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自我技術能力 跳離貧窮陷阱
|
|
編按:國合會李新穎副秘書長與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總裁Harry E. Brautigam在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於4月9-10日在多明尼加La Romana舉行理事會年會期間,共同簽署「技職教育優惠助學貸款基金」計畫備忘錄。
|
受惠於政治的漸趨穩定以及美洲自由貿易區的逐步成型,中美洲各國在其豐富的資源及有利的地理位置條件下,經濟在過去3年出現相當幅度的成長,如實質所得恢復動能、物價獲得控制且出口持續表現強勁,失業率亦獲得控制。但是在此時,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的觀察,各國消弭貧窮的成效卻不顯著,經濟成長未伴隨人民所得提高,其中的癥結何在?
數字迷失--失業率降低 但貧窮未見改善
|
世界銀行另一份對中美洲各國的觀察報告指出,在失業率獲得改善時,平均薪資卻未見同步成長,也無助於改善貧窮狀況。究其因即-如果無法提昇勞動市場的技術能力,則全球化以及區域貿易協定為中美洲低技術勞工帶進的是衝擊,他們能謀尋的是薪資更形低落的「苦差」,而這對勞動市場、社會福祉與國家經濟動能而言,都不是好事。
想要解決貿易藩籬解除後對於勞動就業市場的衝擊,應該更重視提昇供給高生產力、高技術勞工的能力,以面對瞬息萬變的產業需求。近年來由國際機構共同主導的扶貧倡議,在基礎教育之外,也開始重視提昇工作相關技能的議題,以協助鄉村貧窮人口迎戰現今不斷變動且面臨全球競爭的經濟型態。因此,在國際機構多年推動基礎教育普及化計畫後,下一步就需著重提昇就業能力的訓練與普及,提高大眾可以取得教育的機會。
人欲謀佳職 必先善其能力
在部份國家貧窮人口比例高達50%,且社會貧富差距極大化的中美洲地區,教育與社會資源的分配息息相關。出身拉丁美洲的社會學者Paulo Freire就認為,教育是拉丁美洲窮人與富人權力爭執的中心,因為教育可以消弭經濟、社會與政治的不均,但反之也可以讓不均的情況更加世襲化。儘管有跨國與所得水平的不同,過去的研究仍顯示,平均而言,增加一年的教育對於個人薪資約有10%的提昇效果,在智利等國所進行的研究則顯示,教育對於提升貧窮家庭的所得遠較於一般或較富裕的家庭更為顯著。
|
貧窮其實限制了學習的機會;而學習,卻是跳脫貧窮的機會。貧窮對家庭而言即是家戶中嗷嗷待哺人口多於謀生人口,因而來自低收入家庭、年紀超過15歲以上的學齡青少年,繼續就學的機會成本逐步增加,中途輟學率機率大增,他們往往被迫及早就業,卻因技能不足薪資偏低受升遷的機會也受到限制,不得不提早就業卻無助提高個人或家庭的收入,以致於再度落入貧窮的深淵。
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家庭,家庭中的年輕成員在追求專業智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面臨重重障礙。其ㄧ,公立技職教育的提供不足,而私立技職機構的學費是低收入家庭不易承擔的經濟壓力;再者,技職學校的地點有限,鄉村地區學生常常需要遷移到首都或重要都市接受技職教育,在財務來源或社會網絡上都面臨劣勢。過去,優秀學生仰賴捐助資金提供獎學金以支付學費,由於獎學金來源日漸匱乏,因此必須另外尋求貸款管道來維持其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在金融體系對於學生貸款的高風險性持有疑慮下,學生能尋求的財務協助管道極為有限。
掃除障礙 叩啟機會大門
|
為協助中美洲績優且具發展潛力的技職學校或教育機構提供助學貸款,提高低收入學生接受技職教育的機會,國合會與CABEI合作共同推動「技職教育優惠助學貸款基金」計畫。在規劃下,經過共同合作的技職學校與專案金融機構的共同審核,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以從金融機構中取得專案貸款以支付其學費,在完成學業順利就業後,才由月薪資中扣除部分額度做為還款來源,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個人信用觀念。該計畫設計也特別考慮了畢業後暫時性失業期間的寬限期,讓學生享受實質的優惠。同時,合作學校承諾將遵循CABEI的計畫準則,除了提撥校務資金做為學生貸款的實質保證,也積極提出加強其課程與學生的就業輔導的配套措施。
為更進一步強化合作學校的體質與辦理助學貸款的經驗,國合會將捐助20萬美元成立「TaiwanICDF中美洲技職教育發展基金」,協助參與該計畫的中美洲技職學校與我國相關學校之國際交流合作,如國合會與我國大專院校成立的「國際高等教育合作策略聯盟」的盟校。可望藉由此項基金與計畫管道,與中美的合作學校進行技職教育交流,多樣化我大專院校進行的國際合作計畫。另外該計畫亦期盼我國技職教育搭配經濟成長逐步變革的經驗,可透過這些合作關係,化為協助中美洲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助力。
- 更新日期: 2022/05/16
- 點閱次數: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