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預見綠色就業時代

預見綠色就業時代

文 / 業務企劃處 蘇怡仲

理想中的工作
  我的大學同學、現在已經成為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公益旅行作家的C君有次在他的個人電子報中說,自從在某個電視節目中談到有一種「日薪可到420美金、一年少說也能賺個幾百萬台幣」,而且「有包吃包住,媲美五星級享受的免費的宿舍與伙食」的「阿拉斯加油田工作」後,詢問的信件如雪片般地湧入他的信箱,逼得他不得不解釋,所謂這樣好康的工作,其實是要「在攝氏五十度的沙漠裡、或是零下三十度北極海的暴風雪裡的工作環境」,以及「需要定期演習『油井爆炸』,不知哪天就可能真的成為一具焦黑屍體的工作……」。

  大概在今年初,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一則澳洲徵求大堡礁海域聖靈島(Whitsundays)各島的保育員,這個工作號稱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之一,不僅可以免費在世界知名的大堡礁群島賞鯨、潛水,還可以領6個月薪水高達澳幣15萬(約台幣342萬元)的收入。一時之間應徵的自我推薦影片蜂擁而入,塞爆了當局的網站……。

藍色星球下的綠色工作

  當氣候變遷以及相關的適應與減緩策略受到全球各界矚目之際,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 於2008年9月發表了一篇有關綠色工作(green jobs)的報告。依據該篇報告所定義的綠色工作,是指在全球轉型成低碳永續的經濟體時所新創造出的、或是代替、提升現有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應該是泛見於農業、製造業、研發管理或服務業,且對於保持或回復環境的品質有重大貢獻,特別是:有助於保護生態系統或生物多樣性;有助於減少能源、材料以及水的消耗;有助於經濟的減碳(de-carbonize)並且能降低或避免各種形式浪費與污染產生的工作。更重要的,符合這樣定義的工作需要是「得體 」(decent)的工作,須能提供:足夠的薪資、安全的工作環境、受保障的工作權、沒有性別歧視,以及合理的生涯展望。換句話說,一個剝削的、有害的、或不堪支付生活所需、因而讓工作者陷入貧窮困境的工作,就不會是個綠色工作。因此,依照這樣的標準而言,油管工作者完全不能符合綠色工作的定義;而萬千選一的大堡碉保育員職位,就可說是標準的綠色工作!

▲替代能源產業是最深具潛力的綠色工作來源。

  當然大堡礁保育員的工作機會不是天天都有,但是綠色產業與綠色工作卻是不能忽略的趨勢。究竟綠色工作是哪些?而又有多少這樣的潛在綠色工作呢?依據該篇報告,替代能源(Energy Supply Alternatives)可說得上是綠色工作的最大供給者,而且不論從每單位產能、每單位能量或甚至每一元投資所引發的工作數目來說,這類型的工作都遠超過石化能源產業。舉例來說,全球大概有30萬個勞動者在風力發電產業、17萬個太陽能發電(solar photovoltaics, PV)工作、以及超過60萬個太陽熱能(solar thermal)工作。其他包括生質能源(最多,約120萬個工作)*、水力發電(約3.9萬個)、地熱能(2.5萬個),整個在替代能源類別所創造的工作大概2百30萬個。此外,雖然可更新能源的投資與研發工作可能集中於幾個國家,例如德國、日本、巴西等,但設置、營運以及維護可更新能源系統時卻具備本地特性,因此可以直接有助於一些接受這樣系統的發展中國家的就業。據估計這類的綠色工作將在數年內急速起飛,預估到2030年前,太陽能發電可以供給多達630萬個工作,而風力能源則可多達210萬個工作。

效率一線間

  界定綠色工作的標準在於有效率地使用能源、水以及材料,而在轉型成綠色經濟的過程中,使能源更加效率化可以創造相當多的就業。或許最好的例子就是建築業。符合的效率的建築可以是綠色建築(符合類似LEED認證的標準),或是進行房子的改造(在德國一項改造34萬間老公寓的計畫在3年內創造2萬5千個工作機會),或是對於單一建築物件的效率的改善,例如熱水系統、烹調設備、是內電器、辦公設備、暖氣、電扇與空調系統的效率改善。這個過程中可以產生的工作類別包括綠色設計師、建築師、審查員、工程師、量測員、計畫管理人員,以及進行相關設備貿易的人員。而這些工作也具有在地性,同樣地可以是發展中國家或高失業率國家可以善加開拓的領域。

  有些產業乍看之下是相當能源密集的產業,例如鋼鐵、化學、水泥、鋁、造紙--那麼,這樣的產業的綠色就業潛能要怎麼去看呢?事實上,在生產過程中提高能源與原料效率的做法,或是防治與減少期間的污染,以及加強這些原料的再生使用(所謂的第二次再生製造)等等,都是一個可以幫助產業考慮環境需求的做法。以鋼鐵而言,回收鋼鐵比製造原生鋼材節省40%至75%的能源,且這個回收使用的趨勢呈現向上,在2006年可以佔總產量的41%。因此對於大力運用再生鐵的國家例如土耳其、美國、南韓、德國、日本等,他們的鋼鐵產業也多了些綠色就業的著墨。同樣地,當全球回收用紙率從1970年代的24.3%來到2004年的45.3%時,您可以想像在這個產業回收可以提供相當大綠色就業機會的來源。

綠色職能訓練

  就像其他的環境議題一樣,產業的綠色創新以及綠色就業的推動如果純粹倚賴自由市場的變化程序,其速度可能來不及趕上氣候變遷危機的速度與規模,這個時候,即是需要政府以總體發展規劃進行政策介入以及推動激勵措施等的時機。而就國際合作發展領域而言,協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相關的人力與職能訓練,便是可以切入的做法之一。因為在轉型到綠色經濟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對於特定技能以及勞工的需求,原有勞工的技術,也將伴隨著特定專業技術的發展而必須接受新技術的訓練,例如新興的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光電的產業技術。幫助開發中夥伴國家彌補這樣的技術缺口,建立綠色產業的相關人力能力,相信是未來發展合作計畫中重要的一環。


*關於生質能源之問題,由於生質燃料對於環境、能源的淨平衡以及對糧食作物生產具排擠性,故不無爭議;而且大量種植生質能源作物也可能促使人們離開生長的土地,因此有必要審慎地看待。

  • 更新日期: 2022/05/18
  • 點閱次數:640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