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談論馬紹爾
|
文˙圖/駐馬紹爾志工 盧化茵
|
|
來到馬紹爾一段時間了,對於這裡的一切大致都已經熟悉,這個位於北緯4度、東經160-175緯度的南島國家,面積3,840公里,人口約有6萬人,相當於台灣的台北地區,但卻不像台北讓人感到擁擠與壓迫。
也許是海島民族的特性,讓這兒的人們都保有樂天知足又熱情的天性。從小在大城市生長的我,對於快步調的生活再熟悉不過,然而來到這裡,不同於冷漠的台北街頭,在馬紹爾僅有的一條街不論走到哪,都會有人充滿活力的大聲叫你的名字打招呼,剛開始還真是不能習慣。
慢活 是一種習慣
這裡生活步調緩慢,走在街上都隨處可見站著、蹲著或躺在路邊的人,悠閒地看著人來車往渡過一整天。商店的服務也是如此,我們買了一台洗衣機請他們送貨到府,約好下午四點,結果隔天才來。因此,當他們滿口允諾隔天會再來裝機時,心裡也就有個底了。果然,兩週後,放在角落的洗衣機才在技術團團長的幫忙下完成裝機,而我們也開始學習尊重在地文化的慢調生活。
|
這邊最值得一提的特有文化莫過於傳統的手工編織藝品及Ukulele。當地人秉持著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精神,盛菜的盤子是用大片的椰子樹葉細細地用手工編織而成;當地特有的食材麵包果,搗成泥狀後也用葉片包製再用樹枝升火烘烤。迎客的戴頭花圈也是純粹的花卉植物製成,完全沒有一點塑膠或尼龍繩線之類的再製品,捨去人造的虛假也更讓人輕易地就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用心及真誠。
而Ukulele是一種樂器,外型像很迷你的尺寸的吉他,不同的是只有四根弦。第一次看到學生拿著它自彈自唱時,還笑學生怎麼玩小孩子的玩具,沒想到後來自己也迷上它。當地幾乎人人都會,隨手拿來就可以來一段精彩的演奏。完全沒有基礎的我在努力苦練指法的時候,他們卻可以隨性的撥弦,甚至連小孩子也不例外。
當我們談論 用彼此的語言
|
我在馬紹爾高中任教,教的是電腦資訊,所接觸到的當地人幾乎都是我的學生。該校的老師大多都是外聘,所以很多是菲律賓人、美國人、日本人、斐濟人。可能學生們接觸了多元化的英文口音,因此幾乎有半個月我們還在適應、瞭解彼此在說什麼。
可愛的學生們甚至很熱心的搶著教我說馬紹爾話,但是這種語言的發音對我們這些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來真是一種困難,至今我只學會一些簡單生活用語的單字,還有課堂上的常用詞彙。然而,我發現只要我們這些”外國人”願意開口講他們的語言,他們就會很開心了,發音的正確與否也不在重要,重要的是一份認同感!
我的學生們會用使用高科技手機、I-pod,會上網、會用電腦玩遊戲,但卻不會用Office應用軟體、也沒有半點對電腦的概念。在街上跑的大多是汽車,摩托車跟腳踏車十分罕見。或許是長期接受西方文化的關係吧?總覺得他們的生活是跳躍式,沒有經歷過冗長的演進改變而直接跳級,這也是屬於他們特有的模式。
|
正因為他們所接觸的是跳躍式的衝擊,在使用科技產品上也出現很大的貧富懸殊差距;同一個班級裡,有熟悉操作電腦的,也有連滑鼠都不知該如何使用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在教學上可是一大挑戰。
一個學期過去了,看到每個學生都已瞭解電腦軟硬體設備的基本概念,也能順利使用Office Word製作出自己的簡歷,感覺還蠻開心的。特別是當學生告訴我他們喜歡上電腦課,以後會更努力學習,將來想要成為一個電腦老師時,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很感激的是這樣一個海外志工的機會,讓我體驗海島生活之外,也瞭解到付出也可以這麼有成就感、這麼快樂。
- 更新日期: 2022/05/18
- 點閱次數: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