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子來了,白米可以送出去了!!-海地Desdunes 碾米廠道路修復記
|
文˙圖/駐海地技術團菁英役男 陳炤曄
|
|
『感謝台灣技術團與O.D.V.A.的幫忙,現在路通了,稻米可以送出去了』ESDUNES產銷合作社聯盟主席Elisson Paul-Evra感激地向技術團道謝。
甜蜜的收成 重大的工作
|
9月,素有海地穀倉之稱的Artibonite平原,已經由一片又一片綠油油的稻浪轉換成一穗又一穗金黃沈甸甸的稻穀。在天亮時分,農民即吆喝著村裡的親朋好友,一起到稻田裡採收稻穀。揮著汗,一袋又一袋豐收的稻穀從田裡運到了稻田中央的Desdunes 碾米廠,農婦們在曬穀場上沙沙地來回翻動稻穀,碾米機轟隆隆地從一早就開始作業,趕著將倉庫裡一堆又一堆的稻穀碾完,才能清出更多的空間容納農民剛從田裡送來的稻穀。在豐收季節裡的Desdunes 碾米廠,一切都像圖畫般迷人,很難想像在前些日子,Desdunes 碾米廠唯一對外的產業道路因為從6月起幾場大雨的洗刷,坑坑洞洞,每況愈下,農民不再願意將車子開來,碾好的稻米也運不出去,光彩的碾米廠被抹上了一層看不見的陰影。
Desdunes碾米廠原本只是一座單純的稻穀倉庫,提供鄰近DESDUNES產銷合作社聯盟(Koalisyon Perimet Refome Desdunes ;KPRD)使用,組織範圍包括Trois Bornes、Sejour、Pierre Paul、Danger 及Lachicitte Desdunes等5個合作社,共計面積696公頃,1,392戶農戶,是Artibonite平原上重要水稻生產區域。但是2008年8月海地連續遭逢4個颶風和熱帶風暴侵襲,百般凋蔽,因此我國大使館與駐海地技術團於2009年年初協助Desdunes產銷合作社聯盟在現址修復舊有廠房,並考量該區糧食增產,決定援贈新式碾米機設備,提升碾米率以增加白米產量,幫助該區農民改善長期糧食不足問題,也身兼災後的重建工作。
解決問題 再拉一把
|
碾米廠設置了,農民期待新的碾米設施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6月起海地雨季開始,接連的大雨使Desdunes 碾米廠唯一對外產業道路損壞。尤其在下雨過後,原本乾硬的泥土變得又黏又重,道路上出現一個又一個纏人的陷阱。車子進不來,米也運不出去,DESDUNES產銷合作社聯盟主席Elisson Paul-Evra再次向技術團請求協助。而為了幫助該區農民及延續當初設置該碾米廠房的美意,技術團與海地政府合作單位阿狄波尼河谷開發局(Organisme de Development de la Vallee de l,Artibonite ,O.D.V.A.)研商,決定由糧食作物基金撥款進行道路修復工程,這個基金原是由技術團提供農民各項平價服務後所點滴累積起來的,這些錢來自於農民,就該運用到農民的身上。合作單位O.D.V.A.也瞭解到這些錢錙銖都要花在刀口上,因此免費提供3輛重型卡車、一輛怪手及一輛道路推土機,僅要求技術團負擔工作油資及操作人員薪水,促成了這樁美意。
9月11日,由O.D.V.A.提供的重型機械一輛又一輛有秩序地來到Desdunes碾米廠對外產業道路,載來了一車又一車砂石。道路推土機將原本坑坑洞洞的道路推平,中午時分,各區農民主席也帶來豐盛的餐點感謝這些辛苦的作業人員。不消1天的時間,在O.D.V.A.的作業人員加緊工作下,道路修復工程迅速地完成,農民們歡喜著道路又恢復了平坦的模樣。
|
傾力扶持 用心良苦
現在,路通了,車子能夠進來了,農民不必再辛苦以驢馬或摩托車等接力方式將碾好的白米送出。鄰近的區域也陸續進入收割時節,不必再憂慮道路不佳而讓農民不願意將稻穀送到碾米廠來,造成碾米機械閒置。只要碾米機械開始運作,就代表碾米廠可以儲備更多資金以改善DESDUNES產銷合作社聯盟各項設施,受益的將會是更多的農民。
|
這樣的小故事,正在海地技術團各推廣區不斷地上演著。海地共和國長年面臨糧食不足的危機,又因該國道路狀況不佳,即使最大穀倉Artibonite平原能生產水稻,但因產能不足且運輸不便,稻米多半未能銷售到首都太子港,無法紓解首都糧食短缺的壓力。因此,駐海地技術團正輔導各產銷班,除協助提升農民稻作產量,並藉由既有之廠房,興建碾米設備,促其逐漸發展成稻穀集貨中心,使太子港的商賈願意前來碾米廠直接採購稻米,但這需要許多的硬體軟體設施上要投注更多的心力與時間。而在大使館、海地政府與技術團的合作之下,台灣的援助合作計畫必能處處開花結果,讓海地農民也有個豐收好年。
|
- 更新日期: 2022/05/27
- 點閱次數: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