(約在種植後25~37天即可收成上市)。
馬國人民平日蔬菜攝食使用量的不足,然而多數羅拉地區家庭園圃農戶生產蔬菜供應圍網漁船補給、餐廳與超市為大宗,但中下階層馬國人還是以罐頭食品與米飯為主食;有鑑於此,技術團自民國96年開始舉辦蔬菜烹飪示範試吃活動,希望透過到各地與教會、村落組織配合及參加馬國節慶活動造成民眾迴響,帶動健康飲食文化,進而促進農民生產銷售量,擴大計畫效益。
民國96年到97年這兩年內蔬菜烹飪活動的參加人數就達到5,118人次,顯見在技術團苦口婆心推廣以及實際演練示範下,逐漸帶動馬國社會各界食用蔬菜風氣。為正確教導馬國居民攝食蔬菜觀念,技術團利用本國人熟悉領域中餐飲食調理方法導入該團生產蔬菜甜玉米,青椒、辣椒、番茄、豇豆、毛豆、洋香瓜、西瓜、冬瓜、絲瓜、南瓜、蘿蔔、大白菜、芥菜及空心菜、小白菜、青江菜、芥菜各式短期葉菜等二十多種作物,製作22道美味可口食譜以交由廠商印刷成小冊子,在辦理蔬菜烹飪教學時,於現場發送給參觀試吃民眾,每每都獲得熱烈迴響。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馬紹爾人也能享受蔬食的樂活生活!!
- 更新日期: 2022/05/19
- 點閱次數: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