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涓滴知識成河海 毫微專業助豐收 ──Moussodougou墾區稻熱病處理有感

涓滴知識成河海 毫微專業助豐收
──Moussodougou墾區稻熱病處理有感


文‧圖╱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 劉家興

▲在翠綠稻葉上,這些兩頭尖尖呈紡錘狀的褐色斑點格外醒目,它們是稻熱病葉部的典型病斑。

  盛夏的非洲,不流動的空氣充斥著高溫,斗大的汗滴從額頭不斷冒出。這個上午,Kambire Sie 和Karama Baba已經在Moussodougou墾區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幾回,而正午45度的高溫,卻擋不住他們打從心底流出的冷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本不起眼的褐色小斑點,竟在幾場大雨與高溫曝曬下,像夢魘一般迅速籠罩整個墾區。

「稻熱」來襲 迎戰輸不起的壓力

▲面對從未見過的稻熱病,Moussodougou墾區的推廣員Baba(圖右)正與農民們討論病情的危害程度 。

  農民Mamadou最早發現這個情形,一週前稻葉上的小斑點,現在已經擴大成兩頭尖尖黃褐色的紡錘狀,有的甚至呈現灰白枯萎的顏色,即使對此完全沒有概念,他卻非常擔心這個怪東西會吃掉先前的努力,以及下半年的希望。因此他趕緊聯絡推廣員Baba和行政區聯絡員Sie,發現相同的情形已在墾區另一頭較低窪處蔓延。Baba跟Sie雖然不太確定這是哪一種病害,但是他們也憂慮,若不及時控制,這一季的稻子很可能又要欠收了!

  回想起2006年全國陸稻推廣成果最後一名的慘痛記憶,Sie就慚愧!去年手邊的3個墾區,他不知道是自己督促得不夠努力,還是農民真的不在乎收成?開墾初期,做得馬虎的田埂一遇到大雨就崩毀,田間水留不住也影響了稻作生長後期的水資源供應;而一再要求的除草工作,也不見農民認真執行,田間的草就是比稻子多、比稻子高。因此今年跟長官好說歹說才留住的最後30公頃推廣額度,絕不能再出任何問題。經過與同事討論後,Sie跟Baba決定分頭聯絡台灣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的技師,與布國農業部全國陸稻計畫經理處(Projet Riz Pluvial)的技術人員。

專業 下一帖定心的良藥

▲為了解決Moussodougou墾區的稻熱病,技術團特別舉辦訓練課程,參與農民相當踴躍。

  接到Sie電話,我聽得出他的緊張跟不安,如果今年墾區再欠收,對長官以及農民都交代不過去,尤其今年Moussodougou墾區的農民格外勤奮認真,沒道理讓農民的辛苦得不到好收穫!根據他形容的田間狀況、病徵以及降雨情形,我猜想八成是台灣田間常見的稻熱病(Rice Blast / Pyricularia oryzae Cav.)*,在稻作播種後35至40天時的葉部發作,為求保險起見,掛斷電話後我仍繼續搜尋其他不同病害的可能性與解決方式,作為前往現場的準備。

  搖晃顛簸了一路終於抵達現場,一下車就看見一大群農民圍上來,著急地七嘴八舌用Dioula和More等土話跟我說著他家的稻子生病了──這其實是在非洲從事農業推廣最困擾也最好玩的地方,一個村莊內常同時存在著好幾種土話,因此如果我要表達某個建議或要求,我必須先用法文跟推廣人員溝通,然後推廣然員翻譯成第一種土話,接著再找村中的長老或村長作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轉譯,當農民有意見時也是以同樣接力的方式翻譯給我聽,直到所有的疑問獲得滿足、所有的要求被認同為止。

用心與愛心 國際合作向前行

▲夏日的高溫與驟雨,讓稻熱病斑迅速蔓延整片墾區。

  短短的一週內,Sie與Baba在技術團與全國陸稻計畫經理處攜手協助下,及時完成病害鑑定、藥劑選用、緊急採購,及田間施藥訓練等。Moussodougou的稻子總算平安無事,雖然我心裡仍擔心煩惱著,稻作抽穗後若在高溫差與多濕環境下,是否會再次在穗部發生稻熱病而造成無法彌補的產量損失?但是經過這次經驗,不論農民或推廣人員都好好地上了一課「稻熱病防治」,大家對稻熱病應該也不會再不知所措。

  9月底的田間,一如往常地熱,隨著稻熱病的消失,農民們笑顏逐開;我站在田間,不禁開始思索,身為技術團的農業技師,就像醫生一樣,帶著專業前往需要的角落,就農業上針砭缺失,如同醫生檢查病人,針對問題從頭到腳、逐項不漏地「看、聽、聞、敲、摸及測量」,才能明白癥結所在。然而,所謂「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是否僅止於認得稻熱病、懂得防治之道、及訓練農民施藥技術?手中不起眼的知識,卻可以成為布國農民的收穫與希望;同樣的知識握在不同的手中、放在不同的地方,心願不同、心血不一,涓滴或許真的可以成河海──也許我不是可灌溉千頃良田的大河,但我仍願盡滴水之力傳遞知識,使眾人力量得以匯聚,經驗得以傳承。原來,國際援助工作的專業,不僅止於知識,它更需要愛,以及願意讓愛傳出去的心。
  

稻病小知識大補帖:

*稻熱病以好發部位可以分為葉稻熱病、穗稻熱病、莖節稻熱病,一般在溫度高低不穩定的環境之下容易好發,其病原菌為孢子型態,孢子在入侵稻體組織時需要90%以上的相對濕度配合,所以田間常見在雨後或是露水高濕度狀態下發病,病原可以躲藏在稻蒿與穀粒中越冬及越旱,等待來年適合的時機利用風力與氣流再次傳播去危害稻作。

  • 更新日期: 2022/05/16
  • 點閱次數:467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