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生存與發展面臨威脅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之道(一)
|
文/技術合作處 李志宏 |
|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世界共有51個小島型開發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與地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區,總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00餘萬人。在全世界小島型國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組織為小島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此聯盟成立於1990年,目前共有43個會員國,其中36個會員國係聯合國成員,約佔聯合國成員的19%。
逼近的威脅 凝聚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焦點
小島國家聯盟當初成立的宗旨係針對全球氣候變遷及其負面衝擊的關切,尤其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對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威脅更是迫在眉梢。因此,小島型開發中國家遂倡議成立合作聯盟,希望透過聯盟組織的力量與行動,更加關注小島型開發中國家切身的問題,以喚起國際社會與已開發國家的重視與協助。小島國家聯盟並於1991年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一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中召開聯盟會議,成功爭取將小島國家的基本立場與關注議題納入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草案中。
雖然小島國家聯盟的成立係為所屬的小島開發中國家在國際社會發聲,以爭取小島國家的集體利益;然因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所造成有關環境、生態、主權及遷徙移民等問題,絕非先天條件不佳(如資源匱乏、發展受限、地狹人稀)的個別小島開發中國家或聯盟本身所能自行解決,尚須仰賴先進國家的協助,方能順利度過生存與發展的危機。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困境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彼此之間雖然差別萬千,但仍存在許多共同的特殊性,且共同面臨若干特殊的發展挑戰。經濟發展上,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特別易於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及天然災害的影響,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此外,多數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正面臨經濟轉型的不確定與困難性,但同時卻缺乏公、私部門的能力建構以應付這項挑戰。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的發展瓶頸包括:
地理位置遙遠且孤立 |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多呈列島分散於海洋區域的邊陲地帶,導致與先進國家資訊遠隔、交通航運成本高;加上島國自身的經濟規模小、能源成本高,且距離大陸遙遠、遠離世界市場,因而無法與國際市場接軌、競爭,甚至瀕臨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的命運,導致與世界發展的落差不斷拉大。 |
對天然災害與外在環境變化敏感且脆弱 |
大多數的小島型開發中國家多位於易有乾旱、颶風、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地帶,經濟與人口飽受這些天然災害的威脅。由以近年來,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嚴重,小島型國家首當其衝必須面對海平面上升、國土面積萎縮的生存困境。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如果全球暖化速度加劇,全球海平面將在數十年內上升1公尺,國際觀光勝地馬爾地夫平均海拔僅有1.2公尺,無怪乎該國觀光部的旅遊廣告詞甚至自嘲地寫著:「趁著我們還在,快來看我們吧!」。 |
產品與作物多樣化不足 |
由於小島型國家內需市場規模小,許多小島型國家之生產與出口產品缺乏多樣化,多僅仰賴單一產業(品)或作物為大宗,因此當所賴以維生及發展的單一產業(品)或作物之生產萎縮或市場崩潰、下滑時,將立刻危及該國之經濟命脈。 |
貧窮與所得不均 |
據統計顯示,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貧窮與貧富懸殊等現象遠較大型國家嚴重,因此對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援助多與降低貧窮息息相關。。 |
公、私部門功能不足 |
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常肇因於該國公、私部門缺乏發展能量。尤其小島型開發中國家列島分散,人口分布星散,國內各島之間通訊交通不易,徒增發展成本。因此,為提供島國人民之政府服務功能,必須投入更多的服務成本,讓原本已經資源匱乏、財政困難的政府部門益形捉襟見肘。此外,當小島型開發中國家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與機會時,往往因政府部門未具足夠的機構功能,因而無法完全參與國際金融與貿易的競局。在私部門方面,亦因缺乏產業競爭力與產品多樣性而無能與國際市場競爭。 |
(待續)
- 更新日期: 2022/05/17
- 點閱次數: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