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山之國天空下 -華文與西班牙文協奏的熱情曲
|
文˙圖/駐薩爾瓦多替代役男
曾俊榮 |
|
上帝在人間的玻璃屋
以白天為門戶, 以大氣為屏風, 以蒼穹為屋頂,
上帝讓其宏偉,讓其美輪美奐,
萬物既存於此且容於此。
Puerta de cristal el dia, pared de cristal el aire, techo de cristal el cielo,
Dios hizo mi casa grande,
mi casa es bonita, todo en ella vive y cabe
~ 薩爾瓦多女詩人Claudia Lars
薩爾瓦多是中美洲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舉目望去,映入眼簾盡是火山的風景,因此又被稱為火山之國。當地著名女詩人Claudia Lars形容薩爾瓦多為上帝在人間的玻璃屋,以此來歌詠他們美麗的家園。 當地人個性樂觀、剛直、親切及笑容洋溢,小麥色的皮膚讓其像極了在炙熱太陽下的陽光少年。在這小小的國度裡,居住著絲毫不簡單的熱情靈魂。
華文與西班牙文協奏曲
當一位主修西班牙文學的役男教授薩爾瓦多人民華語會發生什麼情況?一首用國語與西班牙文譜成的熱情之歌!
|
薩爾瓦多是一大華文教學市場,主因有許多華人在此定居或工作或投資或開設工業區,而學習華文動機多因興趣或工作需要,或本身為華人後裔。在Santa Ana省的華文教學,學生多為早期移民之華人後裔,以在薩爾瓦多有百年歷史的關姓家族為主,另外還包括薩爾瓦多當地居民。而我方應薩爾瓦多政府要求,開設其工作需要的華文教學培訓班,由我及另一位西語役男負責自2009年1月27日起在薩爾瓦多移民暨外務局(Direccion General de Migracion y Extranjeria )進行華文教學,學生大多為於移民局、海關、機場及邊境服務之人員,皆為無國語學習基礎,一切從白紙開始,而我就是執筆的那隻手,色彩由我揮灑,輪廓由我勾勒,過程中可與所學相互印證,如同臨摹,看著圖形漸漸顯現,有著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2009年1月24日農曆年除夕前夕,至Santa Ana進行華文教學時介紹台灣過年文化以及台灣過年歌曲如《恭喜》之教唱;為求學生能融入體驗台灣文化習俗,贈予參與歌唱者自製之紅包。2009年2月14日情人節,在薩爾瓦多稱作友誼節(el Dia de Amistad),學生特舉辦當地當日之習俗活動,並介紹此節慶於中南美洲之差異與歷史演變。
第一次以西班牙文教華文的緊張感彷彿還縈繞在腦海,儘管課前花很多時間準備,不過一上台就沒有時間思考,一切都得靠即時反應。原來教學如同譜曲般而自有其節奏,必須適時加入和弦及休止符,而與學生之互動讓課程進行更加圓滑、順暢及熱絡。
|
兩國學生大不同,台灣學生不善表達且內向,而薩國學生卻懷有拉丁民族的熱情、接受度高、幽默、互動性極高,容易如朋友般融成一片。我喜歡即時反應與腦力激盪所帶來的刺激感,我享受一上台就是屬於我的舞台的感受,我感動學生用國語回答問題時的喜悅。我絕對相信,有熱情之付出,就有感動之回報。
台灣華文教學種子在薩爾瓦多發芽深耕
教學是很奇妙的事情,有時候不知道我到底是教學的人還是學習的人,有時候不知道我到底是散發熱情給學生還是感染學生的熱情,但是當接收到學生努力回答與互動時的感動與喜悅是如此地振奮人心。
|
當一位在移民局服務的學生踏著雀躍的腳步過來跟我說,他在工作崗位上時聽得懂華人觀光客的問題時,我油然為此而喜悅;當學生拿著其家祖五十年前的家書來詢問時,我彷彿變成「海角七號」內的主角,串聯跨越半個世紀與兩個國度的感動;當看著學生們從學習37個注音符號、五個聲調、主詞人稱、數字、基本句型至中文字寫得比我漂亮,甚或由學生撰寫自我介紹並上台朗誦,我就像母鯨魚在誕生小鯨魚後用長時間地教導牠,等到小鯨魚躍出海面且從其背部噴出沖天水注時,才領悟到這所謂的成長;當學生們在課堂上用西班牙文和中文為我唱生日快樂歌時,那熟悉的聲調依然在耳際響起,那熾熱的眼淚似乎還垂掛在眼眶;當台灣友人跟我說他驚訝於在薩爾瓦多機場聽到當地人用標準的國語問候,而當地人回答說我是他的中文老師時,那種自豪的感覺依然在心底悸動。
華文教學就像播下的種子,慢慢地撥土而出、慢慢地伸展嫩芽、慢慢地將台灣的文化根莖深扎,帶著台灣的生命力與精神,熱情且努力地頂著火山之國的天空。若各位於薩爾瓦多聽到當地人說中文,請給於他們一個讚賞的眼神、一句鼓勵,甚或一個擁抱,就像國合會的標誌,用雙手呵護這剛剛冒出芽的台灣種子。
- 更新日期: 2022/05/27
- 點閱次數: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