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活 體驗一夏 ──我在聖文森海外志工生活的心情隨筆
|
文.圖/聖文森志工 范震華 |
|
我喜歡和土地關係密切的智慧,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順著一切時令合諧的生活;家鄉剛結束春節假期,立春接著來,這是寒冬的結束、春天的開始,它的改變清楚罩落我所有的感官,就像穿著棉質圓領長衫的溫柔觸感,期待北橫的櫻花開,拼板船也昂首於海灘上等待首航前的祈福,狐狸的金黃色麥子在擺動著,我甚至可以聞到不遠處傳來夏天炙熱陽光下曬鹹魚的氣味,我喜歡夏天,夏天適合在台11和台9線上騎腳踏車,夏天適合在矮箭竹稜線上左看台中右看花蓮,夏天適合吃蘇打冰棒,我從立春開始期待夏天。
體驗飛離家鄉 遠離購物天堂
|
飛離家鄉來到熱帶島嶼上,我有365個夏天,卻犧牲了春天的期待,因為每天都適合躺在加勒比海攤上、跳進加勒比海裡,軟枝黃蟬天天開處處開,每天都美好每天也都平常,心開始變得懶散、腳步開始遲緩、耳朵只聽得到雷鬼的反覆慢拍、思緒也如勒比海般無浪。我開始相信溫帶國家比較勤奮比較先進的說法......大白天下隨處可以看到島民們慵懶的狀態:男人們坐在小雜貨店前喝酒抽菸而女人們聚在家門前走廊互相編頭髮、學生3點半放學、商店4點半拉下鐵門,平常日政府機關下班時服務業們也跟著下班,而例假日的首都像是鬧空城的白沙屯,逼得我只能在上班午休的那一個小時間去購物,逼著英國豪華郵輪Ocean village 上的旅客有錢在手上卻沒店開張可消費,最後只好去島上唯二的KFC吃他們的資本炸雞。
學習吃當季飲食 愛上隨時惜物
|
在沒有四季變化的島嶼生活3個月後,漸漸發現它其實是有些短暫週期的,不完全是天氣的、也有些是島民的,例如聖誕節前後20天沒休假但不見得有上班的狀態、平常不天天出海的漁船、不天天生蛋的母雞、如果想吃西瓜請在90天前先灑種子、突然暴增的白蘿蔔和葡萄柚、只有月初才抓得到的chi-chi(類似吻仔魚)、只有在星期四中午賣的千層麵、只有在星期五晚上才開門的烤肉飯…我開始學著在白蘿蔔盛產時做蘿蔔乾、蘿蔔糕和蘿蔔絲餅,有韭菜就作韭菜盒子;有蔥就作蔥油餅,在葡萄柚盛產的時候做鹽狗;在星期四超市進貨的時候,搶購兩星期份的豬肉…。當一切變的不是唾手可得、俯拾即是之後,人才會開始實踐小時候學校公民課就教過的珍惜,而且是深切的珍惜,因為魚或蛋不是天天都有的,跑遍全國四大超市也不見得買得到雞腿,就算你有錢,陽台上的九層塔養不活,以至於不能炸鹽酥雞這也怪不得別人;能源在這個島嶼也是珍貴地令人無法忽視,電器不用時連插頭都要拔掉、洗澡從頭洗到腳做一次沖、炒菜鍋的水要甩乾不能浪費瓦斯去燒乾它。
享受無憂無慮 勝過累積財富
在台灣,家鄉的人太聰明、太勤勞,讓我一整年都可以看到菊花、吃到龍眼乾,農夫不再需要跟著時令作息,用燈泡取代太陽、用水管取代河流、用凍櫃取代冬天、用實驗室生產的化肥取代土壤;家鄉的一切唾手可得,食物和知識都是如此,就像到處都是的便利商店和網路一樣;我週遭有人難以理解我參與國合會海外志工服務的決定,在他們的思維裡,為何我不留在台灣過好日子,非得到熱帶島嶼當沒薪水的志工。家人們捨不得我離鄉背景去受苦,而我則是背負教化島民的使命來到聖文森。
|
從無法供應任何餐點的螺旋槳小飛機下來,第一眼看到里長辦公室大小般的機場確實令我相當振奮,但是真切地生活3個月之後,這裡的島民們有書唸、有工作做、有二手車開,只是生活方式非常熱帶,而Ocean village豪華郵輪上的旅客,他們在先進文明帝國之下奮鬥到頭髮花白之後來到這個熱帶島嶼,不就為了這份悠閒無爭?生長在這島嶼上的人又何必像他們一樣繞了大半輩子才回到自己家鄉悠閒的沙灘上;島上唯二的KFC一如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KFC,從不短缺的雞塊餐點,因為他們從世界各地蒐羅雞肉來提供穩定的貨源,入夜後仍燈火通明不管海島資源、世界資源的難得,用資本佔領一切換算一切;我們為何要把這裡改造成台北或東京?乾淨整齊的水泥森林,什麼都買得到卻買不到路人一聲「Good day!」問候的資本社會,這是在這島上的JICA日本志工、PEACE CORPS美國志工和國合會志工們共同的疑問。
- 更新日期: 2022/05/16
- 點閱次數: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