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冰島之後,大家開始臆測誰會是下一個被金融危機延燒的國家。矛頭持續指向前一個時期還因為市場經濟蓬勃成長的東歐新興國家。但為什麼是這些國家?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10月間陸續有相關分析報導。
經濟學人首先在10月初指出,烏克蘭幣hryvnia的大幅貶值、哈薩克金融市場的紊亂無規章、以及匈牙利借款人大筆借入瑞士法郎貸款,讓這些國家面對金融風暴的襲擊並且危在旦夕。例如烏克蘭,除了幣值疲軟,第六大銀行Prominvest被政府接管,股市跌幅多達80%,通貨膨脹率達到令人咋舌的25%。但這在東歐經濟體並不是特別突出的案例。拉脫維亞經常帳赤字為15%,去年以前一直超過20%。金融海嘯突凸顯了新興市場的問題:長期倚賴高度外資產生的鉅額赤字,以及面對危機時無充實財力可以自救。
在另一期的報導經濟學人繼續分析,在高度槓桿化的全球金融體系下,過去受惠於外資大量流入的國家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也錯綜複雜。區域裡面除了俄羅斯過去8年因為石油與天然氣收入所累積的現金與變現力尚不需叩求外援,其他多數有龐大經常帳赤字的國家,意味著實質上的入不敷出。好一點的狀況是,求助於IMF或其他債權國外來的援助適時止血;最糟的情況,一些國家必須面臨債務重整、幣值瓦解、衰退,並起引起最不願見到的政治動亂。
外面的世界想要幫忙。IMF與烏克蘭當局正討論高達14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約當於烏克蘭明年必須償付的短期貸款、利息支付以及融資剩餘的經常帳支出所需總額550-660億元的1/5。在同時,烏克蘭必須接受一些條件包括金融改革、調高利率與嚴謹的公共支出,以改善通膨問題。
對於親近歐陸體系的國家,另一個求援的對象自然就是歐洲中央銀行(ECB)。例如匈牙利,儘管比起烏克蘭來更為富有,但就某些角度來看更脆弱不堪一擊。外匯市場的疲弱讓許多用外幣貸款支付房屋等私人貸款的匈牙利人寢食難安,如果匈牙利幣forint繼續走弱,許多匈牙利人只有走上破產一途。尚可稱慶幸的是,過去匈牙利政府減少預算赤字的努力獲得外在的肯定,現在預算赤字僅約達GDP的4%。因應隨時的需要,IMF與ECB願意借予這個國家更多救急金。
事實上,匈牙利與其他歐盟的新會員國目前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這些國家已經將多數的銀行賣給外資,這在前幾年尚被視為創造更穩定金融系統、讓國家自由借貸的最好模式,現在看來則是帶有極大風險的做法。在過去十年間例如澳洲的Raiffeisen、義大利的UniCredit或是瑞典的Swedbank把觸角伸進這個區域,大量地放貸以及買下本地銀行。這些銀行現在面臨帳上的巨額債務,突然覺得現金還是留在家比較好;存在外地的錢不受本國保險的保障。目前這些外國銀行已經謹慎放貸,但只怕進一步如果連同殷實客戶的放款也受到影響,恐怕導致破產潮以及失業率攀升。
波羅的海國家的神經也緊繃中。第一眼看來,這些經濟體正在最危險的狀態。早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經濟遲緩就已經發生。過去,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因為借貸推升房地產榮景 —而這也是他們龐大經常帳赤字的因素之一 ;泡沫破裂,2006年的雙位數字成長率也不再了。到目前為止雖仍呈還不至於脫序,只是負債還是要償還,而且,如果以這3個國家的外部融資需求對外匯存底比來看(亦即,以未來1年需償還外債加上經常帳赤字部位為分子,預估來年底的外匯存底為分母所算出的比率),高居新興國家之首(在拉脫維亞,這個比率高達400%; 愛沙尼亞:250%; 以及立陶宛 250%),惠譽已經為此將三個國家的評等予以降級。
理論上,這種狀況有自行趨緩的能力。國內經濟的衰退會緊縮經常帳赤字,而且如果本地銀行因為壞帳而拖垮,他們的外國母行將輸入更多的錢。這些錢對於波羅的海國家可能是巨額,但母國銀行可能還可以坦然視之、例如瑞典上週剛發布2千億美元的紓困計畫來重拾信心。再者,這些國家的公共部門債務仍另人放心,政府仍具有投資等級的債信。
因此,真正的問題還不到生死存亡,現在的問題是正確的政策來使經濟區緩的衝擊降至最低。問題是波羅的海國家採取的貨幣緊盯歐元,多少使政策的運用較沒有彈性。然而對於這樣規模的經濟體,放任浮動又可能更有風險。目前看來是可能在未來一段長時間裡,有長達多年的時間這些政府需刪減公共支出以及減少產出,同時靜待償淨債務以及重拾競爭力。
經濟學人最後提醒,區域最大問題或許在於歐盟最窮的幾個新興國家,例如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這些國家成長率雖然高,但經常帳赤字問題也很嚴重。在保加利亞,赤字高達GDP的24 %。在經濟平穩的年代,跟這個國家檢討組織犯罪以及貪腐的進度已經無法施展,更何況外資緊縮、成長減緩或停止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