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外籍生獎學金計畫-熱帶農業教育研究訓練課程之建構
|
文 /屏東科技大學 謝清祥 |
|
國合會提供的友邦人力資源訓練開啟了我國與友邦國家社會及文化互動之管道,讓不同國籍人士與臺灣的研究人員及學生之間能有互相交流的機會,更促進了臺灣學術國際化腳步。此計畫至今已逾10年,成效顯著,培育不少人才。例如索羅門群島之農業部長Mr. Selwyn Riumana即為此計畫之受惠者。
屏東科技大學承蒙國合會之協助,有幸成為外籍生獎學金計畫之先驅,成立以培訓熱帶、亞熱帶地區開發中國家農業人才為主軸之研究所,並逐步於10年間由單一碩士學程發展至現今的學士、碩士及博士之完整高等教育系所,國合會與其他產官學界多方合作對此計畫之長期支持與協助功不可沒。在此特將此歷程中對於課程設計、以及如何尋求學生與教學雙贏之結果等課題,與聯盟伙伴一起分享。
就農業科技而言,其專業分工極細,舉凡傳統農、林、漁、牧等相關主題及新近之生物科技學科均為訓練及研究內容。面對各國學子於學習背景與專業需求均不相同的情況,如何滿足教學雙方之要求與取得平衡,則課程之設計難度可想而知。為達到符合不同層級、課題與需求之訓練,本系於課程設計初期即先行擬定共同主題與教育目標,爾後再進行必、選修課程的設立;其次,再依層級之需求擬出主要核心目標及與之相對應之課程。課程實施後,每三年進行課程修正,並廣邀國合會、農委會及具國際視野之民間農業從業者為本系課程委員,協助改善課程內容,藉此符合學生與時代需求。
本系經多方討論及良納建議,設定教育目標與主題,包括國際合作、技術轉移及專業訓練等三大主軸。在此主軸下,各層級(學程)之教育目標及相對課程建構簡述如下。
大學部 |
教育目標在培育熱帶農業及國際農業基礎專業人才;傳承農業技能和永續經營的生態環境;促進農、林、漁、牧專業技術的發展。 主要課程設計原則依動、植物之不同專業,分為動物生產組及植物生產組。一、二年級課程除動、植物之基礎專業課程外,其餘均為共同必修課程。三、四年級分別為動、植物專業特色課程。 |
共同必修課程 |
國際農業發展、國際經濟暨合作、農企業經營管理 。
|
植物組專業課程
|
農園藝概論、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植物保護、果樹、蔬菜、花卉、農藝作物等。
|
動物組專業課程
|
動物科技概論、世界養殖概論、牧場實習、養殖場實習、禽畜保健與傳染病防治、飼料生物及水產養殖等。
|
碩博士班 |
教育目標為:培育國際農業及國際農業專業人才;促進農、林、漁、牧各方面之相關研究;培育高級專業人才,增進獨立研究能力;提升農、林、養殖及畜牧業之專業技術;協助政府培訓援助友邦之農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設計原則以共同必修課程符合本系教育訓練主軸為主,各專業選修課程則依不同農、林、漁、牧專業領域之不同由研究生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提出申請開設。 |
碩士班共同必修課程 |
專題討論、碩士論文、應用華語(一)、應用華語(二)、農業發展與國際合作特論、永續農業發展與規劃 。
|
博士班共同必修課程
|
專題討論、博士論文、應用華語(一)、應用華語(二)、國際農業發展趨勢特論、農業政策與經濟特論。
|
- 更新日期: 2022/05/18
- 點閱次數: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