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小島大觀

小島大觀

文˙圖/駐馬紹爾志工 蔡業中

   Ukulele,中文譯為夏威夷四弦琴,是件風靡太平洋島民、不分男女老幼隨手攜來即可自彈自唱的樂器。外表像支小吉他,大小像把小提琴,曲調卻能豐富到無歌不彈、無曲不奏。馬紹爾群島的海洋風情也是如此,環礁島雖袖珍到像一道意外凝滯在汪洋上的海浪,海色天光卻充盈眼底,在地的純樸智慧,更昇華了我原本煩雜的思路。

欣嚐 人生另一類體驗

▲ 馬紹爾文化節椰葉編織成品。

  逛不完花花世界、賞不盡大千風光是人常有的感慨,所以將兩年歲月付出在離家5千里的密克羅尼西亞小島友邦上,反倒是個細緻感受小天地呼吸與心跳的珍貴機緣。馬紹爾這個國度雖然遙在天涯遠在海角,並非遺世獨立;而家家還是有本難念的經。例如自足自立儘管是重要的國家目標,直至近年過半的全國預算仍依賴外援。2008年底滿月大潮,海水倒灌淹沒了馬國首都馬久羅島僅有的一條街,也不禁讓人聯想氣候變遷對太平洋島國的衝擊。若以台灣人愛依數字做判斷的習慣來看,一個失業率超過三成的國家難免會瀰漫不安的氣息。但這一切,卻因為走入當地自己親耳見聞而有了另外的觀感,也成了人生的難得體驗。.

  在這裡,我只要心血來潮就能抱著Ukulele以最適意的步伐走上10公里,不設時程且沒有壓力。夏威夷四絃琴配張外國臉孔最容易引得當地小孩興奮圍繞,即便我唱「Ien Emman」(美好的時光)的馬紹爾語發音很彆扭,孩子們還是笑得樂不可支。回想起念書時的暑假環台遊,竟是以咬牙的苦行傻勁走完,由步調直指根本心態,我不禁反思勤奮的台灣人是不是把自己繃得太緊了?馬紹爾人雖不同於之前我們對熱帶島嶼民族想像中的熱情洋溢,比如我服務的馬紹爾高中辦場萬聖節舞會,幾乎所有人皆全場害羞地做壁上觀,但我在教會耶誕慶典與封街跨年派對所欣賞到的精心演出,十足具象地印證他們的舒緩與知命是件多麼自然的事。無瑕美聲的合唱渾然天成,舞蹈重節奏與腳步,簡單的上半身動作卻引人聯想他們祖先的耕獵生活。因此所謂的無憂無慮與其說取決於客觀環境的條件優劣,倒不如說生活態度的營造更重要。

擁抱這片土地 也找到自己

▲馬紹爾文化節傳統烹飪-烤麵包果。

  深處在太平洋中心的馬國人民不只教我重新看自己,也引導我換個角度觀察故土。以前在台灣,打開電視盡是負面喧囂的印象,來到這裡入境隨俗共乘計程車時,司機連同乘客一聽我來自何處竟不約而同笑咪咪地說:「Taiwan, good!」。這句話在我心中發酵出的自豪感,比搬出再厚一疊數據資料展示台灣有多先進多發達都要來得具說服力。直達友邦百姓的口碑絕不是憑空而來,以自始至今對志工照顧總是無微不至的技術團為例,技師們的成就絕對值得致上敬意。每周送達我們手中的各式時蔬鮮果,肥美的程度在台灣都少見。這是身為國合會一員的榮耀,更是來自台灣的驕傲。我常忍不住在腦海裡將團部的Open Day與馬紹爾的Manit Day(文化節)相互交織,前者像場盛大的園遊會,打開友誼大門與重分享精神的馬紹爾人同樂,後者的宗旨則是傳承海島資源運用的傳統技藝,如椰葉編織以及麵包果等固有食材的烹調。它們的涵義併在一起恰似我告訴自己遠渡重洋而來的意義所在:一個張開友善雙手的台灣人擁抱沛然的馬紹爾文化。

  • 更新日期: 2022/05/18
  • 點閱次數:476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