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我在貝里斯中央農場孕育希望的日子

我在貝里斯中央農場孕育希望的日子


文.圖/駐貝里斯技術團役男 蔡承達

  年初搭上華航的飛機橫越太平洋,過境美國,再轉搭中美洲航空抵達貝里斯,是我做夢都沒想到的旅程,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繞過半個地球去最遠的旅程。這段旅程中我親身體驗拉丁美洲人的文化與熱情,也開始在技術團服外交替代役的新生活。猶記剛從貝國機場入境,技術團的大家長林正雄團長親自接待我們,在車程中熱切地分享貝國文化、飲食與居住,讓初次離家千里遠的我備感溫情。

▲筆者在技術團的中央農場動手插秧,用心體驗過去從未想過的田間生活。

  接下來我的服役日子,就在滿是綠色作物的中央農場渡過,作物間存在許多從技術團種植台灣的生命力,在貝里斯的土壤裡孕育希望。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從小到大對稻米的記憶只有在餐桌上,若不是參與外交替代役海外服務的計畫,來到貝國參與稻種生產技術轉移計畫,我的生活經驗裡不會有稻田。

  在稻田裡,每一步都讓我更瞭解什麼是「荒地變良田」。隨技術團專家與技師們日出同作日落同息的日子,見識到一片荒蕪之地,如何變成可以豐收良田的面貌。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在烈陽高照底下,親身下田去學習插秧,感受汗如雨下與近乎曬傷皮膚的辛苦,體會豐收前的辛勤忙碌,豐收後的甘甜滋味。有時午後會有貝里斯大學農學院的老師帶著學生們,一行浩浩蕩蕩地來觀摩稻種示範場地,師生們為了能夠深刻的體驗如何插秧,也會捲起褲管到田裡學習插秧,而我的前輩--黃清隆專家總是能用淺顯易懂的英文,加上敏捷又熟練的插秧技巧生動地解說。總是從前輩身上看到的是學習的榜樣,不但專業一流、傳承也是一流的。

▲技術團的示範稻田經常有當地學生前來參訪,並學習駕駛耕耘機在荒土中開疆闢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除了指導農民現代化栽培稻作技術及培訓貝國農部官員之外,為了協助當地擴大稻種面積,推動稻種生產的農機具使用帶動稻作生產效益,也是技術團不可或缺的業務項目之ㄧ。機器需透過實際的操作才能發揮它真正的效能,也藉由訓練方式讓民眾瞭解農機具的實用性。技術團透過農展的舉辦,安排農機具的展示與訓練推廣方式,幫助民眾對於農機具的操作有基本認識,現場並搭配提供農機具相關產品規格資訊,供民眾自由索取參考。另外,展場亦開放參訪示範稻田,幫助貝國建立稻種生產繁殖體系,使稻種生產技術成功轉移貝國。

  在熾熱的午後時刻,看著當地學生在示範田裡操作著耕耘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台灣技術團所育植的夢想幼苗,似乎正在貝國慢慢茁壯中。

食品加工 為營養加分

▲食品展售中心開幕活動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由技術團輔導的食品加工品嚐活動。

  目前與貝國合作規劃的熱帶水果加工發展計畫,希望藉由有意願的廠商,將可商品化的農產品加工,朝向設立生產線、從事生產外銷的模式邁進。技術團為了達成此計畫的願景,今年正式創立了農產品加工展售中心。剪綵揭幕當天,特別搭配中央農場開辦的「open day」活動,現場安排示範操作新鮮水果搾汁、糕點烘培、飲品加工……等技術與器材的操作,並邀請貝國官員品嚐剛出爐的麵包與豆漿,而美食饗宴的同時也為當地學生的營養加分,因為以食品加工技術製作的乾燥水果,已經成了全國小學師生們的營養來源之一。

  技術團在中央農場還有一個由貝國政府提供的示範農場,當地學校經常舉辦校外教學活動,常有當地學生來參觀,擅長園藝作物繁殖及推廣計畫的林耀川技師總是以幽默的口語,為學生解說園藝作物繁殖推廣計畫的內容。在完成初步的計畫解說之後,接著於參觀示範農場間,介紹每項農作物。若有民眾提出任何的疑惑,林技師總是有問必答,為農業推廣又加上一分。

夢境不在 夢想依舊

  在中央農場生活的日子已有10個月之久,即將在年底退伍的我心中帶著萬般的不捨。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腦海浮現的貝國生活的點滴好似如夢一般。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真的是「夢」,一個讓人如此清晰可見的夢想擺在眼前,只要自己勇於付出行動前進,總有一天會再次看到美麗的彩虹劃過天際。寫到這,腦子閃過的畫面一一浮現且鮮活深刻,經歷的點點滴滴都成了抹不掉的回憶。

  • 更新日期: 2022/05/27
  • 點閱次數:568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